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大蒜秸秆饲喂对小尾寒羊增重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按照大蒜秸秆添加比例不同,把30只小尾寒羊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了不同饲料营养成分,不同组别小尾寒羊采食量、日增重、肠道疾病发生及羊肉品质等相关指标。与玉米饲料、玉米秸秆对比,大蒜新鲜秸秆的钙和粗纤维含量较高,蒜素含量为17.80 mg/100 g。不同大蒜秸秆饲料添加比例对肉羊增重影响显著,随着添加比例增加对肉羊增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比对照组日增重增加35.29%和17.65%,大蒜秸秆作为粗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粗料中添加大蒜秸秆比例较高(本试验70%)的条件下,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顺-9-油酸、亚油酸含量比对照增加370.58%和60.70%,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4.98%、3.82%和1.51%。肉羊养殖中,粗饲料中大蒜秸秆对比常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成分饲喂,对于小尾寒羊肉羊增重和羊肉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蒜脱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蒜资源丰富,大蒜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得到了食品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加工后大蒜制品会产生蒜臭味,影响了大蒜的利用。综述了大蒜主要功能、营养保健及药用价值,大蒜的脱臭机理,大蒜脱臭方法及优缺点,提出了大蒜脱臭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对农田废弃物大蒜秸秆的综合利用,应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大蒜秸秆进行粗提,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评价及对提取液进行杀螨活性测定。以提取温度、时间、次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大蒜秸秆粗提物的质量为结果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以95%乙醇作为提取剂的粗提物质量为3.54 g,比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石油醚、乙醚提取剂的效果更好,大蒜秸秆提取物具有杀螨活性。由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提取温度为33℃,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次数为5次,料液比为1:10,由最佳工艺得到的粗提物溶出量为3.68 g。以二斑叶螨和山楂叶螨供试昆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对二斑叶螨的LC50为5.9403 g/L,对山楂叶螨的LC50为5.1001 g/L,经过提取工艺优化的大蒜秸秆粗提物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为农田废弃物大蒜秸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中高效且低成本的一种方式,在提升土壤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温湿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作物地上部等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的影响机制,指出了秸秆还田后对作物生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的一些重点研究方向,如建立秸秆还田最优模型、加强秸秆还田的障碍消减研究、开发稻麦秸秆还田新型一次性施用专用肥。  相似文献   

5.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植物,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传统的蔬菜和重要的调味品,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大蒜防病和治病.……  相似文献   

6.
大蒜和朝天椒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配料蔬菜品种,需求量大。大蒜朝天椒套种栽培技术是一种农业高效立体种植技术。从大蒜栽培技术、朝天椒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大蒜、朝天椒套种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秸秆废弃焚烧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就农作物秸秆资源废弃焚烧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系统归纳了国内学术界有关秸秆焚烧现状、原因、危害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文献。研究显示,秸秆废弃焚烧已成为中国显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而农户之所以会焚烧秸秆是由于收获和利用秸秆的机会成本过高,且收益较低;秸秆发电、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新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环境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受技术、原料、市场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秸秆收储运成本高及相关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秸秆规模化利用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现有技术的综合效益不明显,这限制了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急需政府扶持以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研究剩余秸秆的能源和饲料2种转化利用途径,对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性能和用途、加工原料和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和颗粒饲料的原料成分、工艺路线和工况均不同,对成型设备的磨损不同,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工艺路线较短,工况较复杂,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为缩短秸秆固体燃料成型机设计周期,可借鉴颗粒饲料使用的环模式成型机的成型原理进行结构和部件的优化。因此,颗粒饲料成型机不能直接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需对关键部件加以改进,并建议秸秆分级利用以适应饲料和燃料的不同用途。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物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和作物产量等会产生明显影响。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并探讨其还田效用,综述了作物秸秆还田相关技术、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和米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从秸秆还田轻简栽培技术、不同稻作方式下秸秆还田的环境效应及不同作物类型秸秆还田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以及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秸秆丰富,秸秆年产量约7.9亿t,但大部分被就地焚烧,还田率极低,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秸秆资源、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平衡作物营养、减少化肥投入、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强作物抗灾稳产能力,故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类型、应用、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秸秆中包含丰富的有机元素,若将其充分合理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方面能够作为农作物营养肥料,减少生产种植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化学性质肥料、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条件及周围生态环境。秸秆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充足的利用价值,可促进农业长效发展。主要对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大蒜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微量元素硒和锗。我国的大蒜产量很高,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大蒜以直接生食营养价值最高,生理功效最明显。但是,大蒜在两三个月的休眠期结束后,  相似文献   

15.
浅析大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因其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经济价值,深受大众喜爱。探讨了大蒜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一条清洁高效的秸秆能源化利用途径。为了研究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的现状,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简述了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发酵原料的分布特征及特性、发酵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发酵工艺类型及特点、沼气利用状况等发展现状。同时,对比当前欧洲先进的沼气发酵工程特点、借鉴欧洲沼气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论述了中国秸秆沼气工程发展中现存的原料收集与处理、工程运行管理等问题,并对中国沼气工程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秸秆挤压膨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农作物秸秆质地粗硬,对牲畜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目前只有少部分用作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粗饲料。研究表明,秸秆通过挤压膨化加工后可提高家畜对秸秆饲料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最近几年,我们研究开发了秸秆挤压膨化技术,通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饲喂效果。1.秸秆挤压膨化原理及设备秸秆挤压膨化技术是新兴的饲料加工技术。挤压膨化的原理是将秸秆加水调质后输入专用挤压机的挤压腔,依靠秸秆与挤压腔中螺套壁及螺杆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作用,产生热量和压力,当秸秆被挤…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玉米秸秆还田麦区土壤环境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械化进程,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2季作物秸秆还田的比例逐年加大,其中玉米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提高给产区土壤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系统介绍了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现实背景以及不合理处理方式对产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从玉米秸秆还田机具选择与应用、田间操作规格、配套栽培耕作方式、秸秆还田麦田养分管理与施肥等方面,综述了新生产条件下的管理技术。为丰富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从土壤与气候条件、联合机械运用、肥料养分与添加剂施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下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和较高的秸秆还田率。合理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以及提高土壤固碳减排能力,但也会带来出苗率下降、病虫草害发生几率加大等风险,从而引起作物产量降低的负面效应。如何通过调整秸秆还田量、还田方式以及配合农艺措施等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秸秆还田对农田系统增温潜势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的长期效应与可持续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收贮高效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玉米秸秆低成本、高质量收贮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是推行农作物秸秆以农用为主、多元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以玉米秸秆榨汁存贮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收贮利用成本、秸秆产品收益对该模式资源化利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收益率约为6.70%,销售利润率约为6.30%,并且在收贮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秸秆中干物质、糖分和水分的流失,是一种高效资源化收贮利用模式。同时,结合该收贮模式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该模式在当地推广可行性探究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