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井上蛀果斑螟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的卵、幼虫和成虫,研究了氟啶脲、虫酰肼和茚虫威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存活和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用药浓度提高,其抑制效果加大。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初孵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对存活初孵幼虫蛹的羽化影响较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其化蛹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老熟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存活老熟幼虫的化蛹和羽化影响较为显著;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成虫存活率抑制作用最强,并对存活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对其卵孵化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印楝素乳油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印楝素药液对三叶草斑潜蝇存活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对三叶草斑潜蝇卵孵化没有显著影响,对幼虫、蛹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对蛹的致死作用大于幼虫;对成虫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阿维茵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 d后200 mg/L 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 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d后200mg/L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灭幼脲对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的直接致死效果及对后续各虫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用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2种食心虫的卵和老熟幼虫。【结果】氟虫双酰胺200 mg·kg-1和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25 mg·kg-1虽能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卵孵化率,但幅度较小。各药剂浓度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3种药剂基本不影响桃小食心虫卵孵化,但灭幼脲和氟虫双酰胺各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氯虫苯甲酰胺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对F1代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灭幼脲只影响处理当代虫的发育变态,对F1代卵孵化没有影响。除氯虫苯甲酰胺25 mg·kg-1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均可抑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化蛹。所有试验药剂处理均显著抑制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羽化和产卵,其中氟虫双酰胺200 mg·kg-1、灭幼脲200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桃小食心虫均不能产卵。【结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灭幼脲对2种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具有高杀虫活性;虽然对老熟幼虫直接致死效果低,但可以抑制其发育变态及繁殖,缓慢降低种群数量,起到控制害虫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上使用上述3种杀虫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时,建议在卵期和幼虫脱果期喷药,便于及时控制食心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正> 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是我国苹果、梨、桃、枣产区的一大害虫。以老熟幼虫结冬茧在果园土壤内越冬,次年春季出土做夏茧化蛹,成虫羽化后在果实上产卵,幼虫孵出后不久即蛀果为害。越冬幼虫出土时期的测报是进行地面适时施药的依据,田间卵发生情况调查则是树上喷药的指南。但目前生产上对越冬幼虫出土时期的测报,多采用埋茧罩笼法,测报日期与实际出土情况有  相似文献   

7.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对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mg/L药后5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8.
井上蛀果斑螟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特性,室内条件下研究该虫在石榴同一寄主品种果实、枝条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果实(甜绿籽、甜光颜、酸沙籽和酸绿籽)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在酸绿籽不同部位直接和挥发物诱导选择性产卵试验中,井上蛀果斑螟均更倾向于选择石榴果实产卵,产卵高峰期在果实上的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2.67和4.67粒,显著高于枝条和叶片。在4个石榴品种果实直接产卵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试验中,均在酸绿籽上的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3.47和41.00粒;前者在酸沙籽果实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为18.33粒,后者在甜绿籽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小,为25.00粒。4个石榴品种挥发物诱导产卵选择性试验中,酸绿籽上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为5.67粒,甜光颜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仅为0.67粒。井上蛀果斑螟对不同石榴品种和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4种不同品种果实偏好在酸绿籽上产卵,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偏好在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9.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O.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时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时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 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 mg/药后5 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10.
葡萄透翅蛾幼虫蛀食葡萄枝蔓 ,枝蔓受害后 ,肿胀变粗 ,并有灰褐色湿润虫粪排泄于近圆形的蛀孔处 ,其上的叶片发黄 ,果实脱落 ,茎蔓折断枯死。该虫每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 ,翌年 4~ 5月化蛹 ,6~ 7月间成虫羽化 ,卵产在当年生枝条的芽腋或嫩茎上 ,孵化出的幼虫多从叶柄基部蛀入 ,7~ 8月是为害高峰。防治葡萄透翅蛾应在成虫期至初孵幼虫蛀入前喷药杀虫 ,药剂可用 5 0 %敌敌畏乳油 15 0 0倍液 ,5 0 %辛硫磷乳油 15 0 0倍液 ,2 5 %溴氰菊酯乳油30 0 0倍液 ,2 0 %灭扫利乳油 2 0 0 0~ 30 0 0倍液。 7月份以后注意检查 ,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d的化蛹率仅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12.
1桃蛀螟杂实性害虫,在北方一年发生2~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僵果、树皮裂缝、玉米、高粱茎秆内越冬,也有少部分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1天后交尾,产卵前期为2~3天,第1代卵大部分产于早熟桃、杏果上,在果实上...  相似文献   

