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2001~2012年的科技创新投入与城镇化发展的统计数据,构建了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江苏省科技创新投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及政府的科技拨款对江苏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科技经费的投入关联性最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江苏省城镇化的步伐,增加城镇化发展的科技经费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同时需要政府科技政策的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1994年,广东省委首次提出来建设珠三角经济区,其中包括了广州市、深圳市、中山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共九个城市。根据2000~2016年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珠三角九市的统计年鉴搜集到的数据,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珠三角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对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度,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但仍有发展和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支撑。但河南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对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不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技人才却供给不足,各类人才政策也亟待完善。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厘清职责,强化各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入体系;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导向;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该文选取200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就业率是影响福建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城乡收入比、教育与科技水平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尤其注重城镇内涵提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转移。京津冀区域城镇化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多角度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城镇化进行了测度,发现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城镇化发展中的普遍的制约因素,而且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京津地区。今后京津冀区域应积极利用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共建共享京津产业资源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协同发展活力,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层面系统加快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结合,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是当前测度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指标;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探讨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机理,分析了河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优化、科技创新、文化治理和生态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科技创新及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测算2009—2020年常州市科技创新及城镇化水平,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城镇化建设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常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科技创新的3个指标即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均对城镇化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因地制宜设计创新驱动战略、全方位管理高水平人才等措施,以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乡村振兴计划,加快城镇化发展,以通化市县域为例,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通化市县域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了通化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通化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对县域城镇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科技的创新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完善相关的制度,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生态保护,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产城互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相关联系.通过构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发现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正向耦合中的拮抗阶段,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短板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  相似文献   

11.
依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理论,从人口城镇化、资源城镇化、环境城镇化3个方面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和熵值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领域;(2)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承载状况理想值与现实值差距大;(3)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内部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对策有5个:(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升居民收入;(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承载力;(4)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承载力;(5)平衡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迁与新型城镇化表现高度契合性。采用熵值法和Moore值法分别测算全国30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程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全面FGLS估计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对新型城镇化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呈现区域差异性;(2)产业结构变迁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作用显著。加快产业结构变迁能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产业水平的限制等问题,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实现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夯实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以产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增强新型城镇的品牌效应等。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五原县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2015—2019年,五原县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渐滞后于田园综合体,并出现脱节现象.耦合度由0.09提高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辽宁省的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经济的整体影响,利用2006-2019年间辽宁省城镇化率和农业生产总值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辽宁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强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劳动力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以此降低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程度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通过建立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水平和政府政策2个动力机制对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②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基于2019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利用2000—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利用Eviews 9.0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格兰杰检验,实证分析了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水平可促进农民收入,二者之间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0.01%,农民则增收3.0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关注农民利益,对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制定长期计划,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各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并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全民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环境城镇化、设施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度6个方面对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发现: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南昌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鹰潭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低;南昌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赣州市、九江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吉安市、宜春市、新余市、景德镇市和上饶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抚州市、萍乡市和鹰潭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环境城镇化、设施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度6个方面对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发现:江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南昌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鹰潭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最低;南昌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赣州市、九江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吉安市、宜春市、新余市、景德镇市和上饶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抚州市、萍乡市和鹰潭市为全省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