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术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53-7555
在阐述绅士的含义及来源的基础上,剖析了绅士在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探讨了绅士自治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政府推动下的乡村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冲突,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从法律制度上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关键作用、加强文化建设等规范乡村社会治理,从而实现以村民权利表达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治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近年来受到各界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并深入探讨以民主法治标准化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5.
传统乡贤与"新乡贤"一脉相传,是不同时代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笔者从传统农村自治社会内部视角,综合乡贤对内对外为本社会自治单元所起到的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益五个维度分析乡贤的角色内涵:集体利益代言人、文化活动组织者、内部矛盾调解员、传统秩序维护者、公益事业领导者。通过对传统乡贤的理解,推进"新乡贤"在当代农村村民自治社会中的正确定位和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探索完善的农村社会治理法治路径,对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补全我国社会治理法治化这块农村短板,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72-2274
传统中国,帝国行政机构的管理并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乡村治理主要依赖绅士阶层。绅士权威基础来源于帝国赋予的身份及特权,民间认同是获得权威的决定因素。绅士依靠自主网络实现了乡村的有效治理,但是其治理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程金 《农业考古》2005,(6):85-87
本文尝试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乡村社会的治理.文章认为,1949年以前,传统乡村社会是国家“无为而治“;1949年解放后,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步步逼近,乡村社会处处渗透着国家的权力.虽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复杂多元的,但在互动过程中,国家始终是主体,社会只是在国家“有为而治“的权力渗透中不断被动应对.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在新时代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这一概念被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框架之中。新时代下,在共产党以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建设乡村法治,实现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着眼于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改革开放成果的顺利转化,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转变乡村地区的落后面貌,进而真正的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肖俏  任家庆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41-243+246
矛盾冲突是农村社会治理的症结,化解农村治理矛盾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对东北诸村实地调研发现,治理活动中的冲突按主体分成基层政府与村民、村委会与村民、基层政府与村委会3类,包含现实与非现实冲突。这些矛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转机,其发生逻辑与治理责任的运动有关。村委会治理责任的“失位”让基层政府承担了“错位”责任,引发各类治理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责任入手,厘清治理责任,用党建引领治理责任的履行,并在外部构建保障机制,共同推动治理责任“归位”,常态化解治理矛盾冲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传统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传承基础有待夯实、传承意识有待提升、传承机制有待健全等实践难点,要应用好传承载体、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探索有效形式、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楚文海  姜鑫 《农业与技术》2022,(20):166-17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农村不仅在历史上与城市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当代社会治理领域面临的问题也与城市有所不同。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广大农村地区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构建与现代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字乡村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电子治理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乡村,新式学堂建立,情况却甚不理想,传统士绅阶层解体,农村破产,城乡关系失去平衡,差距越来越大。发生这些变化虽不仅仅是由于科举制的废除,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科举制在发展乡村经济和文化、维护城乡平衡等方面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借鉴科举制的一些积极因素来维护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实质上是对乡村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对我国城乡关系的重塑,在政策驱动、市场主导与资本逻辑的相互配合下,乡村振兴却忽视了乡村内部的社会资本复建与乡村外部社会资本的重构。以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归宿的乡村振兴,亟需突破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困境,试图运用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期望以社会资本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通过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社会治理内容进行阐述。从4个方面分析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治理工作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村民自治意识,规范管理村级组织、优化基层工作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我国当代乡村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目前学界在乡村社会治理的内涵、理论基础、治理主体、治理的困境及原因、解决途径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内涵研究不透彻、重个案研究、定量研究不够、对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此,学界应从多视角出发,把握研究的整体性,注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结合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实际,多微观分析,以此来增强研究对策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就要在法治的轨道上逐步推进乡村法治现代化建设。而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夯实基层治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制度保障。因此,亟需厘清其制度需求,针对当前制度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乡村法律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通用的经营方式.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形成的巨额乡村债务,由于没有偿还来源,得不到及时清偿,越滚越大,有必要充分认识过度负债的现状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标本兼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