13.
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有显著的忌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处理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产生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6.0 ml/L、3.0 ml/L、1.5 ml/L和0.75 ml/L 4个浓度处理中,叶面喷雾6.0 mg/L处理在处理后72 h仍表现出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较强的忌避作用,寄主选择忌避率达73.5%.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喷雾对葡萄双棘长蠹雌虫产卵也具有忌避作用,对产卵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在丰城市曲江镇梨园调查,梨眼天牛在当地2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一直延续到6月中旬。成虫多选择直径15~25mm粗的枝条产卵。产卵前先将皮层咬伤,在其中产卵一粒。卵多产在树冠外围枝条上,每雌虫可产卵10~30粒。初孵幼虫就近取食韧皮部,2龄以后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被害处树皮破裂,充满烟丝状木屑。成虫食叶。防治梨眼天牛应及时削除虫卵和初孵幼虫,用铁丝穿入蛀道钩杀幼虫,捕捉成虫;在天牛为害盛期的7~8月,发现果树被天牛幼虫蛀入树体为害时,用棉球等物蘸50%敌敌畏20倍…  相似文献   

15.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09,1(10):55-5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施药后24 h和48 h,0.3 %印楝素乳油(EC)对1~2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0.2 mg·L-1,对3~4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1.0 mg·L-1,成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施药后24 h LC50为2.122 7 mg·L-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0.3 %印楝素EC 400~8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药后7 d的防效达91.17 %以上,400~6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药后7 d的防效达81.20 %以上,在生产上防治幼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液,防治成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400~6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1烟青虫烟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青椒、番茄等。1.1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食害嫩茎、叶和芽。在辣椒田内,幼虫取食嫩叶,3~4龄才蛀入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和落果。1.2发生特点:成虫产卵多在夜间,前期卵多产在寄主植物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多在果面或花瓣上。初孵幼虫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低龄幼虫日均蛀果1~1.5个,高龄幼虫日均蛀果2~3个。在蛀果危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 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 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 mm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 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 d,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 cm~3。  相似文献   

18.
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该虫在松原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树洞及玉米、蓖麻等残株内和向日葵盘上结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末陆续羽化。越冬代成虫羽化1周后开始产卵,卵期7~8d,6月上中旬始见幼虫。幼虫危害期30~40d,7月下旬化蛹,蛹期10d左右,7月下旬始见第1代成虫。  相似文献   

19.
李金 《北方果树》1990,(2):42-42
金缘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在我县二年发生一代,6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喜欢在山楂枝干粗皮缝内产卵,卵经8~9天孵化,幼虫钻入皮层浅处危害,围绕枝干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渐食渐深,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中做一蛹室化蛹。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李实蜂在甘肃省陇东地区发生严重,蛀果率为30·0%~93·2%,因此,2002—2004年我们对该地区李实蜂的生活习性与发生原因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生活习性李实蜂在甘肃省庆阳市1年发生1代,4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期8~17天,羽化成虫早晚和阴雨天静伏在花中、花萼下或枝条上,白天在树冠内飞舞活动,午间无风或微风且气温高时数量最大。交尾后将卵产在花托或花萼表皮组织内,单雌产卵15~33粒,卵期7~12天。初孵幼虫在花托和花萼处串食1~2天后蛀入果核内,食害核仁,老熟前食害幼果果肉。幼虫在李树上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东面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