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明确生防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枯草芽孢杆菌(BS)、哈茨木霉菌(TH)和上述2种生防菌剂组合(BT),以及氟菌·肟菌酯(FO)和清水(CK)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控制均低于化学药剂处理,FO处理的防效持效性更好,防效峰值最高(88.5%),BT处理的防效峰值次之(74.4%),其他2个生防菌剂处理的防效峰值均值为64.8%。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组合的生防菌剂处理,虽然其防效不如化学药剂,但也基本可以实现对葡萄白粉病较为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采用UV和NTG复合诱变的方法对原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a进行了诱变选育;同时结合抗逆能力和室内外抑菌活性测定,以期筛选出抑菌活性和抗逆性均较强的优良灰霉菌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通过UV和NTG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Bs-a的突变菌株D17和W03,2种菌株具有传代稳定、高毒力、强抗逆的特点,其抗紫外线能力极强,经过2.0h的紫外照射活菌浓度仍可达108 cfu/mL以上;可耐受的温度和pH值范围分别为0~60℃、pH 3~9,温室内对一品红灰霉病的相对防效可达85%以上,与出发菌Bs-a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2株具备产业化开发价值的灰霉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3.
以万寿菊"色素1号"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生物农药、1株生防菌株和5种低毒化学农药对万寿菊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万寿菊产、质量的提高及万寿菊主要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种植密度与病害严重度、产量和花朵数呈正相关,与株高、茎粗、单花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呈负相关,最佳种植密度为4.89株·hm-2;10种生物农药中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和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5.08%和64.39%,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1.47%;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灰霉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65.55%和64.46%,其次是土传3号悬浮剂,防效为60.62%;生防菌株GYSM-6m1对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3.34%和53.93%;5种低毒化学药剂中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56%和70.33%;125 g·L-1氟环唑悬浮剂对灰霉病防效最好,防效为67.85%,其次是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450 g· L-1咪鲜胺水乳剂,防效分别为63.59%和63.37%.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防治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的有效诱抗剂,对6种诱抗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香菇多糖对黑斑病的防效显著,阿泰灵和赤·吲乙·芸苔的防效其次,超敏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效较差;阿泰灵对果腐病的防效较好,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其次,赤·吲乙·芸苔、超敏蛋白和香菇多糖几乎无效果。建议生产上选用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或阿泰灵对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生防菌的田间最佳施用方式,以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ZF129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ZF481为试验对象,比较了生防菌有机肥、生防菌悬浮剂、生防菌与化学药剂协同应用对玉田包尖白菜根肿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有机肥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效较好,促生作用最好,芽孢1亿个·g-1 ZF129和ZF481生防菌有机肥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1.63%和73.18%,田间防效分别为80.68%和79.47%。生防菌悬浮剂与化学药剂氟啶胺、百菌清协同施用后防效显著提高,达到86.58%~95.61%,与化学药剂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丹参根腐病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聊城市茬平县杜郎口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采集的丹参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丹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丹参根腐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10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有益微生物;进一步通过复筛及其抑菌谱的测定分离出2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为2-1和9-2。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2-1和9-2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试验可为今后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杧果镰刀菌的平板对峙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生防菌发酵液对杧果镰刀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CK抑菌活性较强,对菌丝抑制率可达66.10%,菌株5a-9、6c-5次之;菌株FCK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达56.80%,菌株6a-3次之,菌株6c-5最低;生防菌的发酵灭菌液热稳定性差,高温灭菌后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对部分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生作用;发酵灭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促生作用强于发酵滤液。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抑制法,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对豇豆根腐菌(Fusarium spp.)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代谢产物对豇豆根腐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24.4 mg/L。采用拌种法,测定了芽孢杆菌对豇豆根腐病的室内预防效果,其中以药种比100 mL∶1 kg的防效最高,为92.1%,与对照30%噁霉灵水剂防效相当。田间灌根试验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50倍,对豇豆根腐病的防效达到74.9%,与对照30%噁霉灵水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资源中挖掘对西瓜枯萎病有较高防效的生防菌株,通过梯度稀释和平板涂布法分离获得西瓜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测定盆栽防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获得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8份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到182个细菌单菌落,并筛选获得对西瓜枯萎病防效较高的3株拮抗细菌,接种30 d后盆栽防效均高于75%,与30%噁霉灵水剂防效无显著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株JHXG0406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JHXG0221和XQXG01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获得了3株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从内蒙古达茂草原采集土样,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菌株;以苹果树腐烂病病菌(Cytospora mali)QH2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离体枝条法、抑菌谱,结合耐盐、耐紫外的稳定性测定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6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细菌288株、放线菌54株,经筛选得到DM5-29和DM3-18。DM5-29和DM3-18对C. mali QH2的皿内拮抗圈在1 cm以上,在金红和黄太平枝条上的防效分别在64%、77%以上,抑菌谱广,发酵液紫外照射120 min后仍对苹果树腐烂病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可分别在5%NaCl与12%NaCl中生长,鉴定确定DM5-2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DM3-1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2个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均有良好的拮抗效果,抗逆性强、抑菌谱广,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章姬"草莓及2种生防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物萃取液)为试材,通过2种菌剂的单独使用及混合使用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探索能高效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生防药剂。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物萃取液混合后形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使用5次后防效可达94.0%,且草莓产量和商品果率最高,比单独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防效86.1%)效果好。综上所述,该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好,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木霉菌T2为生防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了9种化学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将防效最强的5种化学杀菌剂分别与生防菌进行复配组成菌-药复剂,并探讨复配剂对苹果轮纹病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中生菌素2 000倍和生防菌T2复配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的增效作用最高,48h增效比为1.23,72h增效比为1.36。中生菌素作为菌-药复配的化学因子,在较低质量浓度下不仅能有效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也能与生防菌木霉很好地相容。复配剂防效显著优于单剂中生菌素和单剂生防菌T2防效,同时二者复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降低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以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材,以"绵姜"大姜为供试作物,采用生物防治的技术方法,研究了2种生物菌剂对姜瘟病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剂对姜瘟病均有良好的防效,联合应用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对姜瘟病防治率达到86%以上,减少大姜损失率达35%。  相似文献   

14.
