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杨 《农村科技》2006,(9):11-12
机采棉问题自1995年兵团立项以来,先后在农1师、农7师进行试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借鉴兄弟团经验的基础上,几年来我团投资320万元从美国凯斯公司购进2555型采棉机2台(五行采头),同时投资1200万元新建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1条。从棉花栽培、采摘、清理加工方面进行试验和探索。一、品种选择理想的机采棉品种不但要早熟而且两个果枝之间棉铃吐  相似文献   

2.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为水肥耦合调控棉花机采性状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途径.[方法]采用行距66 cm+10 cm、株距9.5 cm机采棉种植模式,在施氮量和灌溉定额相同基础上,将生育期各次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设计为3个方案,完全组合成9个水氮运筹处理,研究机采棉机采性状差异.[结果]各处理间株高、株宽均有差别,株高差异不显著,有些处理间株宽差异达显著;棉花始果枝节位高都在18 cm以上,其中仅3个高产处理在21.5 ~19.2 cm;处理间棉花内外围铃比例差别大,内围铃比例远大于外围铃;处理间下中上部棉铃比例有明显差异,其中高产处理的下中上部棉铃分别为35;、40;和25;,是较理想高产和适宜机采的棉铃垂直分布.[结论]生育期不同的精细化水氮运筹方案,可以对机采棉收获时的株高、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果枝台数、棉铃内外围铃分布、棉铃垂直分布等性状产生影响,对机采棉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棉铃内外围铃分布和棉铃垂直分布等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最明显,在棉花生育期实行精细化水氮运筹,不仅能调控一些棉花性状达到采棉机收获要求,同时还能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
选用两种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在北疆比较其棉铃发育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棉铃生长发育快,蕾铃多,但蕾铃脱落率较高,植株自下而上果枝第一果节棉铃发育所需积温逐渐减少;早中熟品种中棉所35号和冀棉668生育期较长,比特早熟棉长7~8 d,棉铃的成铃率较高,单株平均成铃数也比早熟棉多1.2~2.5个,中部和下部棉铃发育所需积温变化不大,但自上部第6果枝棉铃发育所需积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河北省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省份。为了更好地促进机采棉技术的推广,从农艺性状、脱叶率和吐絮率、产量和早熟性、纤维品质4个方面13个指标,对11个中熟常规品种进行了机采棉适合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冀丰914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机采棉要求;冀丰1271上半部纤维长度为29.5 mm、断裂比强度为29.4 cN/tex,2个指标略低于机采棉要求,而其他指标均表现良好。冀丰914和冀丰1271可作为机采棉的备选品种。研究还发现,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加强化学调控,可以较好地控制各品种的株高和果枝长度,满足机采需求。喷施脱叶剂后的吐絮率、脱叶率、产量、品质以及早熟性则由品种特性决定,需要在育种过程中严格筛选符合机采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早熟机采棉新陆早3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早熟机采棉新陆早33号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期与播种方式、田间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机采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机采棉栽培品种、采棉机与发展机采棉不配套,脱叶催熟技术掌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今后机采棉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机采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机采棉栽培品种、采棉机与发展机采棉不配套,脱叶催熟技术掌握不到位等方面,提出今后机采棉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机采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棉花化学脱叶和催熟是机械采棉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使棉铃及早成熟,还能减少机采棉含杂率。但在实际应用中,脱叶剂和催熟剂往往会受到天气条件和施药技术的影响,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对128团2014年机采棉脱叶效率影响因素的总结,进一步探讨和规范本团棉花脱叶剂的使用,完善机械采棉脱叶剂使用技术,保证机采棉的脱叶效果,提高皮棉质量。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脱叶剂使用对温度,尤其是对低温非常敏  相似文献   

