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合细菌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美珍  张瑞涛 《福建水产》1996,(1):27-34,10
光合细菌(PSB)是一种水质净化营养菌,它不仅可净化水质,同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通过生物食物链的作用,促进对虾生长,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1989年我们利用自己分离培养的光合细菌(NO.1和NO.3)进行虾塘增产及优化水域环境的综合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1990年我们进一步扩大试验面积,以PSB作为主要的强化管理手段,在同一地点,管理方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施用光合细菌后,虾塘水质得到改善,病害减少,产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养殖池塘藻-菌关系初探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浮游微藻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发现浮游微藻和异养细菌的总量都表现为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其中浮游微藻增加了2个数量级,异养细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对池塘菌群和藻群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的池塘,异养细菌总数略低,弧菌数量维持在10^3 CFU/mL以下,浮游微藻平稳增长,蓝藻占20%以下;对照池异养细菌的总数略高,弧菌数量达到10^3 CFU/mL,浮游微藻数量波动,养殖后期蓝藻占60%,为绝对优势种群。表明有益芽孢杆菌群有促进浮游微藻平稳繁殖的作用,但对浮游蓝藻和弧菌的繁殖起抑制作用,浮游蓝藻与弧菌之间具有一定的繁殖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由于防治虾病采取换水和投抗菌药物,这对于防治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因受换水条件所限,加之近海区富营养化,降低了换水的作用;而大量施用抗菌药物,不仅成本过高,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为此,省科委于1992年给我所下达了“光合细菌优良菌株选育及养虾技术研究”课题,旨在利用光合细菌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在对虾养殖中应用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前,虾池水质严重污染,虾病蔓延是对虾养殖中的两大主要危害。随着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及对虾养殖业由粗养逐步向半精养、精养技术的发展,虾池底质和水质的污染负荷越来越重。虾池内投喂的过剩残饵,对虾的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经微生物分解,不仅消耗大量的O_2,而且产生很多如NH_s、H_2S、NO_2~-等影响对虾生长的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同时助长了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继而出  相似文献   

5.
6.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中的细菌碳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才 《水产学报》1999,23(4):357-362
1997年 6~ 9月在山东省黄海水产集团养虾场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生态系细菌的碳代谢。结果表明 :(1)浮游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μgC/L·d)平均分别为 34 9± 167、180± 86及 52 9± 2 53。呼吸量占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的 4 0 %。 (2 )底泥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mgC/m2 ·d)平均分别为 168.0 7、72 .2 7及 2 4 0 .34。呼吸量与泥温、底泥细菌生物量及底泥有机碳浓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定数底泥细菌的呼吸量与底泥细菌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表明虾池底泥细菌代谢可能受有效基质不足的限制。 (3)实验期间每个围隔浮游细菌的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分解量分别为底泥细菌的 2 .0 8倍、2 .4 9倍及 2 .2 0倍。浮游细菌、底泥细菌合计分解围隔收入总有机碳的 30 %(浮游细菌 2 0 %,底泥细菌 10 %) ,其中 10 %转为细菌碳 ,2 0 %用于细菌呼吸消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种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能够减少污染水体中硫化氢的发生量,硫化物最高检测浓度降低37.8%,总检出量减少48.3%,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作用效果显著。在室内养虾试验两个月后50,100ppm菌液浓度组,底泥硫化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2.1%和38.0%。应用于生产性对虾养殖池,池水具有透明度降低,pH稳定,溶氧增加的水质特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浮游微藻生态调控技术在对虾养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藻技术是一项有机结合藻类生物学、藻类生态学及水生生态系统学的新兴生物技术,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微藻为对象,充分运用微藻的生理、生态特点,进而用以调控和优化水体生态环境。文章就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微藻生态调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增氧机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养殖池中设置增氧机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空气中的氧溶入池水。实际上,增氧机对海水的搅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质环境和底层环境。本文就对虾池中通过增氧机搅拌海水对水质环境的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光合细菌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光合细菌对池塘水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了光合细菌的施用对水体中的透明度、D·O、COD有较大的影响。施用光合细菌后,透明度、D·O升高,而COD降低,因而施用光合细菌可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虾池沉积物中3类主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涂布法和MPN法测定了虾池底质下 0到 30cm深度范围内 3类主要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泥中细菌主要集中于 0到 5cm的表层范围内 ,随深度增加 ,数量急剧减少 ,至 30cm深处所测到菌量已很少。底泥中的总菌量随养殖时间推移 ,逐渐增加 ,到养殖中后期 ,表层菌量增加至 10 6CFU/g ,表层以下 10~2 0cm的总异养菌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也增加至 10 5CFU/ g以上。弧菌仍集中于表层。细菌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各层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虾池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莫照兰 《水产学报》2000,24(4):334-33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612株海洋细菌和10株海水驯化淡水菌进行筛选,检测其快速降解水体中富营养有机物的能力。利用对虾饵料培养基、BOD仪、胞外酶检测等方法进行筛选,最后筛选到10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 较高降解性能的细菌。所有的细菌均能产生明胶酶和脂酶(Tween-80),其中9株细菌能产生淀粉酶,8株产生卵磷脂酶,2株产生酪蛋白酶,1株产生褐藻胶酶。通过测量BOD来衡量10株细菌利用对虾饵料的效果,2天时能消化46.6%-59.5%的对虾饵料,5天时能消化50.8%-70.2%的对虾饵料。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将细菌鉴定到属,其中3株为弧菌属细菌(Vibrio spp.),3株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2株为发光杆菌属细菌(Photobacterium spp.),1株为气单胞菌属细菌(Aeromonas spp.),1株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3.
