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有效策略。方法:就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我国当下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结合,重点阐述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要点。结果: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实践中能够显著提升桉树的成活率,相较于与传统的造林技术而言有着十分明显的应用效果。结论: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桉树种植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楠木是我国种珍贵的树木资源。但楠木资源逐步稀缺,为提高楠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楠木的种植面积,需要提高楠木的营造技术和管理,包括人工林营造和混交林营造,其中,人工林营造从造林前的准备工作、移栽过程、苗期管理方面提出楠木人工林营造对策;杉楠混交林营造,从林地选择、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管理方面提出对策,杉楠混交林营造对简单树种间有促进作用,达到以杉养楠,是楠木混交发展营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下我国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应用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以期为营造桉树人工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林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营造人工混交林,营造混交林可以避免因单一树种会造成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混交林充分利用了各种生物学和植物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能快速的实现造林,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以及可以提高林业副产品的质量,为林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文中主要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人工混交林的技术要点进行的具体分析。在混交林进行培育时,最主要的是要认识到林内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把树种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混交的树种才可以发挥出其独有的优越性,而不合理的混交林树种会造成会混交林种植技术失败。在混交林进行营造时必须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律,要处理好如下环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胡枝子水流调节林带的营造;防冲埂林带的营造;荒山、荒坡、荒沟的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胁地范围内的营造;乔灌混交林营造等6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章绍怀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4-144,147
营造刺槐纯林或混交林对林地的选择都有其特点,造林密度、树种混交配置、抚育管理技术也是营造林成败的关键。皖南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杉木纯林造林模式弊端的一种有效途径。介绍了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年提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列。森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混交林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功能多样化,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优于纯林,营造混交林可提高森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50)》提出,要推进混交林培育,到2020年,混交林比例达到45%以上。目前,当代林业工作者以生态建设为己任,积极探讨混交林营造的技术措施。近10a来,高峰林场营造了一定数量的针阔混交林。本文总结了林场营造红椎与杉木混交林的技术措施,探讨优质混交林营林方式,旨在为南方营造优质混交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是整个林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丰产技术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营造合理的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而在近年来的造林工作中,混交林的营造面积也不断增加,可见营造人工混交林已越来越收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由2种以上的不同树种组成,比单一树种营造的纯林稳定性更高,防护功能及效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林业科学认识的提高,在实践中,防护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营造混交林。文章探讨了坝上地区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并对混交林营造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营造的人工纯林及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树种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纯林树种表现为南酸枣>马褂木>杂种马褂木>杉木>桤木>观光木>木荷;混交林模式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在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11.
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好处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经青杨纯林与青杨沙棘林的调查比较,提出了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的好处,并简单介绍了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混交林有改良土壤、防火、抗病、抗虫能力强等优点,经营混交林是林业生产所提倡的主要目标。不过混交林营造技术复杂,用工量大,扶育措施还要跟上,因此造价较高,所以混交林造的很少。我场营造的几处混交林都是面积不大的、试验性的,目的是为今后这方面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低山丘陵地区实施森林营造中,混交林与单一林比较,不仅能够增强对森林区域空间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同时也对森林土壤营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人工混交林,是位于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区的重点林业工作。为了促进辽西地区混交林的规模与区域,笔者对混交林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混交林造林的主要技术与方法。1辽西地区营造混交林造林的主要作用1.1有效的利用了森林土壤的营养空间。在同区域内  相似文献   

14.
杨树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杨树溃疡病和杨小舟蛾的危害对林业生产存在重大隐患。推广杨树种植的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配置树种结构,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树种,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多模式营造混交林,增强稳定性,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说明了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的建设目的。总结了建设经验,阐述了水曲柳、胡桃楸和黄波罗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西油松侧柏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林场试验区油松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和油松-侧柏二者的混交林(YB)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BYCNP,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代谢最快,活性最强。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对6大碳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L-天门冬酰胺、L-苯基丙氨酸、吐温40、吐温80、i-赤藓糖醇、D-甘露醇和4-羟基苯甲酸7种碳源的利用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油松纯林(p0.05)。Biolog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吐温80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6537;油松纯林土壤微生物对L-精氨酸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547。主成分分析显示,YB和YC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碳源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相似。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无明显差异,物种Mclntosh指数(U)依次为YBYCNP。油松和侧柏混交后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由此可见,在辽西半干旱区营造油松-侧柏混交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纯林、混交林和林粮间作造林方式的详细介绍,总结了纯林、混交林和林粮间作的营造技术要点,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帝山中高山山地混交林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师法自然的原则,以现有混交林理想林分为模板,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收集数据,对关帝山林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高山地带次生天然混交林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林分的树种组成结构,确定了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混交林和云杉混交林三个混交林类型,进一步对其树种组成合理性、年龄结构完整性、林下更新情况和林分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混交林和对应优势树种纯林的林分蓄积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三个混交林结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三个混交林结构模式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可以作为类似地区混交林营造和经营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闽楠+红豆杉混交林、闽楠+桂花混交林、闽楠+枸骨混交林、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混交模式对闽楠生长性状、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闽楠混交林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闽楠+桂花混交林,其他混交模式下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闽楠纯林,其中闽楠+红豆杉混交林中的闽楠树高、地径、冠幅表现最优;0~20 cm土层,3种混交林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均高于闽楠纯林;20~40 cm土层,3种混交林的土壤全磷、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闽楠纯林;除闽楠+红豆杉混交林,其余混交模式下闽楠根际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闽楠纯林。3种混交模式均能促进闽楠生长,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就生长性状而言,红豆杉是闽楠更为理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平缓山地区营造泡桐混交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