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测定法,通过研究成虫、蛹、卵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胁迫下,成虫存活率及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明确温湿度胁迫对该虫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39~43℃下处理1 h,其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1.5~42.5℃是成虫的致死敏感高温区;35℃或41℃下处理0.5~10.0 d,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成虫在31~41℃下驯化1 h后,在43℃高温下的存活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43℃处理2 h或4℃处理3 d后,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蛹在33~47℃下处理4 h,羽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在41~43℃下分别处理15、30、45 min,卵孵化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随沙土含水量升高而降低;湿度胁迫不同日龄蛹的羽化率差异显著;蛹在沙土含水量0%下处理1~9 d,羽化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25℃下,成虫在RH 0%或RH 100%下处理10~130 h,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旱胁迫下,羽化率随高温或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温、湿度胁迫对瓜实蝇存活和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温、湿度持续时间及胁迫时各虫态龄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可为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温度(26±1)℃(、29±1)℃(、32±1)℃(、35±1)℃(、38±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对梨小食心虫初羽化成虫进行48 h处理,以(26±1)℃为对照,观察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的影响。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雌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雄虫各10头配对,置温度26℃±1℃,湿度70%±10%,光照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成虫繁殖的影响,直至成虫死亡;随机选取经高温处理48 h后的雄虫,与在26℃下正常饲养的雌虫各10头配对,与前同法观察高温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雌虫繁殖的影响。【结果】38℃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有很高的致死率,处理48 h后雌虫的死亡率为91.67%,雄虫的死亡率为95%。短期高温处理雌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显著,但处理雄虫对梨小食心虫产卵前期有显著影响,产卵期随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缩短趋势,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期最长,为12 d;35℃处理雄虫的产卵期最短,为6.67 d;短期高温处理雌、雄虫对梨小食心虫的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26℃条件下,单雌产卵量为74.83粒,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26℃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卵孵化率最高,为98.89%,35℃雄虫处理的孵化率最低,为28.89%;雌雄虫的寿命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6℃条件下雌雄虫的寿命最长,雌虫寿命为14.64 d,雄虫寿命为14.35 d,二者均显著长于32℃和35℃处理。【结论】短期高温处理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存活、繁殖与寿命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8℃高温处理48 h,雌雄虫几乎不能存活;35℃高温处理48 h,存活率虽然受影响不大,但繁殖力急剧下降。短期高温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尤其是在果树大棚内通过短期提高棚内温度来防治梨小食心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短时胁迫温度对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 Viereck)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采用短时高低温胁迫处理,探究粗脊蚜茧蜂当天羽化成蜂和僵化1d僵蚜在极端高温(31、33、35、37和40℃)与极端低温(-2、0、2和4℃)胁迫处理4h的条件下,对其存活率、成虫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脊蚜茧蜂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寿命、羽化率、性比以及产卵量均会随着胁迫高温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35℃时,雌蜂与雄蜂的存活率和寿命为85.4%、6.47d和78.8%、6.45d。而当温度上升至37℃时,供试成蜂全部死亡,但其羽化率、性比和产卵量仍能达到56%、33.2%和64.6粒。当温度达到40℃时,僵化1d僵蚜未能羽化并停止发育。在进行短时低温胁迫处理后,雌雄成蜂的存活率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其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会随温度的降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当胁迫低温为4℃时,雌雄成蜂的成虫寿命最短分别为5.596d和5.488d,同时僵化1d僵蚜的羽化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当胁迫低温降至-2℃时,其羽化率与产卵量仍可达92.6%和98.4粒。综上所述,短时...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雌蛾延迟交配时间,对其寿命、交配率、卵的孵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交配率和卵的孵化率影响较大,但对产卵量则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灭幼脲对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的直接致死效果及对后续各虫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用3种杀虫剂分别处理2种食心虫的卵和老熟幼虫。【结果】氟虫双酰胺200 mg·kg-1和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25 mg·kg-1虽能显著降低梨小食心虫卵孵化率,但幅度较小。各药剂浓度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3种药剂基本不影响桃小食心虫卵孵化,但灭幼脲和氟虫双酰胺各浓度处理可显著提高初孵幼虫死亡率。氯虫苯甲酰胺降低了梨小食心虫的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对F1代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灭幼脲只影响处理当代虫的发育变态,对F1代卵孵化没有影响。除氯虫苯甲酰胺25 mg·kg-1处理外,其他药剂处理均可抑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化蛹。所有试验药剂处理均显著抑制桃小食心虫的成虫羽化和产卵,其中氟虫双酰胺200 mg·kg-1、灭幼脲200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桃小食心虫均不能产卵。【结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灭幼脲对2种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具有高杀虫活性;虽然对老熟幼虫直接致死效果低,但可以抑制其发育变态及繁殖,缓慢降低种群数量,起到控制害虫的效果。因此,在生产上使用上述3种杀虫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时,建议在卵期和幼虫脱果期喷药,便于及时控制食心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 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 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 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相似文献   

