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14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速度及栽培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秀珍菇2号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11.31 mm/d;夏丰一号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5.72 mm/d;夏丰一号菌株栽培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96.8%。综合得出,夏丰一号菌株适应性强、菇形好、产量高,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10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具有各自的优势。在PDA培养基中以日本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2.22cm/d,菌丝洁白浓密;在棉子壳培养基中。以夏秀玲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0.65cm/d;从生物学效率来看,秀珍菇5号最高达88%,而以秀丽1号最低仅35%。  相似文献   

3.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4.
以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品种杭秀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分别使用聚乙烯、聚丙烯2种材质栽培袋,采用套环、尼龙绳+刺孔、尼龙绳、尼龙绳+压头4种封口方式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材质栽培袋和封口方式对秀珍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菌袋破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栽培袋,尼龙绳+刺孔的封口方式秀珍菇表现最佳,其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达0.59 cm·d-1,破袋率为0,满袋时间为39 d,原基发生时间为40 d,生物学效率达69.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高压灭菌条件下,聚乙烯栽培袋和尼龙绳+刺口的封口方式比较适宜用于秀珍菇栽培。  相似文献   

5.
王增术 《食用菌》2011,33(2):19-20
试验比较了5个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抗杂性及出菇产量等。结果表明,从福建罗源县新咏综合农场引进的秀珍菇台秀57和罗源县科源食用菌中心提供的秀珍菇HC810综合性状好,是较适合在福建福州地区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不同配方栽培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1)
以棉子壳、杂木屑、稻草粉、甘蔗渣为主要原料组成7组配方,以常用配方①为对照开展栽培秀珍菇试验。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棉子壳和稻草粉组成的配方④,菌丝生长最快达6.53 mm/d,50 kg培养料的平均产量最高为35.23 kg。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试验对15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比较,筛选出6个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和生物学性状较好的优良菌株[秀珍菇p21、秀珍菇(市场)、秀珍菇163、秀迪1号、秀p-4和秀珍菇广温型]作为秀珍菇杂交亲本。秀珍菇p21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期短,生育期适中,转潮快、潮数多,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而其他5个菌丝长势较好,生育期适中,菌盖颜色较深,生物学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对9个秀珍菇菌株在PDA及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秀珍菇yz、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除秀珍菇705需进一步验证外,其他为本地保存应用菌株,可直接推广。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金针菇菌渣再利用和对环境污染综合考虑,将金针菇菌渣按22%、42%、64%、85%的比例代替部分棉籽壳用于秀珍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中菌渣的添加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呈负相关,菌渣占22%配方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13cm/d,而菌渣占85%配方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0.80cm/d;根据三潮菇的产量,配方中菌渣占22%、42%配方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01%、99%,而菌渣占85%的配方生物转化率最低,为83%,大大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四个秀珍菇菌株菌丝生长、子产体性状、产量。结果农秀1号菌丝生长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  相似文献   

11.
以10株烟色离褶伞菌株为试材,按照拮抗、固体和液体菌落生长、农艺性状栽培试验的方法,进行不同烟色离褶伞菌株亲缘关系和菌株生长特性研究,以期为烟色离褶伞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拮抗试验初步判定出A、B、E、F、I菌株是各自独立菌株,C、D、J、G、H菌株为同一菌株。F菌株综合性状最佳,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菌丝生长均匀,且生长速度最快,达到(4.45±0.01)mm·d-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菌球密度最大,为188个·mL-1。菌球直径最小,单个菌球直径为1.23 mm,生物量为253 mg·(10mL)-1。在出菇栽培试验中,F菌株的污染率最低,出菇整齐,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达到55%。  相似文献   

12.
10个杏鲍菇菌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多糖含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被试菌株中,农杏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容重大、多糖含量高,是做为栽培菌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发酵隧道技术处理不同配方培养料,以不同含氮量和不同石膏含量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堆发酵、接种养菌、出菇管理,并对其进行堆肥温度、菌丝生长速度、培养料含氮量和生物学效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以高产、高生物学效率为目标结合生产成本因素,最后确定含氮量1.3%、石膏含量2%、石灰含量2%、磷肥含量1.5%的培养料更适于应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平菇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 ,对 7个供试平菇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原种菌丝体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呈负相关性 ;第一潮菇产量与总产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是采用朵型定向育种模型,以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为95 ~ 105 d,属于中熟品种;经“小孔”栽培后,单片耳率高达92%;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1.7 kg,适合东北地区短袋栽培。  相似文献   

16.
以收集自北方地区的19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生产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平板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在阜平地区采用吊袋栽培法,测定了19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和耳片性状。结果表明,菌株野森一代、黑丹一代、黑山、黑耳厚4个菌株,在产量、出耳时间、出芽整齐度、耳片性状等方面栽培农艺性状表现优异,适宜作为西部山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竹笋壳为试材,通过研究笋壳提取液对金顶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甘蔗渣中添加30%笋壳栽培金顶侧耳的菌丝长势,生物转化率以及子实体和菌糠的营养成分,以期为竹笋壳栽培金顶侧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添加20~100g·L-1的笋壳提取液可明显促进金顶侧耳菌丝生长,与PDA培养基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34%~61%。添加30%笋壳栽培金顶侧耳,其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均提高10%左右;子实体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4%,氨基酸含量提高27%;菌糠中氨基酸含量是甘蔗渣培养的1.63倍,其中显味氨基酸含量是蔗渣的2.32倍。说明竹笋壳为金顶侧耳栽培的优质辅料。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菇‘沪猴8号’是从‘0605’ב刺长’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口感好、产量高、适合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菌丝致密,生长势强。子实体单生,平均长度10.2 cm,宽度7.8 cm,高度6.2 cm,肉质硬、质地致密。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出菇温度14 ~ 18 ℃,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20.
以造纸厂下脚料麦秸粉为原料制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麦秸粉为主料栽培平菇是完全可行的,不仅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而且出菇早、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超过90%,与纯棉籽壳相比,虽然产量较低,但生产周期可缩短7 d~8 d,产投比高达2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