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树立传统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一个教育环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与血脉,而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对核心价值观得以发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比中外文化、增加地方文化教育内容以及加强实践等方面入手,树立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培育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去寻找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重要文化理念、思想观念伦理思想、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坚定价值观自信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和渲染下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关于生命、自然、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农耕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但目前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意识上存在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较为淡化。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培养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自信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以及大学生群体意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将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对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差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怎样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静 《农业与技术》2007,27(6):34-37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大学教育之必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之必需;是国情之必需。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采取的主要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其列为必修课、优化校园环境氛围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学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人生观与世界观、生活质量、知识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杨帆 《河南农业》2013,(6):46-4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民族素质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也非常关键。部分大学生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对此进行分析,进而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思政教育的课程结构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完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开辟新的教育路径,从而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环境,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信仰具有承继性,个体信仰建立在习俗信仰和价值观之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共同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迅速消失,当代年轻人传统文化意识缺乏,成为共性现象。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大学生群体信仰一定程度上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方向,因此,得到了不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共同关注。针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及成因,深入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信仰重建中的重要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生活的文化环境,针对当前大学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度薄弱、网络环境易造大学生思想出现偏差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大力倡导尊道贵德理念、培养抱朴归婴的朴素无私观念、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道德课堂活动、强化师德教育意识、开辟大学生学习生活园地等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强大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中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与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作为引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殊群体,其思想深受新媒体的影响,这就给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帮助和引导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文化强国,要做到文化强国就必须在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夯实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优秀文化所具备价值的高度认可与极度尊崇,是对自身文化所具备活力的坚定信念。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其在维护乡村和谐、维持社会秩序有序运转、促进中华文明延续传承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所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兴乡村文化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论忠孝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我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古为今用,弘扬精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治国治企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资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智慧。本期精选章亭洲先生的《孔子论忠孝》,以飨读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匡助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文化活动市场化的进程中,文化媒体之间竞争激烈,有的为了争夺、迎合更多的受众,采用媚俗、猎奇的方式进行宣传,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不良倾向日益严重,这消极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高雅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精髓地吸收。其结果必然消极的影响主流文化的表达、精神文明的弘扬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之精神和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政治理想的追求逐渐淡化,甚至影响大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中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来夯实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