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实现对生长柜中环境信息远程采集和数据显示,同时实现摄像头对植物的监控和对多控制节点的远程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物联网测控系统。该系统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摄像头图像采集以及调节生长柜中环境的执行机构是由FS_WSN4412平台进行控制,利用Android编程技术对FS_WSN4412平台软件的功能和界面进行了设计,通过Wifi模块上传数据至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器采用Tomcat搭建,利用JSP+servlet+MVC技术完成网页的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物联网智能植物生长柜的环境参数的现场和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环境监控服务平台设计的总体思路,并提出物联网远程专家诊断指导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实现的目标、功能和硬件构成。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日光温室种植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数据,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其及时传送到控制计算机和数据中心,以实现用户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生产质量、提升劳动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品种多、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生长周期长,容易遭受病虫害威胁,快速监测和准确识别病虫害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基于前期构建的小麦物联网监控系统平台,研发了集成图像获取、图像识别诊断于一体的应用系统。初步研究了小麦比较常见的三种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并利用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及数字图像分类识别技术,将物联网系统获取的感白粉病、锈病、蚜虫的不健康叶片与健康小麦叶片的图片分别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识别率都较为理想,其中白粉病的识别率为82.5%,锈病、蚜虫和健康叶片的识别率都在95%以上。将病虫害图像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方便病虫害图像的远程传输、多点获取等优点,大幅度提升对病虫害远程识别和诊断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业物联网中信息资源不易管理与分析、无法有效进行资源监控与追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面向物联网的农业信息资源监控平台建设的方案,结合SQL Sever 数据管理与监控功能,引入计算机图形学的 方法和基于Web 的监控组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农业信息资源监控平台。平台具有实时监控数据采集、自主 性数据传输和图形化信息展示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地集成到农业物联网运营过程中,实现 了对物联网中数据资源的监控与展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农田远程监控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河南省智能农业的发展,基于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初步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农田远程监控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该系统可实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以及视频图像等信息的远程实时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在任何具备网络覆盖的区域,用户均可以通过手机进行24 h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并且可以浏览获取数据,以便实时实地了解作物生长及环境信息。该系统具有功能实用、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性能良好和安装部署方便等特点。在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实际调试发现,该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能够满足大田作物生长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物联网M2M平台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能够全面感知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度和土壤等,并通过无线传感网实现数据采集及可靠传输。上位机根据釆集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显示,并通过了系统测试,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为了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技术采集农业数据和智能管理。系统具有实时采集和监控功能,使用户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环境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为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粮食主产区,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年,粮仓环境监控不到位给粮食存储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粮仓智能监控系统建设研究,通过采集传感器信息监控粮仓存储环境,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查询输出、监控预警和专家系统等功能。粮仓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粮仓监测数据,并对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能够实现高效率、高可靠性和自动化监控,提高粮仓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茶园管理粗放、智能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低功耗广域网(LPWAN)物联网云平台的茶园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实时采集茶园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参数,通过LoRa和NB-IoT网络将数据包上传到云平台服务器,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并将数据同步到PC端和移动端,实现对茶园环境的远程智能监控。该系统选取STM32F103ZET6芯片作为控制器,根据设定阈值主动对茶园环境参数进行调控,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使茶树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送准确,运行稳定可靠,对环境变量的调控能够达到预期,实现了茶园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并被普遍应用于农业中。随着温室番茄的栽培面积日趋扩大,设施条件不断丰富,物联网等技术在温室番茄上也有相关应用,本文借助于机器学习对番茄环境(光照、温度和气体环境)进行监测及调控,以实现环境数据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进而远程智能控制;依据番茄生长的需求,对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番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河南不同生态类型麦区建立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站点,实时监测田间苗情及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降水量等环境数据,经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远程会商等,为科学指导小麦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本项目初步建成河南不同麦区小麦生产管理数据库,实现田间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小麦争取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具有覆盖面积广、不同农作物生长环境也各不相同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农作物生长环境及调节成为了一个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为此引出一个农业物联网的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过多维信息与多层次处理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调理。