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1774户茶农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陇南市分公司签订了2016年度茶树种植和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这也是西北五省区首家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康县是陇南市茶叶的主产地之一,2015年茶叶种植面积达6.05万亩,年产绿茶65.6万公斤,产值达6473.5万元。但近几年茶农种植的茶树受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导致茶农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一、茶叶冻害政策保险的意义茶叶是浙江省绍兴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亦是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经。最近10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茶区新老茶园不断受到霜冻、大雪、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困扰和威胁,优质茶叶时有受损,茶农收益时有减少。如何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来弥补茶叶受损,保护茶农利益成为一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实施茶叶冻害政策保险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实施该项政策试点工作的时机日趋成熟。实施茶叶冻害政策保险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实施茶叶冻害政策保险能使茶农最大程度享受改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叶流通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茶叶流通的现状 1.1 流通主体呈现多元化 ①、茶农 2004年我国茶叶面积已达126.5万hm2,全国茶农3000万,人均茶园293m2,85%以上的茶园由个体农户种植管理并进行生产经营[1].  相似文献   

4.
我国17个产茶省1000个产茶县的100万茶农正在实行着各种形式的茶叶生产责任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农非常重视采用科学技术进行茶叶生产,从而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在本期茶叶专业户园地专栏,向广大茶叶专业户介绍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的事例。  相似文献   