14.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中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调节水体溶氧量(DO)和酸碱度(pH),吸收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等有害物质,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但一些能分泌毒素的微藻也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数量和生物量占微藻总量比例均较高的浮游微藻优势种对整个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主导着微藻群落的功能发挥。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季节、养殖地域以及养殖阶段虾池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类分布、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有差异。浮游微藻群落中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和虾池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动态密切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动会影响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变动。文章综述了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生态调控特征的研究概况,并对在养殖中构建优良微藻藻相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调查了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不同形式的碳(C)、氮(N)和异养细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c和N对异养细菌的影响,以期为养殖过程合理调控水质环境提供理论数据。结果发现,池塘中不同形式的P(C)在养殖前、中期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中、后期缓慢下降趋于稳定,P(N)在养殖前、中期较低,后期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异养细菌数在养殖中期的第56天和养殖后期的第98天出现2个高峰,养殖第70天出现低谷。异养细菌数与总无机碳(TIC)和总碳(TC)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异养细菌数与C/N(TOC/T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C(主要是有机碳)成为影响异养细菌繁殖的限制性因素,适当添加C源可以促进异养细菌繁殖,吸收转化无机氮,从而达到降低水体中无机氮浓度、提高物质循环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生环境中细菌与微藻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细菌和微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细菌抑制有害微藻、微藻抑制病原细菌、细菌与微藻协同净化水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水产养殖的实际,提出菌-藻关系研究及开发应用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株嗜盐光合菌的分离及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虾池特殊生境底泥为菌源,富集、分离出一株嗜盐光合菌,命名HPSB2,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特征峰值测定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其与红环菌科(Rhodocychceae)索氏菌属(Thauera)特性相似,16S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Thauera aminoaromatica和Thauera mechemich...  相似文献   

18.
老化虾池生态系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青岛市老化虾池生态系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异养菌总数在放苗前和养成前期均较低,从养成中期开始逐渐增高,7、8月份菌量达到最高,养成末期逐渐有所下降,总变化幅度为10^3-10^5cells/ml;弧菌数和硝酸盐还原菌数在养殖中、后期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种类,在总菌中所占比例增大;沉积环境中的3类细菌的数量均比同期水体中的菌量高1-2个数量级,养殖后期和末期菌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硝酸盐还原菌在总菌量中占较高比例。因此认为,现有老化虾池微生物群落的演变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应对微生态平衡进行人工调控。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7月,在深圳东海岸水产公司南澳半封闭式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精养基地,进行了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成过程中,施用有益微生物的实验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明显较未施用的对照组虾塘低,但各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即在养殖前期,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较稳定,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养殖中、后期,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急剧升高,尤以对照组虾塘的升幅最大,其弧菌数量甚至超过100×102CFU.mL-1的对虾发病之弧菌数量临界值。实验组与对照组虾塘中表层沉积物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差异不大,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特征也基本相同,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所差异,其中实验组表现为双峰型的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养殖前期或中期和养殖将结束时;对照组则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养殖中期。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对虾塘水体中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抑制效果较对沉积环境中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