视频与图像监控为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更直观的表达方式。本研究用基于树莓派的摄像机以一个极低的视频帧率来捕获图片形式的信息,然后通过OpenCV来实现单张图片的获取及存储。与此同时,也可以很简单地将这些图片信息搬运到网络上比如阿里云的对象存储服务OSS,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样就能够将大范围的农作物生长状况的记录及统计以上述云记录的方法来进行实时监测。整个系统具有物联网技术应用效果,利用这样一个监测功能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监测的效率并且能够有效保证农作物生长的状况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要求。在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和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实时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作物营养和病虫害等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为此,主要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猪舍环境的要求与监控需求,以物联网框架为依托,设计了一种3层结构模型的猪舍环境参数远程监控系统。系统由现场采集控制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和数据库3部分构成;采用STM32单片机现场采集环境参数和控制设备,实时将采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为提高远程监控子系统的响应速度与交互性,采用Java Script和Ajax的异步数据交互机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地上传到网页显示,控制设备能够实时地接受下达的命令。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正确,可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满足猪舍环境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已开始融入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在设施蔬菜生产领域已经产生了很多成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项目。但是在规模更大的棚室蔬菜生产中,迫切需要一种便捷有效、成本低廉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为生产者节约人力物力,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为蔬菜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特殊Arduino控制板和Java技术的棚室蔬菜环境信息无线采集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传感器设备选型方案和关键实现方法。系统使用特殊型号Arduino单片机"Wemos D1"作为数据采集控制端,结合各种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及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等组成整套系统,实现了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采集、显示、存储及图形分析等功能,同时还设计了基于FFmpeg技术和萤石云平台的棚室实时影像监控功能。该系统可靠性较高、部署简单、功能可扩展、使用及维护成本低,适用于现代精细化蔬菜培育以及生产过程中专家远程问诊等应用场景。系统方案已经在黑龙江省很多地区示范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于人工数据收集成本高和传统无线网络数据连通性解决方案有限,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技术可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是一种用于生产端到端服务的物联网技术集成框架,它借助于最新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机和无人机收集数据。该集成框架主要解决能量供应、通信限制、低空遥感滞空时间和病虫害环境致病分析。在能量供应方面,在系统中设计一种基于天气感知的太阳能基站,系统根据能量获取状况实时改变数据采集率来减少能量损耗。在通信方面,系统采用Lora(long range)与TVWS(TV white space)相结合的技术来满足农场远距离和高宽带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无人机设计方面,为减少无人机能源消耗,通过调整无人机四旋翼的角度以及对无人机飞行路线的优化,使无人机能够充分借助风能。[结果]采用上述方案,平台能够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而且即使在偏远的大型户外农场也可保证网络连接不会中断。通过该农业技术平台,建立农场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当温度为15℃且相对湿度达60%以上时,小麦白粉病大面积爆发概率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结果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建立一套农业病虫害监测系统,从环境因素方面分析病虫害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前农业物联网元数据访问入手,基于可扩展XML语言的在分布式Web服务环境下对其数据交换实现远程监控。其主要目的克服农业物联网中存在冗余数据、平台兼容、信息鸿沟以及防火墙限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其信息流畅交互,提升农业信息访问效率与质量,这对推动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起到一定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对作物生长环境信息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实现科学决策与管理,设计开发智慧农业信息采集与分析平台。该平台基于B/S模式,由基础设施层、数据服务层、基础应用服务层、服务总线层、业务处理层和用户访问层构成,可实现对温室温度、湿度、光照度、CO2含量和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具有基础信息维护、数据分析、报警输出等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平台具有友好便捷的人机接口、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实现对22个温室环境信息的远程监控,必要时刻输出报警信息,从而减少人工操作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筒述了基于单片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开发的5种沼气发酵监控系统.沼气发酵监控系统不仅要实现对沼气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同时还要能够实现智能补料和远程控制,构成监控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准确地诊断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和地点,将沼气工程逐渐由以人力为中心的孤立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网络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方便对温室环境的监控和控制,使用Netty网络框架设计了一个农业物联网服务器系统,能够简化物联网服务器端的开发,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的实时通信。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总体设计,以期为实现大棚农作物生长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