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北纬27°、46',东经117°、02',既是旅游圣地,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世遗产地。武夷岩茶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喜欢,由于武夷山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所以武夷岩茶的病虫害防治是武夷山茶农最关心的事,关系到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茶农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本文将多年来武夷岩茶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实用枝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从武夷岩茶品种特性,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原料成本控制,茶叶成品品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武夷岩茶拼配技艺进行初步梳理,以期能为武夷岩茶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之探讨。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经济市场除了看重产品的生产量,更看重产品质量。无公害茶叶作为近年来投入发展生产的经济作物,得到了社会市场的认可,并且越来越需要像无公害茶叶这样的产品,体现了我国对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与重视。由于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要求众多,病虫防害也是其中一项巨大的任务,在无公害茶叶培育中病虫害更加严重,所以需要通过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变化,得出适应无公害茶叶的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旋 《福建茶叶》2007,(3):35-36
本文以2003年被调查的11家具代表性的武夷岩茶茶叶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市场、机械配置等生产情况为依据,介绍当前武夷岩茶的生产概貌,阐述了当前武夷岩茶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形象营销的角度出发,试图先从武夷岩茶产品本身特性,调查不同消费者对武夷岩茶形象的满意程度,分析调查结果并找出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武夷岩茶形象行销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叶》2009,32(1):54-55
为提升福建省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日前,武夷山市依据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启动了全国首创的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被调查的11家具代表性的武夷岩茶茶叶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值、市场、机械配置等生产情况为依据,介绍当前武夷岩茶的生产概貌,阐述了当前武夷岩茶生产发展的优劣势,对其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自清代以来武夷岩茶品类的历史面貌,体现武夷岩茶在不同时期的认知过程。武夷岩茶经种植、生产进入消费市场、品饮生活等环境,呈现丰富的品类样态,也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一面。本文探讨武夷岩茶分类的重要性,以凝聚武夷岩茶的品牌力量,促进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性强,是形成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工序。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炖火原则及火功与岩茶品质风味的关系。旨在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它以品质优异闻名中外。随着四化建设的需要,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武夷岩茶生产的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速恢复和发民武夷岩茶生产的优势,为出口提供更多商品,并使武夷茶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从而为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多做贡献,是急需探讨的一个突出问题。当然,造成目前这种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的政策多变,经济扶植不力,技术指导力量缺乏等等,但本文只从有关产制技术措施方面试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冠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夷岩茶是茶中名品,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茶叶的形状特征与其茶品具有直接关联。基于Matlab,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武夷岩茶的茶叶面积、幅宽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Matlab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深入研究了基于Matlab的武夷岩茶形状特征的计算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14.
以肉桂、水仙、白鸡冠、铁罗汉和水金龟5个武夷岩茶品种(名枞)为试验材料,将5种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喷施于茶树,一周后对鲜叶进行采摘,一部分烘干固样,另一部分按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加工成干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鲜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3.02%~54.33%,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17.12%~100%,氯菊酯的降解率在17.57%~18.09%,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2.93%~87.23%,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7.33%~100%。不同菊酯类农药在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水金龟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工序适宜工艺下在制叶的感官特征,以期为生产者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50-51
2009年是武夷岩茶收获颇丰的一年,举国上下的武夷岩茶热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迎接这个大好形势,生产企业不断添置高新加工设备、不断提高茶叶加工工艺以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茶饮大国,饮茶人群遍及各个年龄阶段。武夷岩茶是我国代表性茶叶之一,素有中国传统名茶之称。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当中,故此得名。武夷岩茶有诸多功效,包含提升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等,这也是国内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始终保持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大众对于武夷岩茶质量、产量要求的提升,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开始应用。本文针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得到一种最科学合理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技艺是商品茶加工的重要步骤,将不同风格特征的武夷岩茶拼配混搭,以提升茶叶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方法措施.茶叶拼配分两种,一种是初制阶段的毛茶拼配,一种是精制阶段的成品拼配,该项技术的运用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形成高品质技术方针.  相似文献   

20.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