7.
在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包后熟期,采用不同温度(30、35、40℃)和不同时间(24、48、72 h)对菌包进行高温胁迫,探索高温胁迫对黑木耳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胞外酶系活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5℃胁迫24 h后,菌包后熟期菌丝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0、35、40℃胁迫48 h时,菌丝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72 h时,各高温胁迫处理组菌丝的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耳芽期和耳片期,对照和处理组耳芽和耳片中MDA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系方面,在不同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下,菌包后熟期菌丝和耳片期耳片的SOD活性不同处理变化趋势不同;随胁迫时间延长,耳芽期耳芽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包后熟期各处理间菌丝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在耳芽期,30、40℃胁迫24、48、72 h的处理,耳芽的CAT活性均高于对照;35℃胁迫24 h时,CAT活性最高,是对照的2.63倍;72 h时CAT活性为对照的54.34%;在耳片期,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耳片的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胞外酶系方面,菌...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砀山地区 1 999年以前仅在管理粗放、桃梨混栽的园片有少量发生 ,危害较轻。但近几年来危害逐渐加重 ,2 0 0 2年大发生 ,受害面积达 60 %以上 ,个别园片暴发成灾 ,致使虫果率达 5 0 %以上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砀山地区 ,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 5代。 3月底 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 ,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当日交尾产卵 ,卵期 1 0天左右 ,以后各代随温度升高卵期相应缩短 ,7月份高温季节卵期最短为 4天。 5月底、6月初、7月底分别为第 1、2、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 ,8月2 0日前后出现第 4代成虫 ,8月底…  相似文献   

9.
<正>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如何,取决于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发生期的预测,前者为地面施药毒杀出土幼虫指明合适时间,后者为掌握成虫产卵和卵孵化盛期以便及时树上喷药减少蛀果提供依据。桃小越冬幼虫的出土受地温和土壤湿度状况的制约,如果前一周气温在17℃,地温在19.7℃,含水量达10%时,幼虫即可出土;条件具备时5月中下旬开始出  相似文献   

10.
11 防治桃小食心虫在什么时间进行?喷什么药剂好? 在土里越冬的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后,经过蛹期才能变为成虫,成虫交尾后在果实上产卵(大多数产在萼部),卵期约7天,孵化为小幼虫再蛀果为害。树上喷药应该掌握在产卵以后至幼虫蛀果以前。怎样掌握好这个火候呢?下面我介绍一下简便易行的测报方法: 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果园里分布均匀地悬挂5个性引诱剂水碗,水碗挂在树枝上离地面1.5米左右,碗内水面距碗口约1厘米,水里加洗衣粉少许,把买来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橡皮帽穿在一根细铁丝上,横架在碗口,这就是水  相似文献   

11.
拮抗和接种试验表明,胁迫温度及其处理时间共同影响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生长及其抵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侵染的能力,3个供试菌株Q7、L607和Y2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37~42℃短时间胁迫处理对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Q7在37℃处理24h或39℃处理18h和24h,Y2在39℃处理24h和48h,菌丝体转移至PDA中正常温度(25℃)均能继续生长,但已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侵染的能力。但L607在39℃处理不超过30h时,保持了对哈茨木霉的抗病力。高温胁迫处理时间过度延长可导致香菇菌丝死亡。栽培试验表明,25℃室内培养的香菇菌棒没有发生腐烂病,而在缺乏控温条件的栽培棚内,菌棒腐烂率达到76%。温度测定表明,当秋栽香菇制袋时间提前至7月中旬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培棚内菌丝体受到了40~43℃高温胁迫。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引起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最终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温度胁迫对白灵侧耳菌丝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中农一号(CAAS 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胁迫(4 ℃和35 ℃)对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导致3种保护酶活性均发生显著的变化.SOD活性随温度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升高后下降,在胁迫12 h时均达到最大值(低/高温胁迫分别为46.23 U/g 和50.33 U/g);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胁迫处理24 h时达到最高值(低/高温胁迫分别为6.86 U/g和7.22 U/g);CAT活性在胁迫处理12 h内迅速上升,之后平稳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苹果挥发物对桃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作用,通过EAG和嗅觉行为试验从22种苹果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桃小食心虫雌成虫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雌成虫对不同浓度化合物均具有触角电位反应;与对照相比,正壬醛、α-法尼烯、十四烷具有明显引诱桃小食心虫雌成虫的作用,3-甲基-1-丁醇、十八烷、顺-3-己烯醇、2-乙基-1-己醇、乙酸丁酯、丁酸乙酯的引诱作用次之;β-蒎烯和6-甲基-5-庚烯-2-酮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推测正壬醛、α-法尼烯、十四烷有助于开发桃小食心虫雌成虫的引诱剂,β-蒎烯和6-甲基-5-庚烯-2-酮有助于开发桃小食心虫雌成虫定位寄主产卵的趋避剂。  相似文献   

