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9)
为研究适宜的鲜人参贮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人参进行贮藏。分别采用0,200,250,300,350,400 MPa下处理20 min后,在37℃下贮藏6 d,分析不同超高压条件对人参的细菌总数、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 MPa下处理20 min后可以杀菌、抑制呼吸及酶活性,表明超高压处理是一种较好的人参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可在不影响肉品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延长制品的贮藏期,改善肌肉的品质。系统地综述超高压处理对鸡肉制品微生物、蛋白质、色泽、脂肪氧化和质构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加快超高压技术在鸡肉制品加工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品质的影响,模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核桃油常见热加工条件,以20℃室温存放核桃油为对照,对冷榨核桃油分别进行60、90、120、150、180、210℃条件下5 min和10 min热处理,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组核桃油的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An V)、全过氧化值、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和VE含量,分析不同热加工处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的过氧化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0℃达到最大值,180℃热处理后下降;茴香胺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油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逐渐下降,但210℃热处理组含量降幅较小;在60~12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降低,但在150℃以上,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出现升高现象,并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低于150℃热处理对生育酚含量影响不大,而高于180℃的加热则导致生育酚含量下降,时间越长,生育酚含量下降越多。因此,建议核桃油热加工处理温度不超过150℃,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保持核桃油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技术对加工即食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球甘蓝、紫皮洋葱、胡萝卜、辣椒、黄瓜五种蔬菜为原料,经热烫、护色、增脆预处理后再进行超高压处理,分析蔬菜品质和相关酶指标的变化,研究超高压技术在即食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的热烫虽然能明显钝化POD活性,对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小,但对VC破坏严重。五种蔬菜在400、450、500 MPa,静压5~15 min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色泽、脆度、风味与口感,VC保留率>93%,酚类物质有一定增加,灭菌率可达93.3%以上。 相似文献
6.
分析超高压鲜榨梨汁褐变的影响因素,探索褐变控制技术,以翠冠梨汁为对象,研究了成熟度、澄清、去心、柠檬酸、抗坏血酸处理对梨汁褐变的影响,测定了色泽、总酚、多酚氧化酶、糖度、酸度、pH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八九成熟的翠冠梨榨汁不易褐变;300~600 MPa超高压处理会加速梨汁货架期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是影响鲜榨梨汁褐变的主要因素,而pH值是影响PPO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澄清处理、去心处理可以降低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一定程度上抑制梨汁褐变;柠檬酸会降低pH值,更接近PPO最适反应pH值,提高PPO活性,加速梨汁褐变;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PPO活性,防止梨汁褐变。因此,抗坏血酸是一种有效控制超高压梨汁褐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9,(23)
以沙棘为原料,对沙棘汁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将超高压酶解技术引入沙棘汁的生产工艺,以透光率和维C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超高压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添加量12 000 U/kg,超高压压力140 MPa,保压时间2.5 h,酶解温度40℃时,沙棘汁的透光率和维C保留率分别是59.68%和88.16%。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7,(14)
以生鲜牛肉为原材料,研究超高压处理对牛肉肠硬度、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压力、不同保压时间、不同保温温度对牛肉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效果较好的压力、保压时间及保温温度。结果表明,牛肉肠硬度、弹性、咀嚼性在不同压力处理下,随压力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200 MPa压力下,牛肉肠硬度、咀嚼性达到最大值;在300 MPa压力下,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在不同保压时间条件下,牛肉肠硬度和咀嚼性达到最大值的保压时间为30 min,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的保压时间为10 min。保温温度方面,在60℃下,牛肉肠硬度和咀嚼性均达到最大值;在50℃下,牛肉肠弹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豆浆品质,探讨大豆浸泡时间对豆浆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可知,大豆浸泡时间对豆浆浓度的影响极为显著,浸泡时间为10 h左右最好,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大豆浸泡时间越长,加工豆浆时起泡沫越多,对豆浆的加工和品质都不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超高压处理对干红枣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干红枣酒中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干红枣酒中高级醇类、有机酸类、酯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含量均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超高压处理后,高级醇类含量随压力的升高增加。(2)经300MPa以下超高压处理后,有机酸类含量增加;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后,有机酸类含量减少。(3)酯类物质经500MPa以下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减少;700 MPa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增加。(4)醛酮类物质经过超高压处理后,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取汉中红天麻为试材,分别采用超高压(30 ℃、300 MPa)和臭氧水溶液(浓度5 mg/L)对其进行处理,时间均为10 min,同时设置两个对照组,即直接封口(CK1)和真空包装(CK2)处理,每5 d测定其水分含量、失重率、总糖含量、呼吸强度、VC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 ℃、300 MPa超高压处理10 min的鲜切天麻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天麻呼吸强度和失重率得到了较好抑制,同时减缓了其总糖和VC含量的下降,延缓了天麻的成熟衰老,延长天麻保鲜期至20 d。 相似文献
14.
