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基本情况,提高贫困生综合能力。【方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类专业贫困生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农类专业贫困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学习成绩和影响因素、学习方法和技能水平、人际交往、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结论】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农类专业贫困生学习缺少规划、学习成绩不理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职业能力等有待提升。【建议】结合学院贫困生实际情况,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配备专业导师,组建贫困生社团,举办能力提升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实践存在着有机联系。基于互联网背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实践,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基于此,分析了高校教育对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通过构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队伍中,贫困大学生这特殊群体在创新创业能力也涌现出许多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贫困生自身特点,分析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原因,通过不断加强贫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多样创新创业竞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大贫困生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等途径的探讨,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根本途径。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防灾科技学院对基于"点-线-面"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教师"点"设项目,学生"线"链小组,项目"面"辐大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项目的操作性和时效性,保持项目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更多学生自主剖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社团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创业社团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有效载体,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价值观念认同感极为关键。尽管目前众多高校已指导建成相应的创新创业社团,但是创新创业社团仍存在职责不明确、活动组织固化等问题。文章通过构建自生耦合、共建并存、双向互济的"一毂双轮"创新创业社团模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培育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6.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构建了"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采用"五层五法一聚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快速有效组建起了一支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内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依托创客空间"七级阶梯"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7.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据,就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
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返乡意志品质和创业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返乡创业教育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返乡创业导向和理念,是高校开展返乡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返乡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撑作用和高校的育人作用,构建支持返乡创业的大环境和教育融合体,促进高校返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财经类高校的学科特点是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汲取、感悟、提升和转化。因此,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的重点应是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支持。但目前多数财经类高校未能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适应财经类高校特殊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协同育人体系未有效构建,家庭环境因素未纳入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此,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创业服务模式,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是高校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 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办法, 促进大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现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等, 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当前高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从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体系、模拟训练体系、创业实践体系三方面入手,提出"三位一体"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等问题。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农学类相关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覆盖全体师生、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推行学业导师指导下的"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办好创新创业竞赛,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科教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涉农专业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以及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涉农专业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需要,是缓解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是涉农专业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涉农专业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培育路径:一是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二是加强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和辅导,提升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满足90后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个性化需求;四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五是构建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进而促进涉农专业大学生深入农村成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教育创设情境,强调“做中学”,是提高高校贫困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背景下,为有效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素质,通过总结贫困生的素质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体验式教育的有效性、设计原则和实施要点,为贫困生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振兴,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大学生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人力资本。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从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政府完善体制机制、社会加强创新政策宣传、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路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国内各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关注度日益提升。目前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定量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方便教师及高校管理者长期或周期性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林业工程"双一流"学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级管理者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及政策支持。学校应加强形成性阶段考核,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实行科研反哺本科教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难点是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不完整、不合理、不重视,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立初期就面临理念滞后、目标不明的局面,并且未能主动融入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出现脱节。为此,在分析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创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从教育主体、教育层次和保障机制3方面来构建融入创业能力培养的商科类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将有力增进创业导师与教育对象的教学互动成效,提升商科类大学生的创业活跃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三元交互决定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创业对于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结合调研数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现状进行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是学生个体与高校环境、高校环境与创新创业行为、创新创业行为与学生个体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高校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个体,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综合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充分优化高校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19.
屈松林 《乡村科技》2019,(11):37-38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将迎来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与就业的环境。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与就业能力模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模型构建,最后尝试探索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顶层设计,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做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