卫甜  李宏伟  苏建坤  刘建凤  刘红霞 《园艺学报》2016,43(12):2391-2400
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发病严重的田块采集黄瓜健株和病株,从不同生境(土壤、根围、叶围、茎围、根内、茎内和叶内)分离得到587株生防细菌。通过对各菌株胞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产嗜铁素活性进行测定,根据不同指标对菌株进行赋值,选择出157个菌株。进一步对其进行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根据ARDRA图谱分析,筛选出47个菌株。通过47个菌株温室防效试验,发现9株菌株的防效达40%以上,其中菌株HW2的防效高达57.02%,其来源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另外8个均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3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47个菌株的活性赋值和温室防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3。通过试验建立了针对CGMMV筛选生防菌株的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其他病毒病害生防菌株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从健康甜樱桃中筛选出优质拮抗菌株—一贝莱斯芽孢杆菌,并研究了其对甜樱桃软腐病的生防效果.通过对拮抗菌发酵条件的优化,获得了优质拮抗菌,并进行体内验证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筛选以得到最佳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显著,而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为(69.82±1.43)%.最佳发酵条件为...  相似文献   

16.
以白菜为试材,采用宏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杀菌剂及生防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控效果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并探寻合适的根肿病防控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氟啶胺、氰霜唑和生防菌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并且显著提高了大白菜的单株产量,以氟啶胺和芽孢杆菌联合施用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100.0%,单株产量提高了50.2%。杀菌剂及芽孢杆菌处理均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对真菌群落有较大的影响,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小,尤其是施用芽孢杆菌处理。各处理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有重要影响,主要增加的细菌优势菌属Chujaibacter、Chitinophagaceae-uncultured、Bradyrhizobium的OTUs数量,降低了真菌优势菌属Aspergillus、Rhizopus、Arrhenia的OTUs数量。病情指数与白菜根肿病致病菌Plasmodiophora的相关系数较小,与Arrhenia呈显著正相关(0.58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于防治苹果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gena)的生防毛壳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株材料。【方法】选择4株毛壳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量抑菌率和抑菌带宽度;通过生防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检测其抑菌活性强弱;通过离体接种苹果果实比较毛壳菌的控病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对抑菌活性强的毛壳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供试的4株毛壳菌中,菌株24-9在平板对峙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离体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稳定而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24-9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结论】该生防毛壳菌菌株可用于开发苹果采后病害生防制剂,提高植物抗性,丰富我国苹果采后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从不同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对莲藕致病力的差异,通过菌丝块接种的方式对莲藕发病情况进行测定,并选用3种化学药剂与2种生防菌剂进行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发病莲藕病部分离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对藕块和藕叶的致病力最强,分别达100.0%与83.3%;从甜瓜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也可使藕块和藕叶发病,但发病率仅分别为66.7%与33.3%。化学药剂中,硫·酮多菌灵的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制率可达100.0%;生防菌剂中的哈茨木霉菌(3.0 g/L)与枯草芽孢杆菌(3.0 g/L)对尖孢镰刀菌F.commune的抑制率分别达78.8%、65.0%;下一步可进行大田防效验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检测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将1株生防菌菌株KC24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并对其发酵液进行海棠锈病生物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KC24对"西府海棠"锈病的防治效果达52.1%,与化学农药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相当。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KC24可以作为海棠锈病的生物防治因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死亡谷芽孢杆菌NBIF-001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其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离体组织试验研究其对黄瓜叶部灰霉病及贮藏期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IF-001对灰葡萄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离体试验结果表明NBIF-001对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对黄瓜叶片灰霉病和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85.91%和7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