14.
以大棚‘早生新水’露白期和白蕾期的花枝为试材,在25、35、4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来模拟高温对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露白期,25℃时花粉量没有明显变化,花粉萌发率增加53%以上;35℃高温下花粉量增加多达46%,每花药为5 000粒,花粉萌发率也较高;40℃高温下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处理2h之后就显著下降。白蕾期比露白期的花粉量多,25℃时花粉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花粉萌发率处理6h后升高;35℃高温下花粉量明显减少,每花药为2 000粒,花粉萌发率在处理6h后急剧下降;40℃高温下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均显著下降。不同温度处理后,将花枝在25℃进行修复试验(处理4h)。不同处理修复前和修复后的花粉萌发率变化不明显,因此高温对不同时期花粉活力的影响均不可逆转。与花粉量、花粉萌发率相比,高温对花粉管生长影响小。因此,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应严格管控花期的温度,尽量避免35℃以上高温长时间出现。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2代,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出土。越冬成虫7月上中旬产卵,卵期5~12天,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蛀入果内,8月上旬第一代幼虫老熟,脱果入土,做茧越冬。只有少部分脱果早的可以发生第二代。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月上旬脱果入土越冬。越冬幼虫次年出土高峰期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旬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高峰的预报式,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的预报式。利用当年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句雨量即可进行当年桃小食心虫防治时期的早期预报。通过防治时期的药剂筛选试验认为:越冬幼虫出土期用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用25%甲基1605粉剂(0.5~1斤/株)喷撒于树盘上,卵期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于树冠上防治初令幼虫,经济而有效。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ingham)是苹果的重要害虫,在我省合江地区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果实受害率一般在15~20%,个别年份可达40~50%,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苹果优质丰产,增加果园农药新品种,提高对山楂叶螨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85—1986年应用英国卜内门公司生产的2.5%PP821(功夫菊酯)对山楂叶螨进行了田间杀虫、杀卵试验,对桃小食心虫进行了室内杀卵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证明,功夫菊酯对山楂叶螨的成虫和卵均有高效,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及保果有高效,并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非常适用于防治螨类及桃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测定及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莲藕食根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成虫的取食、繁殖行为。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莲藕食根金花虫在湖北地区1 a发生1代,卵历期8~10 d,蛹历期15~18 d,成虫期7~12 d,以幼虫越冬;莲藕食根金花虫的雌虫产卵量为175.67粒·头-1,22~32 ℃时,温度升高,卵孵化率增加,卵历期降低,25 ℃以上孵化率可达90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74±2.36)℃,有效积温为(158.08±22.98)日·度。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为害苹果、梨、桃、杏等,以幼虫在果核周围蛀食果肉,排粪其中。被害果品质下降,严重者不能食用。近年来甘肃临夏桃小食心虫成为杏树上最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在树干周围一米范围内3 cm~6 cm以上土层中多。越冬幼虫出土后,一天即可做纺锤形夏茧,在杏树展叶时羽化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叶脉分杈或梗洼处。幼虫孵化后多自果实中、下部蛀入果内,不食果皮。入果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不久干涸呈白色蜡质粉末,为害轻的直到杏子成熟,蛀孔愈合成一黑点略凹陷,幼虫在果…  相似文献   

19.
LED白光对荔枝蒂蛀虫繁殖的影响及其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田间控制效果,阐明田间利用LED白光灯有效控制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的潜在原因,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暗期,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在不同光照度处理下的移动、补充营养、静息、交配、产卵5种活动行为的变化,并记录雌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通过对荔枝园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及蛀果率的调查,评估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5~10 lx的光照度显著抑制了成虫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50~100 lx的光照度不仅显著抑制成虫的移动、交配和产卵活动,而且第一次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延迟3~4 d;当光照度增加到500 lx时,成虫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夜间不同光照度对成虫寿命、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荔枝园悬挂LED白光灯后,从第7天开始,灯光防控区无论是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以及蛀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ED白光夜间能抑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活动和繁殖,能显著降低该虫田间种群数量,并抑制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从而降低其危害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测报成虫消长时期的方法,已经用于生产。但仍须经过常规检查卵,始能得知卵量的密度及其消长情况。为了减少常规查卵过程,进一步发挥性外激素的效能,研究制定根据性诱成虫直接测报卵量消长的方法,指导适期药剂防治(杀卵及初孵幼虫),特进行本试验。一九八○年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