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新闻媒体历经传统媒体、新媒体两个阶段,发展到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成了自媒体运用的主要群体,高校是自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因此,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和网络信息管理,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本文结合《意见》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必要性分析,探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中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现状和大学生接收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有效传播给出了三点建议:要借力网络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课堂仍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张婉旭 《河南农业》2016,(15):14-15
如今大部分的网络用户尤其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都逐渐转移到"微媒体"平台。而大学生作为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也深受"微媒体"的影响,"微媒体"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将其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高校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在了解新媒体特点和高校舆情特点的基础上,从提高管理人员和意见领袖素质、完善信息渠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做好舆情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众实时互动的网络社交技术正日益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体的依赖度也不断提高,他们已从校园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者。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线工作者,应随时动态掌握校园网络舆情,发挥网络传播技术的有利因素,克服和化解消极影响,引导校园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中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在新媒体情形下,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更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个人、学校以及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任务,若要克服新挑战,高校要充分发挥好主阵地功能,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功能,培养优秀教师工作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宣传阵地来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媒体发展运用于以商业化宣传的方式,这标志着网络传播以广告宣传的形式普遍化。广告行业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步入网络传播的时代,但是网络传播存在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新《广告法》的实施对于新媒体网络传播适应市场既是一次改革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1]。本文基于新媒体网络传播发展的视角下,探析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发展现状,着重研究新《广告法》的实施与新媒体网络传播之间存在问题,从而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网络传播应对新《广告法》的策略,从而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校园媒体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校园媒体与大学生渐行渐远,因此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正确认清现阶段校园媒体影响力的限制因素,通过校园媒体融媒发展,打破传统校园媒体与学生之间的壁垒,从而在高校"大宣传"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以传统校园媒体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组织、引导、纠偏和创新等媒介职能,更好地做到引领思潮,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国家政策的正面激励,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发展迅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开始对手机网络过分迷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探索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研究提出充分发挥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影响和提高其思想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研究生群体中的舆论传播优势,紧跟时代需求,积极发"偶像效应"正面引导、建立学生交流互动平台,进而实现潜移默化思政教育的作用;通过内容丰富的推送,主动吸引研究生关注,搭建与研究生充分交流的平台,创造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舆论环境条件,强化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博客、论坛、微博的流行,使得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普及,个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数量越来越高,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在"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自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一、新媒体的特点与功能有利于"三农"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相对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通信与传播空前发展的时代,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呈现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形式,以短、轻、碎片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赢得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基于互联网语境下高校青年学生理论接受的惯性审视,探讨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新媒体传播范式,对于提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有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1):315-316
新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气象新闻宣传利用新媒体优势,有助于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效果,扩大影响力。但是,基层气象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相对起步较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新闻宣传方式。以赣州龙南为例,对气象新闻宣传中的新媒体平台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地方气象部门如何做好气象新媒体工作给出了注重气象新闻宣传人才培养、丰富气象新闻宣传内容和强化新媒体用户互动的建议,以期推动地方气象新闻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微"媒体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迅速占领高校舆论"微阵地",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微时代"。从界定"微时代"内涵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微时代"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相应对策,即占领高校德育"微"阵地,培养高素质德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信息传播者综合素质不高,传播对象接受信息渠道狭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能力较弱,造成了科技信息及其推广的一系列障碍。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如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传播模式,加强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中的利用,在传播过程当中树立起农民应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思想,使其能主动选择和应用自己所熟悉的传播媒介,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接触到各类农业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16.
知识传播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传播机构之一,图书馆知识传播活动是整个社会知识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综合结果,文章从知识传播活动的内容、媒介、读者方面对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图书馆知识传播效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网络背景下的媒介渠道引发的信息革命,使大学生群体对自媒体的依赖性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和生活,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张子荣 《农业网络信息》2013,(5):133-134,141
新媒体时代,高校的传播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网络信息发布的隐匿性、迅捷性与话语纷乱给高校管理者正确有效引导校园舆论、化解公共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以此为背景,本文提出在高校中建立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机制,为有效引导校园舆论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业影视在传播“三农”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传递农业经济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新媒体为农业影视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优势与传统媒体加速融合,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渠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农业信息传递。该文简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农业影视传播的新任务及农业影视的搭载新媒体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出现使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辩证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本文分析了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探讨了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