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研究罗马洋甘菊精油与德国洋甘菊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及其香气特征的异同,构建特色芳香植物风味数据库,筛选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具香原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2种洋甘菊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感官评价对其香气性能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洋甘菊精油在饮料中的应用性能。罗马洋甘菊、德国洋甘菊精油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49种,分别有43、46种挥发性成分在2种精油中得到鉴定,均以酯类、醇类和萜烯类成分为主。2种精油中具有共性挥发性成分40种,其中反式-松香芹醇、α-蒎烯、惕各酸烯丙酯及2-甲基环丙烷-1-甲酸乙酯是2种精油的共性丰量成分;洋甘菊油烃只在德国洋甘菊精油中得到鉴定。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罗马洋甘菊精油的药草香透发,花香、果甜香显,刺激感和土味较弱,香气性能较好。0.5%(w/w)罗马洋甘菊精油添加到花草茶饮料基础液中,可制备出澄清透明、具特征风味、稳定性较好的饮料产品。研究结果可为洋甘菊的品种选育、香气品质提升、精油提取及制备,以及洋甘菊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去皮或整体网纹瓜进行粉碎、发酵、蒸馏得到网纹瓜白兰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GC-MS方法,对其白兰地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网纹瓜白兰地的香气成分显著高于去皮网纹瓜白兰地香气成分;萜烯类和甾类戊二烯类、醛酮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总酸和酯类物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9-十六烯酸乙酯、4-萜品醇和糠基乙醚这5种成分有极显著性差异;1-丁醇、糠醛和a-萜品醇这3种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贵州四种名优茶叶的电子鼻鉴别与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贵州4种名优茶叶(湄潭翠芽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都匀毛尖)的鉴别,本文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载荷分析(Loadings),研究电子鼻技术对贵州4种名优茶叶的鉴别能力,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中LDA方法能够将4种名优茶叶有效鉴别,而Loadings分析表明2号(氮氧化合物)和7号(萜烯类、硫化物)传感器在整体气味鉴别中起到主要作用。对4种名优茶叶的具体香气成分分析表明,4种茶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7种,共有成分14种。其中,醇类和烷烃类在4种茶叶香气成分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4种茶叶均未检测出独立的醛类化合物。芳樟醇、2-丁基-1-辛醇、5-庚基苯-1,3-二醇、癸烷分别是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和都匀毛尖茶中检测出独有的且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成分,说明不同种类的茶叶均有独自的香气成分。因此,不同种类的茶叶由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有差异导致其香气不同,并且电子鼻技术可以对贵州这4种茶叶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方法,检测了12个品种秋葵籽粒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从12个品种秋葵籽粒中共检出237种香气成分,其中共有香气成分为12种化合物,分别是2-甲基丁醇、3-甲基丁醇、正辛醇、庚烯醛、2-甲基丁酸甲酯、乙酸、草烯、香附子烯、杜松萜烯、庚酸异戊酯、对甲基苯肟、苯乙烯。37号品种检出的香气成分最多,有81种;38号品种检测到的特有香气成分最多,有28种。在所有的香气成分中,酯类化合物占比最多(31.224%),醇类和萜稀类化合物次之,而醛酮类最少(5.063%),另外还发现了很多未知化合物,占比13.294%。在12份材料所检出的所有香气成分中,2-甲基丁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均值超过40%,对秋葵籽粒香气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秋葵籽粒的特征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欧丁香的主要香气成分及比较不同欧丁香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5种欧丁香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瓷蓝’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从‘麦肯’中检测出41种芳香成分,从‘沙萱’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是它们的主要芳香成分;从‘裘利’中检测出40种芳香成分,从‘莫斯加’中检测出46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为主要芳香成分。将‘瓷蓝’和‘裘利’、‘麦肯’和‘沙萱’、‘莫斯加’分为3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并推测出欧丁香的最主要香气成分为烯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云锦杜鹃和西洋杜鹃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有香型云锦杜鹃和无香型西洋杜鹃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结果表明,西洋杜鹃的挥发性成分以2,2,3,4-四甲基-戊烷、(E)-2-己烯醛、己醛和1-辛烷-3-醇为主;云锦杜鹃挥发性物质以苯甲酸甲酯、α-松油醇和芳樟醇等为主。云锦杜鹃花发育的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及香气值差异明显。苯甲酸甲酯、丁香酚、桉油精、γ-依兰油烯、α-依兰油烯、芳樟醇和α-松油醇这7种香气成分在各个花期中均有释放,可能是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物质。苯甲酸甲酯和芳樟醇的香气值远高于其他香气物质且是云锦杜鹃的特有成分,可初步推测这两种化合物为云锦杜鹃的重要特征香气物质。本研究可为杜鹃花芳香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法提取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以0.53%的产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分析,检测出81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相对含量79.386%的43个成分。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为:醇类化合物24.789%;烃类18.554%,酮类11.433%;倍半萜类3.479%。对精油的消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当加入量为0.50mL时,清除率最高为62.5%。由此可知,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消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8.