5.
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照中央支持保大灾、保基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探索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为进一步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扩大保险品种范围,实行政策扶持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保险创新模式,建立茶叶种植生产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浙江省绍兴市今年对具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叶种植基地开展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以下简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的试点工作,现将试点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受斯里兰卡Heritage茶业公司的邀请,由浙江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业科技考察团一行走访了Heritage公司、Qualitea公司、Mackwood高山茶加工厂、Avissawella平地茶加工厂等单位,对斯里兰卡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农生产组织形式等进行了考察、学习。斯里兰卡茶叶生产基本情况1.斯里兰卡茶叶概况斯里兰卡旧称锡兰(Ceylon),原意即为"茶叶",是"锡兰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叶的运输成本直接影响到茶农的经济效益,这篇文章以优化茶叶多式联运为目的,将茶叶物流与物联网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茶叶物联网成本,使茶叶多式联运更加优化,茶叶的运输成本有效降低,为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大茶叶科学工作者和茶农正在大力开展茶叶科学实验,探求茶叶高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促进茶叶生产的更大发展。为了正确开展茶叶试验研究工作,这里先谈谈茶叶试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临安县于潜镇有17个行政村,是一个茶叶新发展区。全镇茶园面积达4900多亩,1984年产茶5000多担,其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收入的20%以上。为了充分发挥茶叶生产优势,于潜镇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原有茶叶流通体制,于1984年6月成立了镇茶叶生产者协会。一年来,这个协会在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为茶农排忧解难,有力地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受到了茶农的赞扬。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农业信息化发展迅猛,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茶叶作为我国高端的经济农作物,其品质和产量都有严格的标准。本文阐述农业信息化与茶叶种植技术的结合,研究了茶农在茶叶种植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体系,重点分析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方案,这对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生产优质的茶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茶叶适度规模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改变了长期以来生产者责权利脱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承包规模不合理,加之国际茶叶市场不景气,致90年代以来,从总体来看,茶叶生产处于下滑萎缩、徘徊不前状态之中。很多茶厂倒闭、茶园荒芜,茶叶生产面临形势严峻的局面。主要原因有:①茶叶生产面积和经营方式的过于分散,经营粗放,投入产出率低;②第二、三产业的兴起,茶叶与之比较效益低下,促使茶农向其它产业转移,形…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我国茶叶生产最大的省份,现有茶园总面积20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195.5万亩,全省有64个县(市、区)产茶,初制茶厂达9984个,初精制联合茶厂324个,茶农总户数114万户。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9.6万吨,比上年减产21.3%;茶叶总产值8亿元,比上年减值9.1%。茶园总面积已比历史最高年的275万亩(1983年)减少7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减少20万亩;茶叶总产量已比历史最高年的12.8万吨(1988年)减少3.2万吨。1994年茶叶大幅度减产减值的原因,虽然有晚霜、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有采摘面积大幅度缩减的影响,也有茶类结构调整、增产名优茶、调减大宗茶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种茶效益低、“卖茶难”现象严重、市场对生产的制约所造成的。以下,就近10年来浙江省茶叶生产情况作一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凯  梁龙  余豪 《中国茶叶》2023,(4):48-53
以雷山县典型茶产区茶农物质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借助碳足迹评价方法,估算了茶叶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并据此进行了低碳化发展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在雷山县郎德镇和望丰乡,农户经营模式下每667 m2茶叶生产的碳排放总量(以CO2排放当量计)为799.68 kg,其中化学氮肥制造和施用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贡献源;茶农采用化学氮肥减量或有机肥替代投入方案(情景Ⅰ和情景Ⅱ)后,每667 m2茶叶生产的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95.45 kg和392.36 kg,具有49.45%和49.06%的碳减排潜力。因此,优化茶园施肥管理,加强茶农绿色生产管理知识宣传及茶树种植技术培训,推广使用控释氮肥及硝化抑制剂是促进茶叶生产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师磊 《福建茶叶》2017,(12):2-3
相关茶产品是否应该纳入食品市场准入认证之中?茶叶的质量安全系数应该如何衡量?这些成为目前茶叶市场争议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茶产业较为分散,主要是以茶叶适宜种植的南方地区为主,几千万的茶农工作在采茶工作的第一线,政府对茶农利益保障的相关出台政策满足不了现阶段的要求,因此本文将拟从质量市场准入的相关要求出发,分析目前将茶叶纳入食品质量市场中所面临的困难,并基于质量市场准入的要求,进行茶叶行政许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社区支持农业方式。将CSA模式应用于茶叶生产,提出了茶农、茶叶企业与社区消费者共同建立CSA模式茶园,可以为社区消费者直接提供健康、安全、生态的茶叶产品。CSA模式应用于茶叶生产,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84年茶叶滞销,库存量大增,价格暴跌,严重挫伤了茶农生产积极性,导致不采或少采夏秋茶,茶园大片荒芜,全市毁茶改种其它作物达1500余亩,茶农直接减收2000万余元。地方财政减收6%以上。为此,市府决定开展茶叶多渠道流通,建立绍兴市茶叶产销服务公司。其宗旨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本市茶叶生产,增加茶农经济,提高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日益转向工副业,采茶劳力短缺,茶叶滥采现象严重,质量下降,茶叶成本大幅度增加,茶农收益减少,严重影响珠茶出口和茶农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四川省雅安市实施四大战略助推茶叶产业化发展。一是推动茶叶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雅茶从种植—采收—加工—包装—宣传—销售的产业链条,实现"从茶园到茶杯"。二是实现两大目标。实现茶叶基地大提升,打造名山、雨城和芦山百里茶产业经济带,推进芦山、荥经、天全、宝兴的高山绿色(有机)茶叶种植,到2016年雅安市茶叶面积达到80万亩,力争100万亩,2020年雅安市茶叶总面积超过100万亩。实现茶叶产值大增长,到2016年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亿元,力争完成150亿元,2020年完成200亿元目标,实现茶农增收6000元以上、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国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搞好茶叶生产,积极向国家交售茶叶的政策和措施,奖售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以物资鼓励的手段,鼓励茶农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生产量多质好的茶叶,交售给国家。其具体办法:在茶叶生产者(包括国营、集体和个人,下同)交售茶叶给国家的同时,国  相似文献   

20.
1984年第4期《茶叶通讯》,陶质斌同志《试谈评价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一文中,主张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生产成本、茶叶商品率,茶农得益率五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