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期间西宁市二十里铺气象站DZN2、DZN3两种型号的土壤水分自动站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与人工观测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进行统计和一致性分析,验证两种型号自动土壤水分自动站数据的一致性、差异性。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得出:DZN2型与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的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较DZN3型自动站,DZN2型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一致性更好。分析结果可为评估两种型号自动土壤水分站的监测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平罗县土壤水分固定观测地段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2014年4月3日至2014年8月28日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折线图对比分析、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20~30 cm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呈现负相关性;其余深度土层数据呈现正相关性,其中50~60 cm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90~100 cm两种数据相关性较差。分别对各土层对比观测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订正模式,使土壤水分自动站能更好地代替人工测量,解决人工取土连续性、时效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进行对比和评估,主要以烘干称重法测定为参考标准,重点对自动土壤水分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利用平行观测资料与土壤水分自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从而找出两者的差异与规律。该文针对松原气站2年间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计算出年内5—9月作物生育期间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观测数据的误差,并分析误差的大小及2组数据的相关性,修正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误差,将正确数据应用于实际服务中。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10月28日的莱西市气象局土壤水分固定观测地段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土壤水分站测得的相对湿度数据的绝对差值、差值分布概率、相关系数等特征值。结果显示:少雨时段的中上层和多雨时段的表层土壤较干,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传感器工作较为正常,所得到的观测数据通过一定的订正后较为接近人工观测数据。少雨时段的下层和多雨时段除表层以下土壤相对较湿,自动站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差值明显,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对比差值和差值概率等方法对武功县2011年3月3日至2013年4月28日期间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自动传感采取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与同地段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在40 cm、50 cm土层表现最好,在10 cm土层表现相对最差,二者数据差异常在多雨季节大于少雨或干旱季节,并从理论上分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取土土壤水分观测存在误差的原因,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7年7月28日—2018年9月18日青海省海北牧试站架设的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人工烘干法平行对比观测土壤水分资料数据,通过对比差值、计算差值概率等相关统计方法,对10~50 cm土壤重量含水率进行逐层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海北牧试站自动与人工观测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动站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较人工观测值偏低,其中30~50 cm差值相对较小,10~20 cm差值相对较大。根据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对各层土壤重量含水率进行订正,绝对误差均小于3%,表明海北牧试站自动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进而为推进农业气象的自动化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泰安、云南大理和新疆乌兰乌苏3个站点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差值分析等方法,分别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对观测结果逐层进行准确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普遍大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最小值均出现在40 cm土层,它们所反映的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区域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各土层的平均差均<0.1,与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的平均差在40 cm土层相对其他层次较大。以上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对土壤水分的感应观测结果与自动站观测、人工观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分析结果可为评价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的监测能力、资料的应用价值与服务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土壤水分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为更好地利用自动站数据、发挥资料应用价值及服务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农安县根据吉林省人影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自动土壤水分站建设,为评价DZN2型土壤水分监测站监测能力、服务效益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农安县东方红村土壤水分观测站自动站与人工实际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对比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差值对比存在一定误差,但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运行良好,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全部通过相关性检验,一致性表现较好。自动观测资料基本能够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估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方法]采用对比差值、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分析了2013年1月1日~7月31日沭阳国家农气一级站的人工与自动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结果]人工观测值略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变化趋势相当一致;在分析了人工与自动观测值相关系数后,为降低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系统性误差,获得较准确的订正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沭阳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资料序列订正模型,并利用该站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对比观测资料对其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发挥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和气象服务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定西农试站为例,对其自动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和人工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从春季解冻开始,各层土壤水分各要素数值随着时间开始增大,在汛期前后达到最大值,汛期过后,由于降水减少和植被覆盖率降低,各要素的数值均随着时间有波动减弱的趋势。总体而言,人工观测土壤水分资料的各要素值比自动观测的要素值偏大,可能是由于人工观测的地段有植被覆盖,本身蓄水能力比自动观测站所在的地段强,并且有作物种植,有额外的灌溉,这也是造成人工观测土壤水分比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资料数值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城口县国家一般气象站2019 年3 月到2020 年2 月跨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日照时数,运用相关性分析及检验等方法,分析自动观测(光电式日照计)和人工观测两种观测方式获取的日照资料差异,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DZZ1-2型自动站自2005年开始试运行,06年正试投入业务运作,本文通过对紫金县气象站人工观测数据与DZZ1-2型自动站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两种观测体系所获的观测数据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莱阳气象局近3年获得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简称器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土壤湿度数据(简称人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器测数据为因子的订正方程,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湿度经订正后误差明显减小;各种订正方程的订正效果不同;不同的深度层订正效果不同,深层土壤湿度订正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上层土壤湿度订正后未获得满意效果。同时,分析了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济阳县2011年3月3日至2011年11月13日期间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同地段平行人工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反映的土壤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自动观测仪的土壤水分变化相对平缓。人工与自动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在0~10 cm、10~20 cm土层表现最好,70~80 cm土层表现最差。分析结果旨在为DZN1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监测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更好地发挥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在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7月、10月、12月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了2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对比差值、粗差率、一致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两者高度相关,随着能见度的增大,对比差值增大,粗差率增大,误差增大,一致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成熟,自动气象站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准确性是否较人工观测数据误差更小,计算起来更精确,不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观测数据。对关岭县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自动和人工观测的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建面温度、风速和方向,量的递减顺序差异分析,观测之间的对比度差,误差和方向一致率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偏低旧址0.1℃;降水量年均偏多0.1 mm;相对湿度略偏小1%;风速新址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相差0.5 m/s,1~3月风最多的月份相差最大;新址和旧址气温、风、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较好,其中气温一致性最好,观测数据稳定;风向相符率为81%左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址和旧址各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蓝山县2009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气温和相对湿度两要素在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下的差异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差值的日变化、年变化及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日平均气温差值、日最高气温差值、日最低气温差值分别为0.1、0.3、0.5℃左右;从差值的年变化看,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存在季节性波动,而最低气温无这种变化;从差值的日变化看,白天(8:00和14:00)自动站气温普遍高于人工站,夜间20:00自动站气温总体较人工站偏低,但其差值绝对值低于8:00和14:00,2:00的差值则无明显规律;随着气温上升,日最高气温差值的绝对值明显增大,而日最低气温差值的绝对值无明显变化。自动站相对湿度较人工站明显偏小,平均偏小4.0%,其中1—9月差值为负值,10—12月差值为正值,但其绝对值明显低于1—9月;从差值的日变化来看,14:00自动站相对湿度较人工站明显偏大,其他时次则明显偏小,其中2:00偏小幅度超过20%;相对湿度差值的绝对值随着最高气温的上升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但与相对湿度值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