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峰  赵建选 《食用菌》2011,(5):57-58
河南省辉县市是河南省平菇种植规模最集中区、种植面积最大区,也是河南主要城市平菇生产、销售集中供应地,常年栽培平菇12000多个大棚,2010年被评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产品远销山西、河北、山东、北京等地。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及平菇病虫防治技术培训不完全到位,一种新的平菇病害正在悄悄蔓延,菇农们将这种新的病害统称为“黄菇病”。  相似文献   

2.
刘华安 《食用菌》2008,30(1):56-57
平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且栽培容易、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二。可近年来平菇的栽培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发菌期间比前几年污染率高得多不说,即使发好菌后产量也不高.大量死菇,甚至绝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广大菇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挫伤了菇农的种菇积极。很多单位和菇农采用各种药物防治,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污染了平菇子实体。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为此,我所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平菇病害的发生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4.
随着食用菌栽培数量的大幅增加,生产中所发生的病害也呈增加趋势,菇农因此受到很大损失,根据多年的食用菌病害防治经验及研究,针对生产中的要求,我们对新型复配型药物——黄菇一喷灵进行了防效试验,经对平菇的黄腐病、凹斑病、褐腐病、香菇的褐腐病、白灵菇的黄水病、杏鲍菇的黄斑病等防治试验显示:预防效果接近100%,病害防治效果达到88%左右。  相似文献   

5.
《吉林蔬菜》2019,(2):46-46
平菇是城乡广大消费者十分喜爱的的绿色环保型食品,从农村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有经验的农户生产的平茹长势茁壮、肥嫩,生物转换率高。但也有不少农户没有很好地预防病害或者是忽视管理,菇床或菇袋上发生病害,造成一定的损失。1 平菇青霉病分布较广,即为食用菌制种及代料栽培的污染菌,也是侵染平菇、香菇、猴头菇、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子实体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菇农的喜爱。但如果出菇期管理不当,受温度、营养、水分、光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菇棚里容易发生不现蕾、幼菇枯死、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袋内结菇、畸形菇等现象,从而影响平菇的产、质量,降低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出菇期的管理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主要须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栽培食用菌由过去单一的平菇发展成为双孢蘑菇、鸡腿菇、金针菇、草菇等;出菇方式由过去的菌袋直接出菇改成覆土出菇。而随着食用菌生产发展,当地核桃肉状菌和白色石膏霉两种真菌性病害逐年加重,造成食用菌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指导菇农的实践经验,及对核桃肉状菌和白色石膏霉病害多年调查,基本摸清了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其传播与为害。  相似文献   

9.
平菇因其消费量大、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易被大多数农民尤其初学者所掌握,在整个食用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以山东为例,平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3%,可以说,消费者认识食用菌、生产者初次栽培以及集市贸易中的食用菌产品,均是以平菇为主题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技术推广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以来的20多年里,平菇的栽培管理周期一直维持在3~4个月时间,即除去制种所需时间外,从栽培发菌开始,直至出菇结束,少则100天,多则150天;而其生物学效率(俗称产量)却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变或提高,大多保持在80%~150%,可以说,长时间的栽培管理用工,给平菇生产增加了大量的直接成本,并且后期(2潮)以后的菇品商品价值很低,使得栽培者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如何在保持原有生物学效率的基础上,大幅缩减出菇时间、降低生产用工量、并且提高商品菇的质量及其价值?笔者以此为题,参照国内外双孢菇、金针菇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在有关单位协助下,进行了20多个批次试验,取得了基本成熟的“平菇仿工厂化栽培技术模式”,现总结并献给广大菇农朋友。  相似文献   

10.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11.
冬季平菇品质好、价格高、栽培量大,但在平菇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菌袋表面生长的菇蕾、幼菇常发生水肿、萎缩、变黄、死亡等现象,给菇农造成严重损失。死菇后菇农一般采取喷药防治黄菇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病害的方式预防死菇,由于病药不对路,死菇反而更加  相似文献   

12.
平菇菌墙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的栽培方式很多,比较起来,以菌墙式较好,它占地少,易管理,产量高,质量好,已逐渐被广大菇农接受。近年来,我所大力推广菌墙式栽培技术,累计投料50万公斤,带动了一大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1要重视填土材料的消毒处理 我们发现,平菇子实体,病害的发病率,菌墙式栽培的比菌袋式栽培的高。进一步了解,这与填土材料不洁净有关。发病户菇农往往就近随意取土,对土壤不作任何选择和消毒处理,结果使子实体受到污染,幼菇表面长出一层白粉状病…  相似文献   

13.
潘湖生  刘江毅  王琴  易如昕  赵琰 《食用菌》2019,(3):62-62,64
针对部分食用菌产区在生产中存在栽培种类单一而导致菇农收入季节化差异明显,同时也造成栽培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笔者在江西樟树市中州乡西塘村食用菌合作社指导食用菌栽培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情况,总结出一套平菇-秀珍菇-草菇轮作周年栽培技术模式,可充分提高栽培食用菌大棚的使用率和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开春后袋式栽培的平菇,因有效出菇时间短,产量低,越夏后,菌筒中的水分、养分已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何在春菇生产期间加强管理,使越夏后能再夺高产,是广大菇农非常关心的技术问题。笔者在稷山县平菇栽培专业户马炎更家的菇场,经过多次探索试验,可使平菇增产150%~200%,而且菇体质嫩、味鲜美。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地菇农的平菇生产,退菌现象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二、三潮菇,有的仅出一潮菇,甚至只菇未出,刚发好菌的菌筒就大量退菌,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菇农一筹莫展。轻者勉强保本,重者绝收。这种现象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及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也越来越引起我地菇农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分析我地菇农的栽培生产全过程,就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谈一些浅显看法。1 笔者认为,退菌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菌株种性严重退化。由于一些供种单位或个人,受利益驱动,不讲信誉,对出售的菌种不作必要的出菇…  相似文献   

16.
牛粪和食用菌栽培废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粪和食用菌栽培废料为主要栽培原料进行平菇生产试验,以期实现生物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牛粪搭配食用菌栽培废料进行平菇的栽培试验是可行的,且比较菌丝的长相、出菇的菇形、菇色、出菇时间、菇重、菇产量、出菇率等得出最佳配方为:牛粪52%+废料35%。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是以生物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各种食用菌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栽培方法。在食用菌生产中,随时都有被病害虫害所浸染,轻者减产、重者绝产,给广大菇农生产带来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18.
栽培食用菌时,长成的子实体有的畸形怪状,既影响产量,又降低商品价值。这种畸形菇,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使菇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畸形菇常见于平菇、香菇、蘑菇和猴头等,下边分别阐述: 一、平菇的畸形  相似文献   

19.
黄麟 《食用菌》1999,(3):35-36
《食用菌》1998年第1期报道的平菇新病害——大钮扣菇(华陆等),我地早在1994年即出现.由于当时未找到有关该病害的记录,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损失,从此认识了它,并探索了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平菇生产中,特别是缺乏食用菌生产经验的新手,常会碰到晚秋栽培难出菇、夏季来临不出菇现象.关于晚秋栽培管理笔者在1991年第3期《食用菌》上介绍过,本文就春季栽培过晚,且使用的是中低温型菌种,在夏季高温环境中无法出菇的菌袋越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