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个不同成熟度咖啡果实为对象,对果实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咖啡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咖啡鲜果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形指数、单果重、种子重、种子数、果实硬度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单果重、种子重逐渐增加,果实硬度、果形指数、种形指数总体上逐渐减小。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指标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加,部分指标由不相关向相关性转变。主成分分析显示,11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大小因子、种子形状因子、果实形状因子。最终确定果实横径、单果重、种子重、种形指数、果形指数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咖啡外观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成熟度为Ⅵ、Ⅴ时,咖啡的果实品质最好,成熟度为Ⅳ、Ⅲ果实品质较差,成熟度为Ⅰ、Ⅱ时,果实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2.
酶促脱胶缩短了发酵的时间,并且降低咖啡豆损率,可提高咖啡豆品质。通过对使用3种不同脱胶方法处理的咖啡进行烘焙、杯测,结果显示,酶促发酵处理的咖啡豆在干湿香、风味、回味及平衡感等方面都略优于传统发酵和机械脱胶处理,对咖啡风味、酸度没有影响,该技术可在咖啡主产区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咖啡副产物作为家畜饲料的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咖啡及其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评价其饲用价值的高低,以期对咖啡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咖啡壳、咖啡果、咖啡豆的粗蛋白含量在9.54-13.54%之间,差异不大(P>0.05),都显著高于咖啡渣(P<0.01);粗脂肪含量以咖啡豆最高(4.94-6.86%),咖啡果次之(3.26%),咖啡渣的粗脂肪含量很低(P<0.01);咖啡渣CF、NDF、ADF和ADL含量显著高于咖啡壳、咖啡果和咖啡豆(P<0.01),而咖啡壳的值最低,反映出其饲用价值最高。这几类原料中,粗灰分、磷含量均以咖啡渣为低(P<0.05),钙含量适中,为0.33%。对于6类原料的RFV(relative feed value,饲料相对值)和GI(grading index,分级指数),二者均以咖啡壳最高,咖啡果次之,咖啡豆居中,而咖啡渣最低。除了咖啡豆间稍有差异(P>0.05)外,6类原料的RFV和GI大小依次为:咖啡壳-1>咖啡壳-2>咖啡果>咖啡豆-1(清洗过)>咖啡豆-2(未清洗)>咖啡渣,对应的RFV分别为420.74、260.09、161.15、117.97、110.94和34.43,GI分别为182.76、105.55、34.44、17.03、18.95和0.55。各原料的DMI、NEL值也以咖啡壳最高,咖啡果次之,再者是咖啡豆,咖啡渣最低,四大类原料的饲用价值之间层次分明(P<0.01)。咖啡壳、咖啡果的饲用价值较高,而咖啡渣极低,基本无饲用价值,比稻草还低。建议通过青贮或混贮加以饲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果实和果核是鉴定红枣品种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对30个引进红枣品种的鲜果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指数、硬度、含糖量以及果核重、果核形状、核纹、可食率、制干率等指标和性状进行测定,对不同红枣品种的果实和果核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187份紫薇材料进行萌芽、展叶、开花、落叶等物候性状调查,分析其物候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紫薇种质资源物候性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2个物候期变异系数为8.55%~52.01%,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为叶芽萌动期>落叶始期>展叶开始期>落叶盛期>现蕾期>落叶末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幼果出现期>果实成熟期。各物候期间有42对物候呈现极显著正相关,6对物候呈显著相关,其余18对物候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6.320%、23.282%和17.704%,累计贡献率达到77.305%。紫薇各物候期间差异大,相关性较显著,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该地区紫薇种质的开发、培育、保护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温度和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保证玉米生长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辽宁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特征对温度、降水和热量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生长天数,七叶—拔节期受平均温度影响,三叶—七叶期受降水量影响,播种—三叶期和乳熟—成熟期受前期积温影响;降水量与播种—三叶期的玉米地上干重相关显著,平均气温与三叶—七叶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前期积温对玉米生物量增长影响最大;在同等积温增加条件下,辽东地区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辽西地区最少。不同生育期玉米受到播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地区间的果实性状及产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燕山地区软枣猕猴桃天然种群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对3个软枣猕猴桃天然种群内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叶片、果实的14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燕山地区三个软枣猕猴桃种群部分果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群的叶片表型性状间未达到显著差异;11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2.86%~30.40%,其中果心大小的变异幅度最大;14个质量性状变异系数在5.13%~77.80%,其中果实萼片宿存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1.69~3.10,其中叶柄长度的多样性最丰富;14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0.23~1.20,其中果实喙端形状的多样性最丰富。对燕山地区3个软枣猕猴桃种群的表型性状均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花厂峪种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多样性指数最高,果实横径纵径较大,与其它种群相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可为今后的软枣猕猴桃育种和群体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48年来渭北旱塬气候变化对苹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咸阳、渭南、宝鸡及铜川渭北地区1960-2007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资料,及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苹果生长期的相关气象资料。运用Excel分析近48年来苹果生长物候期:萌芽期(2-3月)、开花期(4月)、果实膨大期(5-8月)、果实着色期(9月)、果实成熟期(10月)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研究表明:陕西渭北旱塬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上同全国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近48年来渭北旱塬地区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减少。这种气候变化趋势使得同一时期不同年份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对苹果生长期的影响有所不同。(1)萌芽期低温少水,使得果树解除休眠期、叶芽、花芽萌动和开花等物候期有了明显的不同。(2)开花期气温的变化影响最大。(3)果实膨大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苹果数量。(4)果实着色期低温,天气晴好,降水量少有利于果实着色。(5)果实成熟期气温高,降水量少有利于果实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9.