以黑宝石李为试材、0℃的冰水混合物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不同冷冲击处理时间(1、2、3、4 h)对贮藏期间黑宝石李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在0~1℃条件下贮藏96d和19~21℃条件下7d货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冷冲击处理有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抑制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对提高黑宝石李果实的抗冷性和延缓衰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冷冲击处理2h和3h的果实褐变和冷害程度轻微,硬度和好果率较高,李子酸甜可口,香味较浓,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1.试验设备
普通铁锅、柜式烘房,木柴加热。
2.试验材料方法
试验的材料为6月中旬第一季种植的豇豆,采后马上进行开水烫漂。烫漂时,锅内放入自来水25kg,水沸腾后每次放入豇豆10kg,锅内的水要淹没豇豆,并使之能够回旋。烫漂后的豇豆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捞起放在竹帘上,摊放要均匀,尽量不要重叠,然后上架入烘房。刚开始脱水时,将烘房风门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乙烯利对室温15℃下市售猕猴桃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乙烯利质量分数采用50,100,200 mg/kg,测定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乙烯利处理的猕猴桃果实硬度下降比对照快,且质量分数越大,硬度下降越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越快;VC含量在末期比对照高;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对照,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果实可滴定酸下降越快;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使呼吸跃变提前,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呼吸强度峰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作为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探究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均为室温厌氧发酵:(1)发酵时间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加水量55 kg,发酵时间设48、72 h两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2)发酵水分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分别设加水40、55、70 kg三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发酵时间72 h。试验结果:(1)与发酵48 h的豆粕相比,发酵72 h的豆粕中游离氨基酸+寡肽、(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分别极显著提高了(P0.01)14.29%、12.92%;p H极显著(P0.01)降低了7.26%;(2)加水量为70 kg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和(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均极显著(P0.01)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0 kg组,p H极显著(P0.01)低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5 kg组,益生菌活菌数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5),多肽/粗蛋白极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1)。结论表明: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复合菌种组合发酵豆粕,其合理的发酵时间为72 h,加水量为70 kg。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0,(2)
研究不同浸泡时间下浸泡型杨梅酒中多酚和色度色调透光度及其内源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泡时间为1个月、2个月、3个月杨梅酒的多酚含量和其色度色调透光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浸泡时间为1个月、2个月、3个月杨梅酒其内源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杨梅品种和浸泡酒液条件下,浸泡时间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杨梅酒中多酚物质含量分别为228.72,222.28,221.19 mg/L;色度变化分别为0.643,0.669,0.674;色调变化分别为0.971,1.225,1.077;透光度变化分别为0.065,0.069,0.075。以多酚含量来评价,浸泡1个月的杨梅酒品质最好,多酚含量最高;以颜色指标评价,浸泡3个月的杨梅酒品质最好,色度、色调、透光度整体最好,色泽清澈透亮,呈宝石红色,表现出成熟的外观。同时,浸泡不同时间的浸泡型杨梅酒内源物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采制时间对黄化品种绿茶品质的影响,对不同采制时间的2组黄化品种共6个绿茶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定、理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采制时间的推后,扁形安吉黄茶感官品质逐渐降低,蟠曲型御金香感官品质先升高后降低;2组黄化品种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等都随采制时间而变化,且差异显著,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该研究的两种黄化品种绿茶中,可检测出92种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有效鉴别黄化品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及香气高低,其结果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