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静夜、情人泪、法师、艳日辉……这一个个美丽的名字,源自时下流行的一种观赏植物——"多肉"。日前,重庆南川区大有镇指拇村,返乡大学生张小君精心打造的"多肉乐园"里,笔者见到了这些萌态十足的多肉植物,玲珑可人,种类繁多,令人称奇。不当"码农"改种"多肉"今年29岁的张小君,大学计算机  相似文献   

2.
<正>芋头哥周华斌在五金店做过学徒,流浪过,在迪吧做过马仔,去工地搬过砖头,后来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起"码农"。在微博正盛的时候,芋头哥放弃5位数的工资做起农民,转型进入生鲜电商,实现了3个月销售20万斤芋头的业绩。"芋头哥",真名周华斌,不是因为他长得像芋头或者爱吃芋头,是因为他的产品之一是芋头,所以在他学新媒体营销时,取了这个绰号。但也就是这个绰号,帮他在微博火了一阵儿,也让他成功转型做新媒体电商。从"码农"到农民芋头哥从互联网行业跳去做农民,别人说他是个有着码农典型性格的文艺青年,但实际上,他是个很自我的屌丝。最早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常用"安乐窝"比喻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安乐窝这个词出自《无名公传》:宋朝英宗时期有一高士,姓邵名雍,他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精于数学,通天彻地,但生性淡泊,不愿做官,30岁他迁居洛阳时,生活颇为艰难。他在洛河南岸搭了一个草棚,作为栖  相似文献   

4.
常恺蓉 《河南农业》2014,(12):55-56
汪曾祺创作了大量关于饮食、烹饪的散文,他津津乐道于每道食物的做法、由来、典故,他追求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也包含了由食物带来的世俗生活的乐趣。他以温婉风雅的笔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又在字里行间融入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浓厚的"生之趣味"。  相似文献   

5.
袁军杰 《油气储运》2011,(21):44-45
当很多养殖户为如何减少消耗、降低成本而绞尽脑汁、大做节俭文章的时候,他却一反常态,把他的猪崽们"请"进了空调间,享受起和人一样的富贵生活来,他的脑瓜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请看袁洪文和他的"富贵"猪崽的故事。走近他的猪场,既不闻臭气熏天,也不见污水横流,走进他的猪舍,猪崽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庭认为,城市化的进程、生活方式的变迁,让城镇里的孩子们极易疏离农业和农村,互联网条件下的城市生活,让学生们更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从小患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病"。因此,他建议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传承"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精耕  陆坤 《农业考古》2015,(2):117-122
欧阳修是名副其实的"醉翁",同时也是造诣精深的"茶人",茶在他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心灵的调适剂和诗歌创作的题材。酒之浓烈张扬与茶之平淡冷静,体现着他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身心状况与精神面貌,早年的爱酒过茶到晚年的转而向茶,流露出他独特的处世心态与人生风度。  相似文献   

8.
他,海南大学毕业生,26岁毅然养起了土鸡,还邀约乡亲们竖起了"快乐土鸡"的大旗。他就是湖北省咸丰县小村乡小村村村长助理彭旭君。他说,养鸡事虽小,但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就有一种成就感。村官养起了"快乐土鸡"站在山顶的公路上鸟瞰,蓝河似一条玉带从小村乡穿过。一排排土家吊脚楼掩映在竹海中,田坝上的油菜  相似文献   

