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花椒生态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在花椒林下套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宿根草本花卉,利用黑膜覆盖,采用合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开展了花椒生态复合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园树行间覆盖黑膜可以起到保水、增温、防除杂草、防病虫害等作用,为椒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肥、水、热条件,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花椒树的生长发育,提高花椒产量。花椒林下套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耐阴、观赏效果好的宿根草本花卉,不仅蓄水、固土、保墒,增加肥力,还可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宝鸡是花椒的主产区,通过花椒林下套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宿根草本花卉,利用黑膜覆盖,合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应运;探索花椒生态复合栽培模式,为产业振兴和林农脱贫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研究,倡导精耕细作,推进"果-草-牧"等良性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果园生草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草是一项绿色、生态的现代土壤管理技术。果园生草栽培有利于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保持水土,调节土温,抑制杂草生长和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桃果品质。本文深入的阐明了我国果园生草效应及配套生草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适宜草种的选择、生草后桃园管理等研究还不够完善,预测今后将在因地制宜的选择草种、探明果园草的生理生态效应以及生草后管理措施方面进一步深入以研成配套成熟的轻简化生草栽培技术,同时也为桃园生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结合钦州市气候条件及火龙果生产情况,总结火龙果草生栽培的优点及几种适宜火龙果草生栽培的技术,以期指导火龙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柑橘园生草栽培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橘园生草栽培是柑橘生态培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分析了橘园生草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并介绍了科学合理的柑橘生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多年的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生产研究,归纳总结了七叶一枝花的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林下仿生态栽培环境选择、清杂整地、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列研究和总结。该技术已经在福建省和江西省生产上推广应用,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七叶一枝花,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生产高质量的药材,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生草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的最新研究动态,阐述了生草栽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即:在育种上应加强优良草种的筛选,在栽培上应以生态效益为目标,探索可调节草的生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86-490
果园生草是改善果树生态条件的一项现代土壤管理技术,实施果园生草栽培可以确保现代果园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总结了我国10 a来的生草试验研究,从草种选择、果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果园生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果园生草试验研究的现状。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果园生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果园的大气生态,并明显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改善了品质。预期今后将在筛选适宜草种、探明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和弄清生草对果树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重要模式.研究其系统内生理生态机制是完善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及公布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生草栽培的果树生理效应、土壤效应、环境效应及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草栽培是指在果园行间播种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并定期刈割,用割下的茎秆覆盖树盘,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从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果园小气候的栽培模式。这一栽培模式的全面普及,不仅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和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生态大环境。本文分析了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优点与弊端,介绍了常见的果园生草方法,并指出了当前生产中果园生草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寨镇农民群众种植花椒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花椒在大寨栽培历史悠久,色泽光亮、口感好、质量上乘,产品远销省内外。全镇种植面积达一万一千余亩,常年产量八十余万公斤,产值达二千六百余万元,已成为大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大寨镇积极发展花椒林下蔬菜种植产业,不断拓展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大寨镇花椒林下辣椒和大蒜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前期多年的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生产实践,归纳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以及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多花黄精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林地选择、种苗选择及处理、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多花黄精,不仅有利于林地的生态环境的充分利用,生产高质量的中药材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林下经济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果园生草这一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模式,概述了果园生草的优点和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生草模式在栗园中的研究应用,以期为栗园生草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柑桔园生草栽培是一项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技术。根据陕西省汉中市桔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草栽培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汉中市生草栽培措施的试验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作为维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生草制,并率先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应用。但因中国果产区气候、立地条件差别较大,在草种选择与利用上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技术,加之受传统大田耕作"除草务尽"、"与果争肥水"等思想影响,果园生草制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目前实施清耕的果园面积仍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本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果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果园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果园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生长和发育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提出了果园生草的管理策略,为适地推进果园生草栽培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在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建造水土保持林,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栽培园的营建。该文对栽培园营建的立地条件、园区规划及整地方法进行阐述;对栽植过程中运用的苗木分级、蘸泥浆处理、造林前苗木根部清水浸泡处理、生根剂的应用、保水剂蘸根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等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林下生草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描述,为实现"三北"地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连续4a在枣园种植三叶草,小冠花,实践观察研究了枣园土壤生草制管理中,生草栽培技术,生草与枣树争肥、水的矛盾。实践证明,三叶草、小冠花在佳县枣园能正常生长、结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温度、气温;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枣园生草栽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枣园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项目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柑桔生产相关标准,结合芦柑品种特性与生产实际,研究编制《芦柑(A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范》,在生产示范中取得了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效果。研究提出了果园土壤爆破深耕、草生栽培、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肥料、避免叶面肥料污染、科学使用有机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绿色食品芦柑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