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推动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方法/过程】以福建省乡村旅游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旅游建设中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缺乏特色和品牌建设、人才要素投入不足、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等一系列问题。未来应基于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立足特色产品、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标准;植根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化品牌,积极克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全面开展了贫困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试点工作,旅游扶贫成为某些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重要途径。邵武市高南村资源、特色农产品、文化要素丰富,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欠缺、个体资金有限、农民思想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市场信息欠缺、文化挖掘不足的问题。在"旅游扶贫"明确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业务的合作社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把集体的、个人的资源从分割分散状态变为集聚利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以提高公共服务、整合公共资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途径培养贫困村脱贫的内生力量与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仅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农民的实际收益,也对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商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商洛市在全市积极建设秦岭美丽乡村,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商洛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资源精品缺乏、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通过科学系统规划、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多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位于城郊的乡村旅游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近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但在研究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本文以位于武汉城郊的石榴红村为例,对其资源特色、区位、村委的组织结构、农村建设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以期对石榴红村及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是城乡空间的绿色生态基底,乡村自然资源系统具有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特征,文化资源纯粹而丰富。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乡村特色资源开发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吸引力和引擎。本文以宁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为例,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森林、温泉、水库等自然资源以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基于特色资源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确定低收入村645个,很多低收入村依托自然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然而,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存在创意不足、项目雷同、管理落后等问题。北京市门头沟区炭厂村就是低收入村之一,该村正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发依托神泉峡景区的乡村旅游,虽已初见成效,但其文化资源和创意产品开发不足,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技能尚待提升。所以,开发文化资源、更多地注入文化要素、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改进管理方式,成为该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石,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乡土文化资源的流失,乡土风貌日益消逝,乡土风味逐渐变味。但在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民艺体验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颇受广大游客青睐。在湖北钟祥,以"觅乡愁,归本真"为目标建设的莫愁村向世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莫愁村为例,探讨莫愁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问题,并针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彻底、不纯粹、缺少特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研究分析当前偃师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和地方资源特色、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须统筹发展规划,突出资源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加大宣传力度,打响品牌,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民族地区乡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通过对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旅游面临着乡村精英缺失、乡风乡情淡薄、民族文化消逝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这3项重要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阮国杰  师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7-119+130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甘肃省麦积区红崖村为例,实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分散、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红崖村要根据游客的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采购、学习体验、森林康养等需求,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通过“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及“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适当的开展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新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莱芜市卧云铺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乡土文化、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总结出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6-69
发展乡村旅游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腾冲市和睦村为研究对象,开展乡村旅游发展调研。系统梳理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农业与旅游产业基础,判定该村具有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研究意义。通过分析该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了该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不规范、缺乏优秀运营管理团队等问题。研究从多维度、宽视角、结合和睦村乡村旅游的现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通过相关部门科学的规划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在价值,提高和睦村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扩宽旅游观光项目,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加强和睦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山茶花的保护力度,以此促进和睦村乡村旅游产业走向可持续生态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4-1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新健康的乡村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山西省全域内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古建较多,自然生态良好,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梁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使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媒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资金不足、政策受限、资源开发不当等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该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发展与保护并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07-10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依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同质化现象突出、乡土文化建设意识薄弱、乡村旅游人才力量缺乏等现实问题,新发展阶段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硬件基础;打造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乡村特色文化塑造,丰富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人才力量,强化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为了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以辽宁省建昌县为例,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建昌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并提出建昌县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乡村旅游应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开发景区资源;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涞水县南峪村为例,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析:涞水县南峪村依托于野三坡景区的区位优势,借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三星美丽乡村——分享村庄"有益政策,从当地实际出发,以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土地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村庄民宿发展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南峪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路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其他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宜宾市响应国家政策,着眼于近郊游,深挖当地乡村产业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促进农业蓬勃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农旅整合发展,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实证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该市农旅融合具有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浓、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专业人才和地域特色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等措施,加快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