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研究不同标准、不同厚度聚乙烯地膜的残留污染特点,分析地膜厚度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从降低地膜使用成本与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2个方面提出最佳地膜厚度建议,为今后地膜生产与推广使用提供依据。一、试验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即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DB表示地方标准生产的地膜,GB表示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地膜,厚度分别为0.008毫米、0.010毫米、  相似文献   

2.
浅析不同地膜厚度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 在2011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2012年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的栽培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从降低地膜使用成本与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两个方面提出最佳地膜厚度建议,为地膜生产与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棉田不同覆膜厚度对地膜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通过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试验,分析其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降低地膜使用成本、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为地膜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田设在塔里木乡园艺村。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处理A,地膜厚度0.006毫米;处理B,地膜厚度0.008毫米;处理C,地膜厚度0.010毫米;处理D,地膜厚度0.012毫米。每小区面积360米2(30米×12米)。  相似文献   

4.
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超过一定厚度后,由于单位面积残片质量增加,反而出现残留量增加现象.使用厚地膜...  相似文献   

5.
会宁县农田地膜使用与残留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摸清会宁县农田地膜残留状况,依据生态区域及地膜应用特点,进行了会宁县地膜残留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会宁县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污染,地膜残留量为12.45~211.05 kg/hm~2,且存在区域差异。其污染程度受人为作用、种植作物、地膜厚度、利用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山东省地膜污染现状及地膜残留系数,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山东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调查地块的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范围介于5.33~46.99 kg/hm~2,平均23.91 kg/hm~2,未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地膜污染状况较轻。统计分析表明,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与地膜厚度呈反比,与覆膜年限呈正比;与壤土区相比,砂土区地膜残留风险较小。受地膜厚度、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和土壤质地的综合影响,花生和棉花种植区的地膜残留量相当。3年的定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13.02%和8.56%,维持生产和地膜回收现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作物的种植年限分别超过21年和19年,地膜残留量将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成为残膜污染区域。因此,不能忽视地膜残留的防治工作,要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7.
地膜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对作物生产产生积极作用,但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增加,残留地膜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农业环境并造成作物减产。临泽县地膜治理中存在残膜回收率低、机械化程度较低、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在农用地膜污染治理中需加强管控销售网点,建立地膜科学使用机制,制定回收标准,健全废旧地膜回收网络和回收机制,同时加快地膜残留捡拾机械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以期降低地膜残留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文山烟区烤烟生产地膜的适宜厚度,采用同田对比试验,就不同厚度地膜的揭膜难易程度、使用成本、物理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006、0.007 mm地膜易断裂残留于土壤中,且不易捡拾,0.008 mm及以上地膜断裂情况明显减少;0.006 mm地膜用量及均价分别为5 kg/667m~2、70元/667m~2,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地膜的使用量及均价也随之增加;地膜覆盖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变薄;透光率与地膜厚度无相关关系;地膜的拉伸负荷及断裂伸长率均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变大。综合而言,0.008 mm厚的地膜使用成本适中,且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 ℃。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3-14
包头市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土右旗地膜残留值最高,平均地膜残留量为96 kg/hm~2,属于二级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基本没有负影响,但超过此值,可导致农作物减产;包头市固阳县耕地土壤中只有少量地膜残留,平均地膜残留量为7.8 kg/hm~2,属于一级污染,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没有负影响。因此,应加大监测、监督力度,系统全面地调研地膜使用、残留情况,同时对使用非标准地膜或劣质地膜的厂家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增长,大量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重大的威胁。本文作者对保山市地膜的使用和残留现状、污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目前生产推广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因素,探讨农田地膜的残留规律.[方法]选择新疆31个地膜使用重点县市的棉田、玉米田和加工番茄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规律的影响.[结果]农田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都有影响,其中农田覆膜年限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的影响较大.随着覆膜年数的增加,农田残膜密度会增加;离村庄距离<1km的农田地膜密度相对较小;不同作物农田地膜残留规律不一致,同等条件下,加工番茄田残膜密度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河南省地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为6.8~37.3 kg/hm2,平均值为20.4 kg/hm2。花生地块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4.9 kg/hm2,棉花地块为13.5kg/hm2。不同取样点地膜残留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类型、地膜用量、覆膜比例、覆膜年限、土壤质地及回收情况有关,地膜用量越大、覆膜比例越高、覆膜年限越长,地膜回收率越低,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越大;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花生地块。花生和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0.71%和1.11%。目前,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但如果不注重地膜回收工作,残留量会逐年增加,成为地膜残留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地膜在发挥保墒增温作用的同时,还会带来一定污染,导致农业再生产能力降低。本文围绕蒙阴县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先介绍农田地膜危害现状,然后总结当地农田地膜使用情况和残留现状,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地膜污染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膜覆盖的普及推广使用,覆膜栽培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普通地膜难以降解残留积累的问题日益突出,地膜残留已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绿色发展,切实改善地膜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荣成市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采取调查问卷、田间取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我用地膜使用回收与污染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积极推广覆膜生产模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地膜残留污染是现代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对地膜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在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的地膜随意丢弃在土地上,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地膜数量越来越多,土壤的负荷越来越重。本文对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地膜污染问题的防治水平。1农田地膜残留的现状和危害覆膜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昭通市覆膜栽培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和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土壤残留地膜污染程度.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田间样品采集两种方法对该市典型区域进行了地膜残留调研,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对该市地膜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鸟兰察布市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总体上呈现先直线下降后稳定回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2005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均迭到低谷.与2001年相比降低幅度为42.02%和40.28%,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较2005年增加幅度分别为67.60%和93.54%。鸟兰察布市基本维持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耕翻深度不足25cm,该地区地膜使用量为3.0-3.5kg/667m^2,大部分残留地膜集中在0-20cm层次,20-30cm层次残膜较少,0~30cm地膜残留量为0.8~6.4kg,/667m^2,初步认为鸟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基本没有负面影响.但必须警惕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后引发的环境污染和残膜污染威胁。鸟兰察布市无残膜回收机具.残膜通过耙耱和抛茬作业被带出农田,耙耱次数越多地膜残留越少。建议鸟兰察布市优化耕作制度,通过作物间合理轮作倒茬.推广后期揭膜技术、应用降解地膜、研制或引进地膜回收机具,并加强宣传培训、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等手段正确认识地膜残留危害.大幅度降低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年际地膜使用量呈波动性多峰值变化,而地膜覆盖面积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北京的主要覆膜作物类型为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根茎叶类蔬菜和地膜瓜果类蔬菜4类;平均覆膜比例为80.00%,瓜果类蔬菜的覆膜比例高达90.00%;北京市使用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4 mm,85.00%的地块使用地膜厚度符合国家标准;地膜平均使用量为88±51 kg/hm2,草莓的地膜使用量最大,约为200 kg/hm2;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在地膜使用后进行地膜回收,回收方式为人工拾捡,地膜回收率约为83.00%±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