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发扬起来的地方。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茶是中国举国上下的共同饮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提倡课程改革,对于中文教学来说,其不应单单只注重词汇、文章的阅读,而是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国热"现在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潮流,更是随着孔子学院的发展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就更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将茶文化融入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朱小静 《福建茶叶》2021,(11):182-183
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茶艺与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它包含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元素,蕴含诸多文化意象和思想精神,已成为我国文化中的一大精髓,是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本文简述了茶文化融入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作用,并指明融入茶文化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提出一些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快速时期,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中文热的潮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文教学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然而,中文教育大多都将重心放在了词汇,语言,运用等方面,还不能够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与融入,所以本文就以茶文化融入中文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为核心,以中文教学课程为切入点来探讨中文教学课程在改革过程中与茶文化融合后对中文教学的帮助和提升,从中得到有效的教学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凝结着儒释道哲学思想文化的精髓,囊括了丰富多彩的地域风俗文化,形成了以重德、尚和、崇俭、贵真为核心精神内涵,并与文学、音乐、戏曲等艺术相融合,共同构筑了民族文化的华丽篇章。而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之下,茶文化与音乐具有内在的共性,本文以茶文化与音乐作为研究对象,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在分析茶文化与音乐共性以及两者结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教学活动中应用茶文化元素,可以更加丰富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内容,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看来刻不容缓。本文充分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劣势方面和凸显问题,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将茶文化内容渗透到体育课程设置中,探析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化学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旨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更加宽松浓厚的教学氛围,使更多学生能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知识,同时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印象。在没有与实际教学内容形成冲突的条件下,为学生营造一个特色文化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朱海燕 《福建茶叶》2022,(2):98-100
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教师也在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茶文化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获得相关内容的培养.通过为学生打造一个特色化的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化学课堂,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喜爱化学学科,能够把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在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促进当前声乐教学的发展。在此期间,可以借助我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其教学体系中进行融入,不仅为声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促进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元素,其不仅能够被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更是能够作为重要的教学元素。当然,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完善的茶文化课程内涵理念,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课程设置的具体内涵,从而研究茶文化课程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1.
程晓华 《福建茶叶》2022,(5):135-13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当中融入茶文化,学生不仅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当中学习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还能在课堂当中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但茶文化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当中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忽视体育精神培养、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强调高校的素质教育,声乐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包含着极其广阔的内容,对声乐教学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将茶文化融入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研究的就是茶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  相似文献   

13.
齐红飞 《福建茶叶》2021,(1):116-118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地位与教学效果形成鲜明反差,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增加实践性内容,以提高对语言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其次,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与实践性.课内安排教学演练,加强互动学习.课内外注重精讲多练和实践调查.最后大力推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多样化考核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客观认知和终身的体育思想。随着高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吸引更多的当代大学生参与,如何在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当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了我国儒释道三家文化体系的精髓,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财产。近些年,随着在德育功能和教育功能上的表现被得到认可,茶文化的思想逐渐成为一种教育资源,被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和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就是一种有益而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中国与日本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然而,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国语言表达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茶文化起源于我国,从我国传入世界各国,茶文化里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传统日语教学的引进有很大的益处。本文主要从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入茶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究分析出大学日语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如何融入旅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同时城镇化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快,不少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而开始享受更高一级的文化娱乐生活,从而能够丰富自己的心灵与感受,同时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尊重。而很多旅游者便开始选择将茶文化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休闲文化,而且,通过学习茶文化,以及去往茶园与茶叶制作工坊等来感受茶文化,体验茶文化的丰富与多彩,体现出不同的人对生命与大自然的尊重,更是不一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玮颖 《福建茶叶》2023,(7):101-103
茶禅一味,茶文化具有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思想;体育教学是动和静的融合,特别是体育中的武术具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说法。二者融合涵盖了思想和身体发展两个层面,具有“文体融合”“体教融合”内涵,在提升学生体能、技能、体育精神同时,让学生又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获得了宁静致远、恬淡自由的精神内核。本文对二者融合重要性、目前融合现状及问题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创新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不仅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而存在,而且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如何将茶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电气化控制类课程教学中,是现在很多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熟知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人都知道,这类课程的不仅要学好理论,还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这样才是对知识很好地掌握。在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就对茶文化融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罗亮 《福建茶叶》2016,(12):194-195
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的进一步重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实施,而且随着近来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如何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促进文化传承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茶文化中包含了动静兼宜的哲学思想,亦有采茶戏等固有传统体育文化,在下文中,笔者将立足茶文化,对其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丽丽 《福建茶叶》2022,(1):178-180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也将课程思政纳入高校教学目标,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中,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为此,本文也将对传统茶文化融入数学课程思政做出以下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