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蘑菇栽培过程中,在菇床表面科学合理地覆盖土壤,具有支撑固定蘑菇子实体的作用;覆土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刺激子实体的发生,能诱导蘑菇原基的形成;覆土还可稳定菇床小气候,使菇床温度、湿度、p H值变化幅度减少,有利于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可满足蘑菇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尤其可以满足蘑菇子实体50%的水分需求。如果菇床的土壤覆盖不够科学合理,子实体将难以形成,即使形成,数量也很稀少且长相异常。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热性杀菌技术降低原奶微生物总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原料奶生产过程中仍未普及HACCP,从而造成微生物含量有明显超标现象,为此需采取新技术对原料乳进行杀菌,从而降低细菌总数。主要探讨非热性杀菌技术在生产原料奶中的应用前景,阐述非热性杀菌技术的机理和作用。结果得出,原料乳生产过程中,将杀菌技术与奶牛饲养管理相结合,会有效降低原料奶的微生物总数。  相似文献   

3.
1.储存前干燥 食用菌的干燥主要是去除细胞间的游离水。为了便于储藏,一般要求干品的水分控制在10%~13%之间。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均可,其干燥过程是物料中水分汽化的过程,即水分子吸收能量从液态变为汽态。人工干燥主要是对流干燥,所需热量是通过空气或加热干气流的连续或间歇接触而获得,同时依靠这些气流带走物体中蒸发出来的水分,达到物料干燥的目的。但不应让食用菌干燥过度,否则干品的含水量过低就会硬脆,容易被挤压破碎,影响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黑木耳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产生的影响,分别向黑木耳发酵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刺五加及五味子提取液,培养6天后,采用比色法及HPLC法分析黑木耳多糖成分及腺苷含量;同时,采用HPLC法分析黑木耳发酵过程中2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刺五加、五味子的添加量分别为4、3 g/L对黑木耳发酵液中多糖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刺五加、五味子的添加量分别为1、6 g/L对黑木耳菌丝体中腺苷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黑木耳发酵过程中,刺五加活性成分紫丁香苷及刺五加苷E降低到无法检测;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存在增减变化。黑木耳发酵过程中存在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PLA膜包装对白玉菇子实体的保鲜效果,以未包装和PE膜包装为对照,考察了在20~25℃,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贮藏5天,PLA膜包装对白玉菇子实体感官评分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5天时间内,相对于未包装和PE膜包装,PLA膜包装能使白玉菇子实体感官品质好、硬度高、水分失重低、褐变小、CAT酶下降小、PPO酶上升少、微生物总菌量滋生少。PLA膜包装有利于抑制包装后白玉菇子实体的呼吸,减少总糖、氨基酸含量的降低,维持了白玉菇的感官质量与品质,使其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货架期延长,产品商业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模拟速冻食用菌流通过程中,冷链中断后外包装和环境温度对速冻食用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链中断后速冻双孢蘑菇的水分含量由93.30%下降到90.96%以下;随着冷链中断时间的延长,速冻双孢蘑菇的菌落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外界环境温度为5±0.5℃,运输时间少于7 h;外界环境温度为15±1℃时,运输时间少于5 h,以及外界环境温度为25±2℃时,运输时间少于2 h的3种情况下,可用泡沫箱等保温运输食用菌速冻品。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袋栽极易受到杂菌感染,致使整个菌袋长霉、不出耳,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杂菌多、空气不新鲜、多年栽培的菇房消毒不彻底。而利用林间霉菌少、空气新鲜、易保湿的自然气候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仅能有效防止杂菌感染,提高出耳率和产量(实践证明,比菇棚栽培产量提高20%左右),还能充分利用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黑木耳的热风干燥工艺技术,比较不同热风温度对黑木耳干燥特性的影响,以自然晾晒干燥和冷冻干燥为对照,对热风干燥黑木耳的水分分布、复水性能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在85 ℃下的热风干燥速率高于55 ℃和70 ℃,干燥过程由升速阶段和降速阶段组成。对干燥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Page模型为最佳干燥动力学模型。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曲线显示,热风干燥前黑木耳中的水分以自由水为主;85 ℃热风干燥黑木耳的复水性能略高于55 ℃和70 ℃,显著高于自然晾晒样品(P<0.05)。热风干燥黑木耳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保护能力均显著高于自然晾晒样品(P<0.05),85 ℃热风干燥黑木耳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β-胡萝卜素保护能力分别为150.6、138.9 μg Trolox/g md。综上所述,85 ℃热风干燥工艺操作简单,可以较好地保持黑木耳干制品的品质,该研究为黑木耳干燥干燥过程中的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霉菌是在储粮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如果在储藏过程中不严格控制,则会对粮食品质及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储藏条件下霉菌总数的变化情况,探寻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11种木腐型食用菌为材料,对其在泡核桃木屑与杂木屑基质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5种胞外酶活性进行测定,基于隶属函数法对11种食用菌在泡核桃木屑基质中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木耳、毛木耳在泡核桃木屑基质中生长适应性较强;玉木耳、皱木耳适应性中等;滑子菇、猴头菇、桑黄、香菇适应性较弱;黑皮鸡枞、白玉菇、蟹味菇适应性较差。初步认为泡核桃木屑可作为木耳属食用菌栽培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普通红碎茶在贮藏期间会发生质变,特别是加工后吸收水分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受高温的影响(Wickremasinghe and Perera,1972;Stagg,1974;Dougan et al,1978)。采用塑料和铝箔作内衬的纸袋包装,使其在运输期间茶叶吸收水分至最小程度,然而不能避免热带地区的高温对其影响。据Cloughley报道(1981a)在平均二十三周的运输及贮藏期间,马拉维生产的茶叶原始茶黄素含量的20%被消耗,并伴随着茶叶价值损失12便±/kg。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脆肉鲩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并降低其冷藏中产生的腥臭,本文研究了生姜对脆肉鲩活体运输过程中抗疲劳、抗缺氧的作用及其在脆肉鲩死亡后对鱼体保鲜的效果。