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茶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唐寅是成绩斐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题诗画《事茗图》、《品茶图》等是广受称颂的茶艺术佳作。本文在考察唐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立足茶审美视角,对《事茗图》中淡泊隐逸的审美情趣进行赏析,发现这种茶审美趣味虽然沿袭自唐风宋韵,却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明代文人独创的茶审美观:通过世外桃源般的品茶氛围的营造,似"高山流水"的事茶心志的表达,日常"市隐"生活中的茶事同样可以充满高雅的情趣。这种隐逸之趣是画家对自我和现世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值得当代茶美学建设者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2.
江勇 《福建茶叶》2017,(12):334-335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其中的茶"是随性之物,既可进得柴门,亦可登大雅之堂"。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茶是一种和"琴棋书画"具备相同地位的高雅之事,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如此,在文人墨客创作文学作品时,茶也成为了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为作者提供了灵感。茶叶与文字的完美结合,赋予原本是生活之物的茶叶以更多的灵性和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审美乐趣和体验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3.
鲍美怡  周巨根 《茶叶》2005,31(3):196-198
本文旨在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角发出发,通过对茶之美形、美味、美韵的考据和体悟,经过由“以我观物”到“以物观物”,再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的逐步提高,全方位剖析茶中所蕴含的审美哲学及茶所给人们带米的审美体验,从而弘扬茶文化之精髓,倡导健康淳美的饮茶观念。  相似文献   

4.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一生爱茶,因此写下无数首传世千年的茶诗。这既是苏轼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苏轼的茶诗,记录了他的平生遭际、人生感悟,体现出苏轼作为士大夫的生活趣味、乐天达观。他的茶诗既有君臣关系、父子之情、又有朋辈之交。因此,苏轼的茶诗既丰富了中国茶诗的意境,又开拓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苏轼的茶诗体现出象外之象、达观乐天、新颖别致和人生况味,有着浓厚的审美意蕴。同时,他还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他的茶诗记录了茶事茶艺,开拓了茶诗的写作,也承载着独特的史实。因此,苏轼的茶诗,既是诗中名作,又是茶之典范。  相似文献   

6.
茶歌谣是我国茶文化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喻意颇为深刻,不仅表达了茶事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也体现了茶礼俗、茶农生活等方面的情感与故事,通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形式特征一直流传至今,尤其不乏适合儿童吟唱的茶歌谣,比如《王婆婆在卖茶》、《三岁呀从哪来》、《会放马》等等。本文从论述茶歌谣起源与文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茶歌谣的文学特征,进而着重分析茶歌谣中体现的儿童游戏精神,主要分析《王婆婆在卖茶》中体现儿童游戏审美心理与审美认知,进而为我国当前儿童文学的发展开拓一条新道路,也为茶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荣林 《中国茶叶》2010,32(3):36-37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国名山多为茶产之地,又多寺观庙宇,僧院禅寺常常是种植茶叶、传习茶艺的重要场所。常说的“茶禅一味”,就寓有丰富的历史文献和人文典故。在名山寺观那些代代相传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既叙茶事义妙述禅味茶味历久弥香的茶联。  相似文献   