窦宏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32-136
本文以美国样品为对照,用GC-MS法分析了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及长安库峪、石砭峪、冯三等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椒样薄荷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分别占组分总量的96%以上。它们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均为薄荷酮、薄荷呋喃、乙酸薄荷酯、薄荷醇、α-蒎烯、β-蒎烯、苧烯、1、8-桉叶油素、3-辛醇、水烩烯、异薄荷酮、新薄荷醇、石竹烯、胡薄荷酮、大根香叶烯、胡椒醇、绿花醇等,但其含量有较大的差别,从而使精油香气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陕西甘泉、麟游、旬邑、千阳、库峪、石砭峪等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与美国样品接近,各香气成分比例协调、和谐,香气圆韵、温和,清甜纯正,香气品质优,达到国际优质标准,可完全与目前世界公认的优等精油产品美国精油媲美;而长安冯三等较低海拔地区精油由于薄荷酮含量过高而薄荷醇含量过低,精油的特征香气不明显,香味较淡,稳定性差,香气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泡姜精油的成分及含量,采用蒸馏法提取泡姜和生姜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泡姜和生姜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检测出泡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45种,泡姜特有成分13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油精、松油醇、β-人参烯、α-榄香烯等;泡姜与生姜精油共有成分32种,相对含量比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姜烯、β-甜没药烯、姜黄烯、γ-依兰油烯、柠檬醛、香叶醛。本研究确定了泡姜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评价泡姜口感及研究泡姜功能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云南临沧晒青毛茶香气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对所测得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晒青毛茶的香成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电子鼻及GC-MS技术分析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晒青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结果表明临沧地区16个茶样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杂环类、酯类、醛类4大类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电子鼻分析显示茶样LC-11与茶样LC-15较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GC-MS分析结果表明LC-11、LC-15及LC-10与其它茶样差异最明显;LC-11检测出的香气成分最多53种(占86.86%),杂环类含量较其它茶样最多,LC-15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最少(占59.05%),醇类含量最少;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C-10及LC-15与其它茶样区别明显。[结论]本试验明确了临沧不同地区的16个茶样可以通过电子鼻结合 GC-MS 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其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叶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GC/MS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程度烟叶的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碱转化导致烟叶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一些重要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含量降低,而一些糖和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糠醛、糠醇含量增加,胺类的吲哚含量增加显著。烟碱转化还导致碱性成分中的麦斯明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烟碱转化率样品的新植二烯、茄酮等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ME-GC-MS法分析4种榅桲果实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系统分析‘苹果榅桲’、‘绿榅桲’、‘沟纹榅桲’、‘黄榅桲’这4种榅桲果实香气成分。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检测,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苹果榅桲’、‘绿榅桲’、‘沟纹榅桲’、‘黄榅桲’4种果实中分别鉴定出36、47、39、50种香气成分,共有的香气成分10种,并以脂类、萜烯类为主,其次为醇类。各品种榅桲主要香气化合物一致,分别为2-甲基丁酸乙酯、à-法尼烯和辛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占各品种前5位;其中‘苹果榅桲’、‘沟纹榅桲’和‘黄榅桲’为果香兼酒香型;而绿榅桲为花香型。各品种间微量香气化合物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差别,在香型上不起决定性作用(大部分相对含量1%),但己醇、叶醇、柠檬烯均具备镇咳平喘安神等药理作用,其中己醇存在于‘苹果榅桲’、‘沟纹榅桲’和‘黄榅桲’中,含量分别为6.90%、6.45%、5.72%,叶醇和柠檬烯只存在于‘沟纹榅桲’和‘黄榅桲’中,含量分别为1.55%、1.02%;0.56%、0.52%;为选择‘沟纹榅桲’、‘黄榅桲’为提取食药兼具榅桲精油的原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蜜源的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对提取液进行GC-MS分析。5种蜂蜜中共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雪脂莲蜜、柠檬蜜、菊花蜜中含量最高的均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其含量分别为56.90%,54.18%,55.12%,而枇杷蜜含量最高物质为糠醛(33.60%),益母草蜜中含量最高物质为油酸乙酯(30.51%)。  相似文献   

14.