分别采用0.02、0.04、0.08、0.16、0.32 mg/L生姜汁溶液浸泡驯化养殖后置于缺氧环境下的脆肉鲩测定其低氧耐受时间、鱼肉生化指标,同时在不同水温(10、15、20、25℃)条件下用0.08 mg/L生姜汁进行活体运输试验,监测其存活率,并在4℃冷藏条件下对活体运输窒息死亡的脆肉鲩关键保鲜指标和肉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0.08 mg/L生姜汁浸泡处理可显著延长脆肉鲩的低氧耐受时间(P0.05),提高脆肉鲩活体运输24 h的存活率,体内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降低(P0.05);4℃冷藏条件下,在0.8 mg/L生姜汁溶液驯化养殖后的脆肉鲩活体运输死亡后其微生物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三甲胺含量均较对照组低,且肉质品质明显优于不用生姜汁浸泡的对照组,延长保鲜期或货架期6 d以上。因此,将生姜运用于淡水鱼类活体运输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对其他淡水鱼品种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探索生姜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于千桂 《科学种养》2011,(12):55-55
一、腌制原理 杏鲍菇在生长和采收过程中,菇体表面存在各种微生物,采用腌渍的方法可杀死这些微生物。因为一切生物都需要在一定渗透压条件下才能生存,只有在合适渗透压下才能生长繁殖,超过其能承受的渗透压范围将会死亡。杏鲍菇腌制的汁液浓度一般是在饱和浓度左右,它具有很高的渗透压。许多微生物在此高渗透压的腌渍盐液中,一方面不仅不能存活,而且细胞内水分会渗出胞外,产生质壁分离;另一方面细胞蛋白质凝固,新陈代谢停止,生命消失,细胞死亡:所以腌制的杏鲍菇可较长时间保藏。  相似文献   

14.
以蓝莓为试材,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冷方式的预冷效果,以及不同预冷方式处理后对低温贮藏过程中蓝莓的烂果率、失水率、硬度、可滴定酸、呼吸速率、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贮藏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失水、霉变,未经预冷贮藏的CK组仅能放置14 d,经3种不同预冷处理后的蓝莓均能延缓其腐烂变质。其中,冰水预冷降温最快,但沥干残留水分加速蓝莓微生物的繁殖;就贮藏保鲜效果而言,强制通风预冷较冷库预冷可以更快速地降低田间热,有效降低蓝莓烂果率、失水率、POD活性和MDA含量,减缓可滴定酸含量和硬度的降低。因此,强制通风预冷是蓝莓最适的预冷贮运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是一种人工驯化的野生菌种,其菇味清香,肉质脆嫩,适口性好,产量高,售价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和提高。但因其鲜品保存时间短,不易贮藏,如不及时鲜销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不受损失,现特介绍大球盖菇采后的鲜品及干品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家畜粪便好氧堆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牛粪、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添加不同调理剂,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反应器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微生物变化规律。各处理在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总数呈波浪型的变化,其中细菌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微生物总数的变化;真菌的数量变化呈现一条类似于“W”型曲线;放线菌一直呈下降趋势。牛粪和猪粪处理分别添加果园粘土和炉渣对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影响大,添加果园粘土能够增加微生物总数。堆肥处理中细菌是优势种群,Bacillus sp.和Aspergillus sp.是优势种。家畜粪便的粪大肠菌值在堆肥末期第39d以后达到GB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兴仁薏仁米为试材,采用厚度为0.08 mm的PE自封袋包装,研究其在温度4~24℃、相对湿度74%~86%储藏条件下感官、理化、微生物、菌落总数、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薏仁米色泽逐渐变暗变黄,储藏60 d时开始出现哈败味,形态变化从储藏120 d开始,时间越长薏仁米长虫现象越明显,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薏仁米在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薏仁米长虫、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从薏仁米储藏期间感官及理化性质变化,结合挥发性物质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薏仁米储藏过程中的陈化主要与醇类、酯类物质的氧化、分解,醛类、酸类物质的形成相关,也与脂类氧化降解密切相关。脂肪酸值与过氧化值可作为判断薏仁米陈化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添加甘蔗渣对香蕉杆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0-130
以香蕉杆、鸡粪和甘蔗渣为堆肥原料,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香蕉杆和甘蔗渣不同比例组合在其堆肥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总数呈“波浪型”的变化规律,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数量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真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中温微生物数量始终高于高温微生物,细菌种群的数量也总是最高,是香蕉杆堆肥的优势菌群。结果同时表明,香蕉杆堆肥化处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甘蔗渣不仅可以提高堆肥的温度,还能提高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尤以香蕉杆:甘蔗渣=3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副产品如肉、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其在瘤胃内的氢化程度有关,瘤胃内微生物主要参与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氢化过程。综述了反刍动物日粮中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瘤胃中参与脂肪酸氢化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微生物参与下的氢化代谢途径和日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肉、奶中的含量提供调控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都较多,且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但蘑菇含水量高,组织非常柔嫩,菌盖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采下后2~3天菇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失,菌褶开始变褐,风味劣变,商品价值下降.因此,解决鲜菇采后的保鲜问题,延长其运输和上市期限,是蘑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