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1年生薄壳山核桃苗木与2年生薄壳山核桃苗木为试验材料,选择裸根苗、土球苗及无纺布容器苗不同类型的薄壳山核桃苗,对其栽植后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裸根苗、土球苗及无纺布容器苗进行栽植后,生长出的新梢与根系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成活率最高的是无纺布容器苗,成活率接近100%,且长出的新梢最多,根系生长也十分茂盛;土球苗的栽植效果相较于无纺布容器苗次之,最差的是裸根苗,其长出的新梢与根系较少。同时,经过对裸根苗、土球苗及无纺布容器苗的栽植情况对比,2年生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情况都要好于1年生薄壳山核桃苗木。  相似文献   

2.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苗期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6种不同施氮量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在施肥前至第4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4~8周、8~12周,苗高、地径、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均在施氮量为6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施肥结束时,施氮量为600 mg/株的处理,美国山核桃实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为33.44 cm、5.08 mm、9.33 g/株,分别是不施氮肥处理(CK)的1.48、1.45、2.16倍;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SPAD值不断升高,根冠比降低。因此可见,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600 mg/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进的5个品种的美国薄壳山核桃幼树连续2年的树高与地径生长节律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美国薄壳山核桃高生长峰值出现在4、7月份,地径增长则分别出现在5、6、8月份;生长期可划分为生长前期、生长旺盛期、生长减缓期与生长基本停止期。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不同生长阶段的高与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全生长期内不同品种的高生长与地径生长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差异减小。不同品种间的高、径生长速率不同,赣选2号的月均高生长量最大,赣选1号较小;地径月均增长量则以赣选5号的较大,赣选1号的较小;引进薄壳山核桃苗木时,应考虑引进经过区域试验种源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阿月浑子苗高、地径生长,并用Logistic方程、Compertz模型、幂函数、指数函数、二次曲线、韦布尔函数等数学模型对苗高、地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①用Logistic方程模拟阿月浑子1a生实生苗苗高和地径年生长状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最高;②阿月浑子苗木属全期生长型,苗高、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硬化期3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59.27%和45.58%;③阿月浑子地径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比苗高生长速生期起始时间提前7d,结束时间滞后高生长9d。  相似文献   

5.
探讨接穗母树树龄、砧木地径及嫁接季节对毛红椿嫁接成活率及之后发梢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季节对嫁接效果存在影响,秋接毛红椿苗木成活率显著高于春接,但成活发梢率显著低于春接;秋接总抽梢率略低于春接,但未见显著差异;秋接新梢长度显著低于春接。砧木地径对嫁接效果存在影响,嫁接成活率、成活抽梢率、总抽梢率以及新梢长度均随地径增粗而增大,不同砧木地径分组所对应的新梢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接穗母树树龄对嫁接存在影响,各项指标随着接穗母树树龄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毛红椿嫁接推荐使用中幼林的优树穗条,选用粗壮苗木作砧木,在秋季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夏蜡梅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节律,为夏蜡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夏蜡梅蒴果播种后获得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其种子萌发动态,建立幼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模型,划分苗高、地径的生长阶段,并对幼苗各器官生物量积累、苗高、地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夏蜡梅春播发芽率约为63.0%,属于易萌发种子,但发芽持续时间较长。建立了夏蜡梅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Logistic模型。夏蜡梅1年生实生苗的苗高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03-15-05-14)、生长初期(05-15-06-01)、速生期(06-02-07-09)和生长后期(07-10-11-25);地径生长划分为3个阶段:出苗期(03-15-05-13)、速生期(05-14-10-08)和生长后期(10-09-11-25)。夏蜡梅1年生实生苗前期(速生期)生物量积累较快;苗期生长性状与生物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夏蜡梅1年生实生苗的年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规律,可在苗高、地径速生期适当施肥,以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明确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底部渗灌和上方喷灌处理下苗木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与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能节约灌溉水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苗木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1.7%和41.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提高;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养分积累,与上方喷灌苗木相比,根系中N增加53.8%、K增加100%,茎干中N增加35.3%、P增加48.3%,叶片中N、P、K分别增加48.7%、117.2%、28.7%。【结论】生产中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建议采用底部渗灌的方式,节水同时也提高苗木品质。  相似文献   

8.
丝棉木1年生实生苗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丝棉木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苗木的生长时期,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株高、径粗的生长曲线,定量模拟丝棉木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丝棉木1年生苗苗高和地径生长曲线的拟合相关性极显著;采用数学模型将1年生苗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苗高的生长盛期在7月4日至8月29日,地径的速生期在6月30日至10月10日。  相似文献   

