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信阳毛尖的历史、地域特点、民俗风情及文化品牌的视觉形象的分析为出发点,以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信阳毛尖品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一些表现手法,及包装形象的构建途径。同时,阐述了构建信阳毛尖品牌视觉形象对企业发展所起的关键功效,探析了信阳毛尖茶企业品牌形象在经营过程中现存问题,思考相应解决对策及管理方面的内容,以保证视觉形象系统的完善实施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促进信阳毛尖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近十年来其销售规模扩大了3倍、公用品牌价值增长了66.37%,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快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AHP法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因素的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茶叶原产地与口感、信阳毛尖茶品牌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政府政策、茶叶品质、价格等因素,并从产品品质、品牌宣传、营销渠道、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信阳毛尖茶拓展内销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在河南地域茶市场并不占据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信阳毛尖企业以中小茶企业为主、对市场的定位不明、缺乏统一标准所致。河南的茶叶市场消费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信阳毛尖自身的茶叶品质较高。所以,只要对新产品的加大开发、实施茶文化发展战略并适当地加强营销策略,信阳毛尖就可以实现品牌形象的塑造。这样以来,信阳毛尖的品牌便可以在河南地域茶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又称为豫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千百年来,信阳毛尖以其优越的色、香、味、形深受国人广泛喜爱。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诸多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信阳毛尖却在众多平级的茶类中略逊耳闻,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信阳毛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寻求相应策略,以期解决信阳毛尖当下发展困境,助力其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化已经成为商品营销的关键。信阳毛尖茶叶想要进行品牌化建设就必须增强品牌经营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广宣传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多元化营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扩大品牌规模,通过这一系列举动建设信阳毛尖茶叶品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海内外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静 《福建茶叶》2016,(10):61-62
文章旨在实现信阳毛尖的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增加信阳毛尖营销效益。通过具体分析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结合信阳毛尖消费需求以及发展市场的定位,认为信阳毛尖电子商务营销发展不仅仅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推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降低了营销成本。文章的最后强调,信阳毛尖电子商务营销发展需要做好产品的组合和包装发展,做好定价以及分销和促销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7,(3)
<正>信阳毛尖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区域品牌之一,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荣耀,百年历程。作为信阳人,我们为这一绿茶瑰宝骄傲和自豪,也感谢创造信阳毛尖的历代茶人,让这一天然饮品滋养所有爱茶之人的同时,造福广大信阳茶农,推动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信阳毛尖发展至今,作为一名爱茶之人,笔者从生产工艺、政府监管、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简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3,(8)
<正>日前,由河南省质监局和信阳市质监局联合在羊山毛尖大厦举行国家级精品茶叶(信阳毛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大会,联合对信阳毛尖茶叶的栽培、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检查,信阳毛尖集团以最高分通过国家级精品茶叶(信阳毛尖)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验  相似文献   

9.
5月18日上午,河南信阳举办信阳毛尖集团揭牌仪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信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乔新江和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共同为“信阳毛尖集团”揭牌,并点亮中国国际茶学院启动球。  相似文献   

10.
信阳毛尖作为河南地区最为出名的茶叶品种之一,过去其营销模式侧重于突出信阳毛尖的使用价值,而没有从信阳乃至于河南等深刻的文化底蕴入手,从而影响了信阳毛尖通过营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整体效果。因此,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入手,思考信阳毛尖如何通过多种深度文化营销的方式进行推广,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魏趁 《福建茶叶》2016,(3):189-190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为信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对信阳毛尖茶文化进行简析入手,对信阳毛尖的茶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20,(1)
正12月份,信阳毛尖市场表现较上月有微弱变化,价格相比变化不明显,总体呈现出交易量微减、平均价格下跌,低端茶销量比重略增、价格下滑的特点。一、信阳毛尖市场统计交易量较上月微量减少。12月份,信阳毛尖市场交易量从上月的33.36吨减少到32.27吨,减少了1.09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0.69吨。二、信阳毛尖指数也相应回落。从上月份信阳毛尖指数的141.68降至134.77,接近去年同期的135.53指数,12月份信阳毛  相似文献   

13.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5,(9)
<正>应邀派员参加2015中国黑茶品牌发展研讨会8月5日,2015中国黑茶品牌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安化黑茶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茶协应邀派员参会。信阳毛尖指数第一次工作培训座谈会成功举行8月7日,中国茶业指数——信阳毛尖指数第一次工作培训座谈会在河南信阳成功举办。江西成功举办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班8月3日-7日,中茶协和江西省茶协共同举办的江西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4.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素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又屡获国内外金奖。信阳毛尖茶好,除得天、地之利外,更与其独特炒制技艺有关,最好的信阳毛尖茶都是手工炒制而成的。2007年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信阳毛尖茶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形成、现状和标准手工炒制技艺流程,对弘扬传承信阳茶文化很有意义。一、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重要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和完善,在清末出现了信阳毛尖的成  相似文献   

15.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阳毛尖茶产于河南信阳,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滋味醇和、香高持久、汤色碧绿”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几年,信阳毛尖茶产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但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均为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扩大生产受到了限制,较难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鉴于此,信阳市茶叶试验站和蚕业试验站于1995年进行了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的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  相似文献   

17.
张媛媛 《福建茶叶》2016,(12):258-259
笔者从英语技能教学的角度,分析当前信阳毛尖生产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透过英语技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以及英语技能竞赛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出信阳毛尖生产企业对现有的职业岗位需求的基本情况,以期能够为当前的茶叶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等方面找出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9,(11)
正价格指数与行情分析130.06金秋10月,信阳毛尖指数的各项指标走势与上月相比变化不一。一是指数数值同比降低。10月份信阳毛尖指数较9月份降低了22.1个百分点,今年10月份信阳毛尖指数较去年同期也降低了10.4个百分点,指数数值为130.06。二是各等级茶叶价格呈现大幅波动。10月份,信阳毛尖指数统计销售价格为1319元/千克,较上月每千克降低了224元,销售额统计为4349.81万元,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珍品级信阳毛尖的单价从上月的4810元/千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8,(3)
茶出名了茶农富了信阳毛尖竞秀中原崛起,文新品牌展现老区风骨。这幅对联在郑州文新茶庄和文新茶艺馆开业时分外引人注目。既有丰富的物质变化,又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既表明革命老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敖存  龚淑英 《茶叶》2009,35(4):224-226,230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茶产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本文在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农、茶企等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