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泾渭茯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茯砖茶经过加工后,主要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茶多酚含量下降了17.33%,儿茶素总量下降了35.08%,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4%、3.89%、5.57%,其中茶褐素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减少了22.46%;咖啡碱、水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各主要成分在发花过程前后呈现动态变化,说明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湿热作用及大量冠突散囊菌等微生物的参与导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茯砖茶新的色香味品质。  相似文献   

2.
"发花"是形成茯砖茶色、香、味的特征工序。本文综述了茯砖茶发花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类、芳香物质、生物碱、色素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及转化方向及与其品质密切相关的酶类活性的变化,为控制茯砖茶"发花"过程和提高成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发花"阶段,优势菌冠突状散囊菌大量繁殖,部分酵母菌及曲霉在特定时期数量较多,多酚类总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特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生物碱含量变化较小,多酚氧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邓永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60-164
为了丰富茶叶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茯茶发源地的陕西经过研究与创新,恢复了茯砖茶的生产。文中简述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认为陕西茯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光明。运用SWOT分析法归纳了陕西茯茶发展所面临的优势、薄弱点、机遇和威胁因素,在发展战略分析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为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由于陕西茯茶处于恢复生产的发展时期,目前,除了陕西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与其他产地“金花”菌的种名鉴定结果一致外,其他有关陕西茯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关陕西茯茶理化成分、保健功效、含氟量、“金花”数量及饱满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散茶发花”技术在不同嫩度茶叶原料上的发花情况及发花对各茶叶原料带来的影响,采用2008年一品茯砖茶原料(A)、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B)、边销茶原料(C)以及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快速醇化”后的成品(D)作为“散茶发花”加工原料,考察发花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发花”特征性微生物--冠突散囊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粗纤维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糖的含量有小幅度的增加;在5天的发花期间,冠突散囊菌繁殖增长较快,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增长速率逐渐放缓直至发花结束。4种茯茶成品较其对应原料品质均有改善,加工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参与生化成分复杂的变化为品质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茯砖茶保健饮料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并试制定茯砖茶保健饮料的质量标准。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配方为茶水质量比1∶55,浸提时间60 min,浸提温度90℃,浸提pH值5;柠檬酸0.03%,脱苦甜菊糖0.04%,抗坏血酸(VC)0.03%,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12 min。该工艺条件下,得到口味甘甜适中、汤色红黄明净、带有独特菌香的茯砖茶饮料。  相似文献   

6.
茯砖茶有机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高效液相检测法测定茯砖茶有机酸,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色谱条件为:3% CH3OH- 97% 0.1 mol/L KH2PO4(用磷酸调pH至2.7)作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柱温17℃,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该方法回收率达到90.12%~105.7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0%,各有机酸浓度与HPLC峰面积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表明所用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应用此方法测定茯砖茶样品中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结果11种有机酸在茯砖茶中均能检出。  相似文献   

7.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质量为5 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蒸制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率>渥堆温度>蒸制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率26%,蒸制时间10 min,渥堆温度70℃,渥堆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其发酵的茶叶汤色红艳透明、香气浓郁、滋味甜香醇和。  相似文献   

8.
基于形态学与ITS序列对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的问题,以来自中国3个省份的5种茯砖茶为样品,从中分离出优势微生物金花菌4、16、B1、B3、B7,依托形态学与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这5株菌株均属冠突散囊菌,并且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其中16号菌株的电镜观察结果与其他4株菌株差异明显,且菌株子囊孢子的“赤道”周围存在较多小孔;在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中4、B1、B3、B7聚类为一组,16号聚类成另一组,说明冠突散囊菌可能存在亚种,这与形态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阿魏酸乙酯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和液态发酵产酶试验,对冠突散囊菌进行初筛,确定其是否产阿魏酸酯酶。将其对麸皮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其阿魏酸含量,再对其发酵的黑毛茶进行阿魏酸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有产阿魏酸酯酶的特性,发酵麸皮和黑毛茶能产1.8 mg/g阿魏酸。该研究结果对茯砖茶的保健功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永菊 《茶业通报》2009,(4):152-153
砖茶氟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砖茶的氟含量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从优化栽培条件、培养低氟品种、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吸附剂、饮茶习惯等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砖茶的氟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砖茶型氟中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围绕砖茶型氟中毒讨论了相关内容 :氟与人体健康 ,砖茶型氟中毒的提出 ,砖茶高含氟研究 ,砖茶降氟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年来的研究发展概况 ,以便于今后更好地研究砖茶中降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康砖茶主要工序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下降趋势,氟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在渥堆工序中氨基酸含量略有升高,氛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青(米)砖茶是原产鄂南、湘北,运销苏俄、蒙古、新疆等地的砖茶。研究青(米)砖茶多方面价值和意义,具有包括历史、文化、产业、民族价值及理论、实践意义。研究内容围绕青(米)砖茶故乡、功效、生产、运输、贸易、从业人员、影响、文化、复兴诸方面展开。运用历史学、文化学、茶学等方法,通过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相结合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法。  相似文献   

15.
以1芽6、7叶新梢为原料制作砖茶,并对初制各个工序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含氟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制工序中,含水量、水浸出物、蔡多酚与儿茶素、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在渥堆的过程略有上升,但是在干燥的过程明显下降,与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相似。茶黄素(TF)含量逐渐增加,茶红素(TR)与茶褐素(TB)变化不规律性。氟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变化不大,表明初制过程对含氟量影响不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所用原料制作砖茶品质优于传统砖茶。  相似文献   

16.
正砖茶又称蒸压茶,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随着砖茶市场的不断扩大,作为现代砖茶包装,不仅从包装的保护功能,销售功能还是包装工艺上,都有了飞越式的提高和突破。首先,从砖茶保护功能、销售功能上来说,砖茶生产商在细致考虑到砖茶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无数次的装卸、运输、销售的每一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常常存在很多不良的环  相似文献   

17.
砖茶产生的时间有多种误解。主要有:唐代以前说、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道光说、咸丰说。砖茶产生的时间是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已呈成熟,嘉庆年间已达兴盛。  相似文献   

18.
砖茶产生的时间有多种误解.主要有:“唐代以前说”、“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道光说”、“咸丰说”.砖茶产生的时间是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已呈成熟,嘉庆年间已达兴盛.  相似文献   

19.
夏秋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但是其茶汤苦涩味重,大众的接受度较低。以分离得到的纯种冠突散囊菌采用散茶发花工艺制备茯散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茯散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含量较夏秋茶有所上升,而可溶性糖、粗脂肪、氨基酸组分、茶多酚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茶多酚含量下降最多,为32.6%。说明散茶发花加工工艺能有效将茶多酚转化成茶色素,降低茶汤苦涩感,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陝西泾陽、湖南安化一帶所產的茯茶磚,大部是供青海、新疆兄弟民族和中亞細亞人民飲用的。在这种磚茶里生着許多黴菌,其中有一种黴菌的菌孢子好象黃色粉末,俗称“黄黴菌”。在茶叶貿易習慣上称为“金花”,切开磚茶來看,“金花”着生愈多的認为品質愈好,因此,在消费市場上以这种“金花”的多少,作为衡量茯茶磚品質好坏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