以毛酸浆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果汁,分析发酵前后的毛酸浆果汁理化指标、黄酮、多酚含量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2∶1(V∶V),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12 h时,毛酸浆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最佳。毛酸浆果汁中主要的气味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和无机硫化合物,混合乳酸菌发酵可以明显提高果汁中萜烯类物质、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物质含量,特别是对健康有益的萜烯类物质。本研究对乳酸菌发酵毛酸浆果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别对野生红茵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GC-MS分析鉴定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的成分有差异,SDE法鉴定到的醇类、酯类成分、含氮化合物较多,而HS-SPME法鉴定到的易挥发成分(如烃类)较多。从2种方法共同鉴定的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来看,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茉莉酮、α-紫罗酮、β-紫罗酮等是红茵茶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杭白菊4个品种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4个主栽杭白菊品种的胎菊和全菊样本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比较品种间及花期间菊花的香气成分组成及含量分布。通过各色谱峰质谱图检索及人工结构解析,结果表明,4个杭白菊新品种在胎菊和全菊期都含有较丰富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了35个挥发性物质,其中有24个共有组份;成分组成多为倍半萜、含氧衍生物与少量的脂肪族及芳香族物质,其中倍半萜类物质多为萜烯、萜醇、萜酮及其含氧衍生物。4个品种的胎菊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丰富,其萜烯和萜醇类物质组成及含量要高于全菊,但萜酮及含氧衍生物不及全菊,说明随着花的开放,挥发性物质呈现由倍半萜向其含氧衍生物的变化趋势;4个品种间,金菊2号和迟小洋菊的胎菊及全菊在成分组成上都优于金菊1号和早小洋菊。本研究杭白菊4个品种的胎菊和全菊在挥发油组成上差异明显,其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类成分在不同的花期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杭白菊的栽培推广和产品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安琪活性干酵母、酿酒酵母FERMOL BLANC(富门白酵母)和优选酵母NT13混浊汁发酵、优选酵母NT13澄清汁发酵的甜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甜瓜酒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种甜瓜酒样共检测出6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16种、酯类41种、酸类4种、醛酮类4种、萜烯类1种、酚类1种、醚类1种,主要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根据香气含量分析,优选酵母NT13适合于发酵甜瓜澄清汁,甜瓜酒为酯香型。  相似文献   

18.
汪德滋 《茶业通报》1998,20(3):19-21
九十年代以来祁红香气的研究内容逐趋深人,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祁红主要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别较显著,故各人的论述也不一,本文拟围绕此问题探讨之。1研究概况1.1祁红香气的主要成分含量问题。祁红的香气组分以醇类、醛类化合物为主,还有酮类、酯类、含氮化合物、酚类及衍生物、杂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酸类和末知物等。研究结果表明(表1),香叶醇等是祁红香气的主要成分,但表列各研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就某些主要香气成分对祁红特征香气贡献的论述也不一。例如,竹尾忠一D'对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与我国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卧式密集烤房,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烟叶片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鲜烟叶中所含的香气物质经过烘烤大部分成份的含量下降,但在不同烘烤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多数成份在0小时至12小时或36小时至48小时含量增加,48小时后减少。因此在适熟烟叶条件下延长变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并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有醚类、酯类、烃类、酚类、醇类、醛类等,其中醚类的相对含量占比最大,含量最高的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