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张艳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15-6315,6317
品牌经济在实现全面小康经济中将成为徐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以品牌带动城市优质人文产品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中的深加工、包装、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莱芜特产行业虽资源丰富,但还没有真正规模化进入市场。缺乏品牌深度开发、信息封闭、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特产行业发展。由于地域偏远市场辐射短,大部分特色产品产业成长缓慢,名牌涌现难。结合莱芜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从产品营销战略定位角度,分析地方特产市场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莱芜地方特产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莱芜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选取了雪野旅游区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规划,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对雪野的基础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定位旅游形象,最后对景区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规划。  相似文献   

4.
对柳河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柳河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并从地理务件、交通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柳河旅游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瑛  唐湘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225-3228
以新疆15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新疆2000~2009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特征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新疆旅游空间差异明显,国际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组间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各异,亚心旅游区内部差异较大,南疆旅游区与北疆旅游区内部差异较小;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是影响旅游经济非均衡演变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要依据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条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新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古为商鞅封邑,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发展迅速。“秦岭最美是商洛”和“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商洛被誉为秦岭里最美的地方。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还存旅游文化产品支撑不够、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旅游文化品牌传播渠道狭窄和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依托商洛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从旅游文化产品支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品牌宣传渠道和旅游产业要素构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提升商洛旅游文化品牌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顺义园打造产业聚集、科技示范、文化创意等平台,在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同时,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突出花卉经济和旅游观赏等多种功能,举办各种花主题文化活动,逐步树立自身品牌,打造休闲度假环境,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及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为给自然旅游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措施,以贵州黄果树景区为例,对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进行的研究认为:黄果树区域通过“政府十农户十景区”的组织发展模式实施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扩大景区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边界,使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为一体,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叶赫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叶赫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该旅游区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和专业人才培养、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内核、实现文旅产业化开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品同质化、旅游政策制定随意化、产业融合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打造区域乡村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泰宁县旅游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泰宁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即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泰宁旅游产业,抓好品牌宣传、加强设施建设并树立优质服务形象、突出旅游产品特色、规范行业管理、加速旅游产业升级、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旅游产品的经济型商品品种众多,农作物的产品加工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及销售服务推进的主要路径,在当前发展状态下,农业旅游产品经营绝大部分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旅游产品的品牌打造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经营策略的优化与完善,农业旅游产品资源的不断丰富,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发展之路将持续迈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个性化的不断加剧,旅游文化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动机也开始逐渐参与到竞争当中来。旅游区经营者为了保持旅游区的竞争优势,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有利于旅游发展的资源,如何塑造旅游文化的特色品牌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基于旅游文化塑造特色米品牌成为理论界一个重要课题而被受关注。本文以新化紫鹊界特色米为例通过研究湖南新化紫鹊界的独特的特色米旅游基地文化,通过开展以特色米的溯源商贸交易,打造景观营销概念和"稻乡"人自己的特色米的理念,实现特色米的安全生产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区花卉旅游开发条件及创新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区发展花卉旅游具有气候条件、种质资源、资源组合、花卉产业、旅游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推动广西地区花卉旅游创新发展应从4个方面着手:整合花卉资源,优化花卉旅游空间布局;丰富文化内涵,完善花卉旅游产品结构;强化资源互补,创新发展花卉旅游;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品牌花卉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活跃农村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泾川县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休闲渔业和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探索出了一条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为推进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以泾川县为例,从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打造、保障措施、运营模式等方面总结其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措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丘北普者黑旅游区为例,提出该旅游区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并寻找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以加快其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和集群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20,(1):88-90
为促进广安华蓥山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参考,分析了华蓥山森林康养旅游在森林资源、气候、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乌鲁木齐打造南山国际旅游区的契机,达坂城区结合其区情、资源等条件提出了"生态立区、旅游活区、产业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和"天山绿谷、文化达坂"的发展定位。文章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引领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2)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力度不够;(3)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疲软;(4)乡村旅游行业组织及专业性人才匮乏;(5)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达坂城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户生计是农村脱贫攻坚战中最关键的问题,而依托农村青山绿水的自然禀赋资源,独特的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户收入的核心措施。把特色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农村变成旅游区,对解决农户生计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蜀河古镇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困境的实地调研,深入剖析古镇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发现:1)蜀河古镇旅游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2)旅游发展对周边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开发不足;3)家庭劳动力缺乏、古镇产业结构单一限制旅游产业对农户生计的正向推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00-102
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些年在农业旅游开发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其文化含量、产品创新方面仍显不足。在梳理大别山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弱、配套设施落后、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型、居民参与型、资源导向型、文化传承型四个角度提出其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