用16年生的青岛温州品种供试,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树体养分与当年及次年度生产力间的关系,检测了树体养分作为生产力预测因素的有效性。在预测年度的开花程度方面,使用果实成熟期即11月份的碳水化合物最有效,叶片和根系的碳水化合物含有率都与次年度的开花程度间有较高的正相关。2月份休眠期根系的碳水化合物含有率与当年度和次年度的开花程度间也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杭州种质资源收集圃内的29个薄壳山核桃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鲜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籽重、出籽率、籽壳厚度、籽形指数、仁重、出仁率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鲜果重跟籽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3;果形指数和籽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1;籽形指数和籽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8。ZL90种质果实大、籽重、壳薄、出仁率高、仁易取、种质内变异小、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1.
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研究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提高油茶果实的单果重、果径、单果籽粒数、籽粒大小、出籽率和含油率,且冬季修剪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优于春季修剪;冬季修剪的平均单果重达28.4 g,分别比春季修剪和对照的平均单果重高3.3 g和5.9 g;春季修剪的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分别为36.7%和19.6%,分别显著高出对照28.3%和41.0%,但与冬季修剪的差异不显著;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的鲜果含油率分别为6.0%和5.0%,分别比对照高出62.2%和35.1%;不同品种对修剪的反映效果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修剪时间的各经济指标的高低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豫南不同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以豫南地区的9个香稻品种和1个常规对照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6,2017年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变幅范围较宽,在不同的播种期和不同的灌浆期温度条件下,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香宝1号、郑稻18和香宝2号胚乳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比较敏感,而其余香稻品种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豫南香稻胚乳的垩白率与灌浆期温度整体呈正相关: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胚乳的垩白率越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淀粉粒之间的空隙也越大。此外,开花后14 d的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开花后21 d、成熟期和花后7 d的温度。因此,针对香宝1号和香宝2号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敏感的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实现稻米垩白性状的改良;对农香粳4号和信长粳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的香稻品种,在今后香稻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武汉城市森林常见植物物候节律特征,以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18种常见树种为观测对象,基于连续3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开展主要树种物候特性研究,绘制树种物候图谱,并分析物候现象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影响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5℃的积温、平均气温和累积降雨量,落叶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及≥5℃的积温,且不同环境因子在不同物候期存在正反效应的差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进行物候型聚类,初步确定萌发型3个、展叶型2个、开花型3个、果实成熟型3个,而且按照"萌动型—展叶型—开花型—果实成熟型"进行链接和归并,18种树种共划分出9个物候类型。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武汉地区常见树种物候变化特征,为城市森林树种筛选、林木培育管理以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小粒咖啡产品品质的影响,开展水洗、日晒、厌氧日晒和厌氧水洗4种咖啡鲜果加工方法对咖啡生豆内含物含量、生豆烘焙曲线及感官评价等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初加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咖啡生豆理化指标和咖啡感官评价指标,其中厌氧日晒处理的咖啡生豆理化指标优异,日晒处理的咖啡烘焙豆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规律,为红花节肥增效提供技术参考。采用3因素3水平试验方法,分别对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记载,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红花表型性状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互作,并采用DTOPSIS法评比红花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结果表明,盛花期的单株根鲜重、开花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鲜重、分枝高度、果球总鲜重、主根长等7个性状,成熟期的果球总干重、单株干重、顶果球着粒数和根干重等4个性状,随着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异系数均高于10%,占所测表型性状的53.8%和50.0%。13个盛花期性状和8个成熟期性状对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规律,但各性状间相互协调,部分性状间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盛花期4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4.61%的变异;成熟期3个主成分因子,能解释85.70%的变异,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可通过改变产量相关性状为红花花冠和籽粒高产奠定基础。红花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氮磷的需求量较高,因此,适期适量追施氮磷肥利于红花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生态来源的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研究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的亲子关系、杂种优势,配合力、M·S·g/M·S·s值、遗传力、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密切相关;F_2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单株粒重与鼓粒—成熟期密切相关,与开花—鼓粒期相关不显著,因此缩短开花—鼓粒期是提高大豆杂种后代早熟高产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不同山楂品种的果实性状和品质状况,在山西山楂产区进行了6个山楂主栽品种的果实性状调查与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6个山楂品种果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营养综合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歪把红、大金星和红五棱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柴杞主产区内选取格尔木市台、诺木洪站2个站点的枸杞发育期及相对应的气温、降水及日照等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概率统计等方法对柴达木地区不同发育时段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间日平均气温,春梢生长期间日最高气温及积温,老眼枝果实成熟期间日最低气温,夏果形成及成熟期间气温日较差,春梢生长及秋梢开花期间的日照总时数达到较高正相关。(2)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老眼枝果实形成期、春梢生长期、夏果成熟期、秋梢开花期及秋果成熟期间的降水达到较高负相关。(3)将影响枸杞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程,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05,根据构建模型,回代历年产量和2019年实际预报应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较小,预报精度较高,充分说明,选取的5个气象要素能够准确预报该地区的枸杞产量,可以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武汉城市森林常见植物物候节律特征,以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18种常见树种为观测对象,基于连续3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开展主要树种物候特性研究,绘制树种物候图谱,并分析物候现象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影响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5℃的积温、平均气温和累积降雨量,落叶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及≥5℃的积温,且不同环境因子在不同物候期存在正反效应的差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进行物候型聚类,初步确定萌发型3个、展叶型2个、开花型3个、果实成熟型3个,而且按照“萌动型—展叶型—开花型—果实成熟型”进行链接和归并,18种树种共划分出9个物候类型。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武汉地区常见树种物候变化特征,为城市森林树种筛选、林木培育管理以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