9.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棉,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播时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择育苗移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发育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调查北疆早熟陆地棉高产型与优质型品种棉铃在整个生育期的发育规律,揭示该棉区棉花的高产机理,并为其品种选育、促进棉铃生长、实现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陆地棉高产型品种新陆早33号与优质型品种新陆早47号为供试品种,以新陆早36号为对照,进行棉铃发育性状调查.结果表明,高产型品种的棉铃长度、铃直径比优质型棉铃略高,棉铃干重比优质型品种低.早熟陆地棉优质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速度快,铃较重;高产型品种棉铃直径增长时间长,铃重低于优质型品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直径对棉铃体积影响最大,棉铃体积对棉铃干重影响最大.因此,在选育早熟陆地棉品种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棉铃长度长且直径大、体积大的种质,尤其在铃直径快速增长期,通过促进棉铃直径来达到提高铃重的目的.说明应以棉铃直径为重要指标,以增加棉铃体积及铃重为载体,紧抓单株结铃,这是进行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茎粗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较中棉所96A分别增加了22.28%、9.84%,茎粗分别增加了25.01%、11.55%,中熟品种的果枝始节高度大于中早熟品种;“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塔河2号>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伏桃为中棉所96A>新陆中73号>塔河2号,秋桃为新陆中73号>塔河2号>中棉所96A;棉铃空间分布上,中棉所96A的棉铃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内围铃,而塔河2号和新陆中73号则分布在下部、上部内围铃;中熟品种中部外围铃的蕾铃脱落率高于中早熟品种相同部位;中早熟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棉所96A的单铃重较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别增重了3.15%、7.73%,中棉所96A与塔河2号的籽棉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栽培方法对3:1式麦套中早熟春棉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移栽棉铃重大于直播锦,差异随播期延后而减小,育苗移栽利于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移栽棉籽(仁)脂肪累积优于直播棉,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稳定,栽培方法和播期对其影响较小,移栽棉,直播棉棉仁亚油酸含量随播期延后均递增,适时播种有利于棉籽(仁)蛋白质累积,栽培方法间差异较小;晚地移栽棉优于直播棉,但不利于蛋白质累积,3:1式中麦套早熟春棉应选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14.
Y21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农科所选育的早熟常规棉花新品种,审定编号:新审棉2018年44号,该品种适宜机采,本文介绍新品种Y2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纤维品质、产量,提出与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及脱叶剂使用方法,为机采棉花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75位维吾尔族棉农的调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采用机采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棉农的文化程度及家庭农业种植面积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正相关,棉农的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负相关,男性棉农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强于女性棉农。机采棉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棉农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与棉农的土地规模较小是阻碍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的主要问题。应加强对机采棉的政策扶持,加强对棉农的教育与培训、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并积极树立示范户,加大适宜机采棉的棉花品种培育和采棉机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6.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陈晨  石晶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95-198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75位维吾尔族棉农的调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采用机采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棉农的文化程度及家庭农业种植面积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正相关,棉农的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其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呈负相关,男性棉农采用机采棉的意愿强于女性棉农.机采棉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棉农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与棉农的土地规模较小是阻碍少数民族棉农采用机采棉的主要问题.应加强对机采棉的政策扶持,加强对棉农的教育与培训、信息服务与技术指导,并积极树立示范户,加大适宜机采棉的棉花品种培育和采棉机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膜3行、1膜4行和1膜6行3种不同机采棉栽培模式的对比,探索在实际生产中不同栽培模式对棉花早熟性、品质、产量、机采适宜性等指标的影响,探寻第五师机采棉最优栽培模式,以提升棉花机采品质和产量,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机采棉配套农艺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采棉是提高棉花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出路,是减轻手工采拾强度和提高劳动管理定额的有效手段,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有效途径。一、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要求1.选用高产、早熟、优质品种要求株型紧凑、果枝始节距离地面高度20厘米以上,株高65厘米以上,抗病、抗倒伏,早熟,吐絮集中,吐絮时铃壳开畅不夹壳。芳草湖农场机采棉的品  相似文献   

20.
融合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具有大面积作业效率高的特性.所以,在机采棉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好,有利于促进机采棉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结合塔城地区工作实践,就促进机采棉生产中农机与农艺如何融合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