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北部,水稻是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作物,也是仅次于肉类的第二大蛋白质来源,1991年,哥伦比亚的水稻种植面积为35.2323万公顷,其中70%为灌溉双季稻区,产量平均5.7吨/公顷,30%属旱地一季稻区,产量平均在4.6吨/公顷.近10年来,由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单产却未提高,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水稻总产量年平均下降1%。在过去20年中,育成了14个半矮秆改良品种,为水稻产量的提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产量水平的提高,使水稻单产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杂交水稻的应用可改变这种状况、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现就哥伦比亚杂交水稻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一生的心愿与梦想。早在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农业科技专利就已经转让给了美国。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推广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已经实现杂交水稻的商业化育种与生产,海外种植面积每年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取得突破,"Y两优900"百亩高产攻关片,经农业部专家组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尽管2014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我们并不满足。建议农业部要立项第五期超级稻育种,指标是每公顷16吨。根据长沙水稻生长季节的光辐射量,每亩水稻的理论产量可达15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可达22.5吨,所以我们现在向每公顷16吨攻关,然后还有每公顷17吨、18吨的进军目标。科学技术发展无止境,虽老骥伏枥,  相似文献   

4.
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日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984年部分由于天气好,全国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5.17吨糙米(6.46吨稻谷)。另一方面每Capita的水稻费用年年在降低,1985年为7.57公斤,几乎是三十年代的一半。因此,政府决定通过限制种植面积来调整供需平衡。1984年,全国2.78百万公顷的总稻田面积有51.7万公顷改种其它作物,如小麦、大豆、饲料作物、蔬菜等,把稻田变成旱土,另有3.9万公顷休闲。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稻田空出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4~11日,作者应邀考察了日本农业科研和水稻超高产育种。日本水稻面积232万公顷,占水田面积78%。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水稻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单产糙米由1961年的3.8吨/公顷提高到1985年的4.81吨/公顷,最高年份达5.17吨/公顷。日本水稻育种分三部分:一是食用水稻品种改良,即常规粳稻优质米育种,现推广的新品种如绢光和秋力,表现优质高产;二是超高产育种,其主要途径是籼粳杂交育种,向大穗大粒型发展,如北陆129、北陆130,亩产可达706公斤;三是杂交水稻选育,主要应用BT型粳三系配组杂交粳稻,有北陆交1号进入小面积示范。现已找到光敏核不育材料,并加强两系法籼粳交杂种的研究利用。在成果推广上面向农民和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6.
1968—69年在喜萨尔半干旱条件下的花生试验,于开花和果针形成期两次灌溉的,荚果平均产量增加到1.36吨/公顷。而于开花期灌溉1次的各小区为1.03吨/公顷,未灌溉的为0.99吨/公顷。每公顷从施用15公斤N 15—60公斤P_2O_5与单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甘蔗二次施肥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7.74吨,几年大面积示范结果,平均每公顷产量均在90吨以上,是一项省工、增产增糖的可行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施丰乐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施丰乐粮油型叶面肥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设置了0,90,120,150g/hm^2等4个用量处理,结果表明,在母本破口10%时,每公顷使用150g,可使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19%,投入产出比达1:25。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初期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由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持续增长,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目前每公顷平均4.5吨.这样的高产是通过育种与栽培措施得来的.通常每公顷冬小麦的产量大约比春小麦高1吨.此外,由于栽培措施的改进,蛋白质含量约增加到13%(以干重为基础),而且面包用小麦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部分高产小麦为软粒小麦,而且大多数用于制面包的A级小麦的硬度较制面包潜力低的B与C级小麦的硬度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与水稻复种可充分利用水稻插秧前一段时间,多收一茬马铃薯,不影响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上茬马铃薯公顷产量可达18000~22500kg,高产地块可达30000kg以上,下茬水稻公顷产量可达7500kg以上,两茬合计每公顷产值27000~30000元,是稻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好项目。1马铃薯栽培技术1.1选好地块,精细整地马铃薯是低温耐寒作物,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栽培。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沙壤土稻田栽培。地块确定后,在结冻前翻耙整地,经一冬春的风化,早春化冻后再细致整地。1.2增施…  相似文献   