8.
阮紫媞 《福建茶叶》2023,(2):187-189
茶是“禅茶一味”助人开悟的茶,是世俗中的人间清欢之味,也是文人雅士所追求闲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性活动。明代流传含有茶文化元素的画作如实记录了明代文士阶层品茗煮茶的活动和这一阶层对于品茗空间的选择与氛围的营造,这些画作中总能发现“奇石”这一元素的出现。赏石经过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然形成独步于世界的独特审美活动。通过明代的茶画可以发现,文士与茗茶共同构成的品茗空间中,“奇石”或为坐榻、石桌和茶席,或为丰富空间以显示山石之气的背景。“雅”与“俗”的碰撞,名士风流与附庸风雅的摩擦,多因素的对立统一形成明代独特的审美观,而这一审美风尚又通过文士生活中的品茗赏石两种文人活动体现出来。本文尝试从社会文化心理与生活经营的角度来探究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与社会风尚以及分析明代文士的品茗活动与赏石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安平 《福建茶叶》2016,(4):394-39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事活动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泡茶饮茶、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等都属于茶事活动范畴。茶事活动中的茶艺背景音乐旋律优美,既展现了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升了茶事活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22,(4):255-256
<正>1月,为配合《有茶时光·划过指尖的茶故事》展览,中茶博向茶友征集以“有茶生活”为主题的小故事,形式不限,可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2月1日至6日,为庆祝新春佳节,中茶博打造“一馆两区茶文化之旅”,推出“共享茶室”、“宋代点茶体验”、“六大茶类体验”、“茶谜竞猜”等线下活动,以及“宋代点茶”、“六大茶类”、“中茶博讲解员带您线上观展”、“春节宅家喝什么茶”四大线上直播课。3月3日,为庆祝中茶博建馆3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词字的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意蕴十分丰富,仅就“道”字常用的意义而言,《辞海》中就列了15种义项,既指道路或水流通行的途径,又指方向、方法、法则、规律、道理、道德,还代表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可以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道”还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人生观,在中国历史上“道”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宗教,即道教。“茶道”一词,既可以指茶的采造煮饮方法和技艺,又可以指通过茶事活动所反映的有关思想、理念及宗教性观念,这里的“道”即茶事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所以,“茶道”即茶中之道,既是法规,又是理念。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文献记载。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王玉京 《福建茶叶》2023,(2):190-192
宋代形成体系的文人情趣生活,被总结成越来越完善的体例,晚明时期,品茗乃文人雅士重要的娱性活动,每每雅集或是文士相聚,除却品茶抚琴以外,总有庭园中栽植花木或插花作品相伴,茶之味与花之香,共同在味觉与嗅觉上丰富了文士的品茗活动。陈洪绶画有多幅与茶事生活相关的作品,如《玉川子图》、《高隐图》、《高贤读书图》以及《品茶图轴》等,其茶画中多伴有瓶花形象出现,在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之余,也为研究晚明时期茶事生活以及茶事生活中的瓶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分别从瓶花与茶在画中的隐喻和瓶花与品茗的关系两个角度考察陈洪绶茶画中的瓶花,从而了解晚明文士品茗插花生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13.
新会员名单     
《茶世界》2016,(10)
正安吉回道茶业有限公司吉回道茶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浙江北部山区——安吉,这里以盛产竹子与安吉白茶而闻名海内。公司起源于安吉白茶,但回道品牌至发展初始,即定位于茶事文化综合体。它包含茶类产品的多样化,又涵盖、辐射茶事活动的配套商品与服务,它以文化交流、茶事体验为沟通平台,打造一种传统而富有生活质感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样化的茶事词汇,而随着这些茶事词汇的发展,其含义逐渐突破了茶事领域的限制,并逐渐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进行延伸与渗透。本文在对茶事词汇的表现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事词汇在汉语言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凯亚 《福建茶叶》2000,(1):44-45
1郑板桥所撰茶联之多,之妙,以及在审美韵味方面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在历代墨客骚人之中,也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他的咏茶美联,尽是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所谓“三真”精神。三真者,即“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自我情愫,即表现他的独特文化性格和独特艺术风格,从而鲜明地昭示出了他的咏茶之作上的独特的审美韵味。这里且择其在民间历久流传而不衰的几则,略述于下———2青年时代的郑板桥,苦于家境日困,不得不走出兴化古镇家中,来到…  相似文献   

16.
史云燕 《福建茶叶》2016,(7):364-365
茶诗是我国茶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篇章,它以茶事活动为吟诵的题材,对中国茶文化精神进行歌咏、赞颂,饮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习惯,是中国人生活情趣以及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中国是茶以及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诗的国度,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和喜爱,茶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诗词创作中,历代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茶事创作,茶文化对于诗词领域的影响极为渊源,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茶诗也逐渐成为世界文坛所研究的特点,茶诗翻译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茶诗的英文翻译策略为研究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18.
蔡旖旎 《福建茶叶》2023,(10):196-198
陆羽爱茶又“毁茶”,陶渊明嗜酒又“止酒”,根本上都是对精神生活的崇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重精神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饮茶活动过程体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整体与部分、物质与精神的相互统一。中华民族历史中重精神的代表人物俯仰皆是,守大节重大义尤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相似文献   

19.
茶为美育,以茶为礼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情景茶艺”的设计,让学生在掌握茶事服务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茶背后的知识与故事,体验茶所带来的愉悦和乐,是培养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大学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茶画,是我国古代众多绘画种类之中体现着人民生活与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类别,主要描绘人们饮茶所用茶具极其场景。而茶画在宋朝的发展突出,大多茶画都流源于宋朝。宋朝是一个由茶引起的茶文化飞速发展兴盛的时期,在这之间应运而生的茶画艺术,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由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茶文化的欣赏,以及宋徽宗重文喜政、嗜好饮茶品画,这从上至下的文化潮流随之流行,成为宋代茶事活动十分繁荣的主要原因,茶画便是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显露出其本身的内涵,进而被人们欣赏与喜爱。本文将围绕宋代茶画,从茶画起源入手,进一步地探究其中包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感受宋朝人民对于茶画艺术的创作之精良,关照宋朝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