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1年以来,石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新水保法,按照"大示范区"的水保生态建设理念,以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目标,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狠抓续建工程水茜垅、蜀口、坝口、前江、塘台、官厅等6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安顺市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紧紧抓住"五个创新",在规划引领下,通过优化发展模式、打造宣传平台、优化治理思路、健全保障机制等,走出了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以水土流失治理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发展支撑水土流失治理"的经济与生态良性发展之路。在工作实践中,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紧紧围绕水利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三权"促"三变"改革思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质的提升、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按照新时期水保新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力地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十年治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但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还较低,要达到"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必须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目前,宁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水土保持工作应结合宁夏区政府的"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搭建多方参与的生态经济流域建设机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发展特色经济,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5.
袁家庙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封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通过对区域内的侵蚀沟、小沟道的治理,减少由于水土流失而进入水体中各污染物的数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封禁治理措施主要针对项目区的疏林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进行治理。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袁家庙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480.83 hm~2,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存在治理进度缓慢、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今后应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教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生态建设重城镇周边、轻偏远农村和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修编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构建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7.
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以来,安定区有146条小流域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得到了初步和阶段性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68.2%,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并形成了组织协调、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大户扶持、生态补偿、产业开发联动、科研生产结合且较为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石城县水保局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紧抓国家水土保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把民生工程建设与优化生存环境、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大力实施民生水保工程,为群众创造出一条"水保富民、生态兴县"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6年底,全市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治理开发"四荒"面积达386.6 km2,占"四荒"总面积的12.4%。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呈现好转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四荒"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四荒"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开发生态旅游区、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庄等,通过"四荒"地的合理有效开发,调动了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介绍了包头市"四荒"治理开发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坡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严重制约,而且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甘肃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兴修梯田,到80年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的发展思路,硬是在"旱路"上探索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一条新路。如今,走进甘肃中东部的山区,尽管山还是那座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泾川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应继续实施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梯田地埂开发利用工程、淤地坝建设工程和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朝阳县坡耕地治理工程大庙项目区工程建设实施后,年蓄水量可达69.66万m3,治理措施保土量为2.15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蓄水效益达139.32万元,保土效益达10.75万元,其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区通过实施有效的坡耕地治理,使工程区低产低效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并起到了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为促进朝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改善雨养农业的落后生产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东胜区从1999年4月实行"禁牧令"以来,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实施封禁,大力推广牲畜舍饲圈养,促进了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林草面积逐年增加,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初步改善,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禁牧舍饲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水保治理成果,促进了当地生态建设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黄河流域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1 3万km2 ,创历史最高纪录 ,预防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生态建设整体向高层次推进 ,退耕还林还草更加注重了实效。“十五”期间应当努力实现发展区域经济 ,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改善生态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 ,减少入黄泥沙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什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开发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狠抓生态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实施"民心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笔者还就如何继续开展好什邡市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土保持的目标与任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广泛展开;水保监督执法继续深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止;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形势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是,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3大目标,认真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阳高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1 668 km^2,水土流失面积1 246 km^2,占到74.7%。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500 t/km^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60多年来,以大泉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为样板,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75.77 km^2,治理度达到54.23%,林草覆盖率达到32.85%。水土保持使山变绿、水变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社会经济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承德市水生态环境现状,承德市要想建设成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必须建设"水美、山青、景美"的水生态环境。近几年通过实施水库专项建设、主要河流综合治理、保护源头区水质、发展水景观旅游文化等措施,承德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且流失程度明显降低,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找到了一条绿色崛起的道路。但还存在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接坝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涿鹿县焦家梁、小五台山北麓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3年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04 km2,初步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社会进步;积累了综合治理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其主要经验及做法是: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模式;治理开发紧密结合,发展流域经济;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护和预防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各级水保部门认真按照水利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建设美丽赣州目标,充分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牢固树立现代水保理念,切实转变治理思路,不断完善建管机制,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4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99.51 km~2,是"十一五"期间的161%,同时完成崩岗治理524座;各项目县坚持立足改善生态,着力改善民生,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