12.
<正> 历经十余年的试验攻关,东北农业大学在寒地水稻技术研究领域终获突破性进展 该校推出的寒地“三超”稻作技术不仅使水稻产量由原来的每公顷7.5吨提高到12吨,而且具有品质优良,抗逆性、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以“威廉斯”种苗进行栽培试验,对高密度种植(每公顷1666或2222株)留单吸芽与低密度定植(每公顷1000株)留双吸芽的生产效果进行比较.在母株收获周期中,果穗的产量以高密度种植的最高(每公顷年产46吨),稀植的产量最低(每公顷年产21吨).但在植株高度、果穗大小以及从种植到收获的时间上则无显著差异.在第一代子株留双吸芽、密度增至2000株/公顷时结果表明,植株与果穗均小于其他处理组合,但  相似文献   

14.
以1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常规灌溉(T1)和分蘖期亏缺灌溉(T2)2种处理下油茬直播杂交水稻的分蘖状况和产量性状.结果 表明,在分蘖中期至穗分化初期进行亏缺灌溉,水稻最高茎蘖数整体上比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但分蘖成穗率除极少数品种外均显著提高.不同参试品种在2个处理下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等的变化趋势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亏缺灌溉下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与常规灌溉差异不显著,其中有9个品种的产量与常规灌溉无显著差异或显著高于常规灌溉,有7个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溉.试验结果可为丘陵旱区油/麦茬直播栽培杂交水稻的阶段性非充分灌溉节水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遍布五大洲一百一十一个国家。本文侧重收集IREI、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有关材料,仅供参考。一、国外稻作生产现状与育种目标据1978-1980三年平均,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1.44亿公顷,稻谷总产3.86亿吨,每公顷平均单产2.7吨(360斤/亩),最高6.8吨(906.6斤/亩,南朝鲜),最低0.4吨(53.3斤/亩)。1976-1978年三年平均,在全世界111个产稻国中,以每公顷平均单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免耕抛秧进行不同抛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晚造免耕抛秧栽培每公顷抛栽36万蔸较适宜,其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适宜移栽密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显示,以每公顷栽9万穴的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应明显.增产原因是该处理具有穗数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十一连种植的16.5hm2水稻,经测产公顷产量达15.95吨(亩产1.06吨),创造了该团农作物大面积高产的纪录.这个农区是多年的老棉区,1996年以来,产量下滑,棉花枯、黄萎病严重.1999年,每公顷子棉只有2700 kg,为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状况,2001年全部改种为水稻(阿稻7号).三团还总结出了一条种植经验,即"先棉后稻,再稻后棉",从2002年起,每年改种1300多公顷,3年全部改种完毕,力争在"十五"初期全团实现无病条田.  相似文献   

19.
会宁县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引种试验示范,马铃薯专用薯大西洋适宜在会宁县土壤肥力高的水浇地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0 t,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45 t,每公顷产值为2.25~3.60万元。在栽培管理上,采用了清种和马铃薯套种玉米两种模式,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配合化肥作为基肥,配合叶面肥。采用预防晚疫病的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栽培技术,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大西洋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两优培九稀直播强化栽培技术示范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稀直播强化栽培技术及其在湖南安乡县两优培九"百亩片"示范效果.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采用稀直播强化栽培的群体结构合理,穗粒协调,结实率较高,产量高,平均产量9.45 t/hm2,高产丘块10.7 t/hm2;每公顷纯收入6 693元,成本收益率达96.79%.该技术具有轻型实用、经济效益高、高产稳产的特点,基本解决了水稻直播技术的出苗、除草、倒伏3大难题,适应中国水稻轻型化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