9.
草珊瑚实生苗年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1年生草珊瑚实生苗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7~10月是地径和苗高生长旺盛期,75%遮荫度的生长量最大,50%遮荫度的地径生长呈现双峰趋势,在9月间有一个低谷;地径、苗高、根系长和根系数量能直观反映苗木质量,可作为苗木质量评价的分级指标,并以此建立了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30 cm、苗高≥20.0 cm、根系长≥15.0 cm、根系数量≥10条;Ⅱ级苗地径≥0.20 cm、苗高≥15.0 cm、根系长≥10.0 cm、根系数量≥8条;达不到Ⅱ级苗标准的为不合格苗。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采用梭罗树种子育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苗期生长规律,采用“三点法”估算梭罗树苗木的年生长量,用Logistic方程对苗木的年生长进程进行拟合,采用曲线拟合过程,梭罗树实生苗的年生长节律遵循Logistic曲线,通过拟合的方程可以模拟梭罗树一年生实生苗的年生长过程,可预测苗木生长期间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有助于对苗木生长动态的跟踪和管理,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薄壳山核桃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情况和选择利用潜力,给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选择提供依据。以薄壳山核桃15个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生长指标和荧光参数在家系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以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冠根比和品质指数均较大,表明各家系具有选择潜力。苗高和地径以家系3、6、8和11号较大,其中苗高最大值是59.88 cm,地径最大值是0.86 cm;单株生物量和品质指数以家系1号、7号较大,并且这2个家系的根干质量分别为59.72 g和56.92 g;家系1、2、3、6和15号的Fm/Fo(PSⅡ电子传递情况)和Fv/F0(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较大,其中家系3号的Fm/Fo和Fv/Fo高达5.60和4.58。相关分析表明,Fm/Fo、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IABS(光合性能指数)与高茎比呈显著负相关,Fm/Fo、Fv/Fm可作为薄壳山核桃苗期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快速评判的有效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综合评价(D)值较高的6个家系划分为3类,其中家系3号、6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优良;家系8号和11号表型性状一般,而PSⅡ光合效率较高;家系1号和7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一般。薄壳山核桃家系子代苗期表型生长越优良,其PSⅡ指示光合效率的荧光参数值越高,说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家系子代苗期的生长状况,能为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著名干果,良种壮苗是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薄壳山核桃良种壮苗培育技术,包括砧木(实生苗)培育、嫁接苗培育、苗木出圃与运输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其创新育苗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2012-2013连续2年,对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威斯顿’、‘肖肖尼’、‘马汉’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进行测量,构建果实纵横径生长的Logistic模型,并对果实进行解剖,观察记录不同品种发育进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614,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拟合方程确定了各品种果实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时间节点;结合解剖结果,明确了各品种果实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砧木、接穗的选择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年生山核桃实生苗为砧木,从美国山核桃采穗圃中采集优良穗条,按照接穗不同部位,砧木不同径级进行嫁接。通过对嫁接成活率以及苗木成活后生长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顶端穗条嫁接成活率最低,中部穗条嫁接成活率最高;2)砧木与接穗粗度差异越小嫁接成活率越高,差异越大则嫁接成活率越低;3)砧木越粗,嫁接后苗高生长越快,但对地径和嫁接口径并无显著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砧木和穗条能够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提供优质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配施量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合云南松苗木生长的氮磷施肥配比。【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播种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氮磷配比根系施肥连续追踪1.5 a,测量云南松幼苗施肥当年和施肥次年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并对其生长节律和异速生长进行分析。【结果】云南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表现为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施肥改变了云南松苗木的生长节律,可延长其苗木速生期;也改变了苗木生长轨道,可缓解云南松幼苗苗期生长缓慢的现象,促进苗木生长。中氮中磷(氮0.4 g/株,磷0.8 g/株)处理的云南松苗高生长最佳,高磷(磷1.6 g/株)处理的云南松地径长势最好。【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云南松幼苗在施肥当年和次年的生长节律对不同肥料用量的响应,为云南松苗期氮磷施肥量和培育优质健壮苗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花榈木苗木的科学培育管理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Logistic方程拟合方法,对花榈木1年生实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发育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苗木的年生长量呈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长发育节律。花榈木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为6月中旬,持续时间短,仅10 d;速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持续时间长,生长量最大,占整个苗高生长量的56.46%、地径生长量的54.69%;地径比苗高提前10 d 进入速生期,持续时间比苗高短22 d,苗高在8月中下旬还有较大生长生,地径在8月中旬提前进入生长后期,苗高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在8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缓释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容器育苗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缓释肥的施用量为每株4 g时,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高为29 cm,较对照提高了15.53%;地径为0.751 cm,较对照提高了8.36%、一级侧根数为55,较对照提高了33.8%;根冠比为2.35,较对照提高了34.3%。随着缓释肥施肥浓度的增加,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变小,甚至出现抑制作用。薄壳山核桃育苗缓释肥最佳使用量为每株4 g。  相似文献   

19.
以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波尼’品种的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选用萘乙酸(NAA)和多效唑(PP333)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设置3种质量浓度(萘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200 mg/L,多效唑质量浓度分别为200、300、400 mg/L),采用正交试验设计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组合(蒸馏水为对照);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薄壳山核桃育苗基地温室大棚内定期喷施于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颈基部和叶表面,测定施用9种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的薄壳山核桃幼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叶面积及不同器官生物量,分析萘乙酸与多效唑组合施用对‘波尼’品种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用“质量浓度200 mg/L的萘乙酸+质量浓度400 mg/L的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地径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比对照提高了35.53%;组合施用“质量浓度100 mg/L的萘乙酸+质量浓度200 mg/L的多效唑”,对薄壳山核桃幼苗主根长度、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8...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对酸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以一年生的薄壳山核桃(CI)和山核桃(CC)实生苗为试材,分别采用pH 6.0(CK)、pH 5.0(轻度酸处理)、pH 4.0(中度酸处理)和pH 3.0(重度酸处理)的霍格兰氏营养液培养植株,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重度酸处理下,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实生苗的株高分别增加15.23%和15.36%,地径分别增加11.91%和13.88%;而两者的幼苗叶片数量均急剧减少。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pH值的下降显著减小。在重度酸处理下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说明幼苗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胞间CO2浓度增幅分别为27.26%和19.21%,气孔导度降幅分别为35.51%和65.88%,蒸腾速率降幅分别为32.80%和64.14%。总之,随着营养液pH值的降低,山核桃的光合参数变化幅度大于薄壳山核桃,两种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