9.
<正>每晚回到租住的房子,枕着窗外的嘈杂,邱国远总是难以入眠。他想念从小到大生活的农村,想念"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的静夜。在北京市顺义区工作那几年,邱国远换过很多工作。他每天穿着体面,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却总觉得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喜欢夏天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吃饭,习惯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熟人。可是在城里,他甚至不知道隔壁的邻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穿着不时兴或者说话不入流的人,常说"这人怎么这么土气",这里的"土气"就被理解成了贬义词。费孝通曾在他的著作《乡土中国》中写到:"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而单从"土气"这一词语的由来,足以说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常常将"乡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乡村"一度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农安县哈拉海镇,说起富了一方的"三辣"产业,就不能不谈及与这个产业有着深厚缘分的吕顺柱。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北方"三辣"储运公司经理,经他手卖出去的"三辣"成千上万吨,他也成为响当当的"三辣"达人。起跑线上野怕不辣冶"我原是哈拉海镇程家坨子村一名普通农民,和父辈们一样,延续着祖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吕顺柱说起了自己的经历,"后来,村里有人种‘三辣’,但却没有销路。"看准了商机,他决定帮助乡亲们卖"三辣",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又能增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14,(8):47-47
<正>进入四月,横跨冬春两季的榨糖季接近尾声。缅甸滚弄居民控明(音译)开着大货车来往于中国清水河口岸,抢在榨糖季结束前多挣一笔运费,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甜蜜"。控明不到30岁,但他已经在缅甸滚弄与云南临沧市跑运输10来年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终点不在中缅边境清水河口岸,而是直接进入距离口岸29公里的耿马县孟定镇。"今年2月,这个糖厂投产,我就给他们拉甘蔗,一趟下来有600多元人民币,很划算。"控明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章古台村村民王磊在新开的饭馆里忙里忙外,他笑呵呵地说:"农闲时在城里开饭馆,农忙时回家务农,这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依靠零售百货、果菜、特色养殖及外出务工等途径,近年来,奈曼旗农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垦》2022,(3):83-84
<正>"我请战!我要像共产党员一样冲在第一线!"1月15日,在天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食品集团")疫情防控和供应保障调度会上,当听到需派人驰援津南区,精准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时,郏雷当即主动请战,带队驰援津南区。他说:"工作至今,因为许多原因没有入党,现在正是接受党组织考验的时候。"会后,他便只身前往津南区抗疫保供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周立民 《农家顾问》2012,(11):21-22
87岁的张国忠被称为"共和国任期最长的村支书".1949年以来,张国忠一直担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支部书记.他每天都要围着村庄走几圈,老人眼不花、耳不背、步伐沉稳、思路清晰.60多年来,他带领小杨屯村村民,从以前的"地多不打粮,年年闹灾荒,辛苦干一年,一顿吃个光"的逃荒要饭村,变为"户户住洋楼,生活超小康"的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位养殖方面的能人,他在介绍时说:"农民要致富,首先要练就一双‘致富眼’。"他说,有一年,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农民"跟风跑",一哄而上养肉猪。他却没有,而是"调转船头"养母猪。后来证实他的路子走对了,仔猪市场的价高俏销着实让他大赚了一把。一个人的眼光如何,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因此,当今农民要想致富,就要有以下必不可少的"三只眼":首先要有"信息眼"。高速信息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农村无论是种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张振华格外忙碌——大三紧张的专业课程之外,他还需要筹备拓展自己的苜蓿种植产业链,让畜牧企业入股;而作为公益投入的1.1万亩三北防护林老树残林改造工程同样让他牵挂。大一登上央视"创业英雄汇"的舞台获得100万元融资,大二在家乡种植的3700亩紫花苜蓿,纯利润达到了450万元。张振华俨然成为同学眼中的"传奇"。平头、略黑,谈话时不经意间总会露出憨厚的笑容。张振华家在内蒙占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个小乡村。贫穷,成为他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8.
这个2005年从湖北鄂州大学校园里走出的"大学生村官",也曾经在社会上经历了几番风雨,生活、工作、创业的艰辛历程,以及思想感情的波动,在他的日记里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沂水县马站镇,有一个其貌不扬、净搞些"歪门邪道"的肉鸭养殖户。就是他,同样养殖规模的鸭棚,别人年收入2万,他却收入4万,真让人眼热啊!他,就是杨家珠江村的"鸭保姆"杨永贵。镜头一:挑选鸭苗太霸道。每次进鸭苗,杨永贵几乎都是逐只挑选,用"鸡蛋里挑骨头"来形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儿子大学毕业后,曾在外独立生活了两年。后因工作难找,薪资水平低,而房租和物价不断上涨,觉得独立生活的"痛苦指数过高",27岁的他就搬回家里和我们一起居住。他终日无所事事,一直靠我们过日子,且常常向我们索要零花钱,稍不如意,就对我们发脾气,甚至摔打东西。而今,我们已忍无可忍。请问:我们能否要求儿子搬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