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肉鸡腹脂双向选择系的选育是以第6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第6世代高、低脂系肉仔鸡腹脂重、腹脂率和体重在两系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腹脂重(率)作为遗传标记对高、低脂系进行选择时,对体重及其他性状是否有影响,同时研究了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间接选择的可能性,为研究鸡的脂类代谢提供素材,并且为我国低质肉鸡的选育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肉鸡血浆VLDL双向选择对腹脂和体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以经过血浆VLDL深度双向选择组建的高、低脂系AA肉鸡为试验材料,分析4世代和5世代肉仔鸡体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腹脂重和腹脂率在两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体重在两系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通过对血浆VLDL深度的直接选择可以改变肉鸡的肥度性状,而不影响肉仔鸡的体重。  相似文献   

3.
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高、低脂系肉鸡肌肉品质的差异。以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低脂系第20世代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肉品质检测方法,测定肌肉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组织学特性以及风味物质,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物理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胸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24 h)、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腿肌的pH_(24 h)、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而腿肌的肉色亮度值(45 min)和黄度值(45 min和24 h)、pH_(45 min)和失水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2)化学性状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3)组织学特性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腿肌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1)。4)风味物质方面,高脂系肉鸡胸肌的甜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P0.05或P0.01);高脂系肉鸡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总体而言,高、低脂系肉鸡肌肉的理化性状、组织学特性和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说明长期对腹脂性状的双向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腹脂率(腹脂率=腹脂重/活重×100%)为标准选择两尾个体,分为高脂组(H)和低脂组(L),每组各6只,利用q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与腹脂沉积相关的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LPIN1、ABHD5、ADORA1、ACBD5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低于低脂组,而DHCR24、SQLE在肉鸡腹脂中高脂组的表达量高于低脂组,且均差异显著,结果提示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腹脂沉积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肉鸡腹脂沉积过多有许多负面影响,选育节粮型低脂肉鸡配套系是我国也是世界范围内肉鸡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利用表型直接选择、利用血液生化标记进行间接选择,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方面对低脂肉鸡的选育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肉鸡养殖业中,脂肪沉积过多已成为很严重的问题。RB1基因作为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调控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本研究以RB1基因为影响鸡脂肪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在鸡全基因组SNP芯片上筛选到RB1基因上的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比较RB1基因上4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高、低脂系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其中3个SNP位点(Gga_rs13552715、GGalu GA054680和GGalu GA054691)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肉鸡高、低脂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SNP多态性与鸡腹脂重和腹脂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GGalu GA054691位点多态性与腹脂重显著相关(P0.05),Gga_rs13552715和GGalu GA054667位点多态性与腹脂重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0.2);GGalu GA054691和Gga_rs13552715位点多态性与腹脂率显著相关(P0.05),GGalu GA054667位点多态性与腹脂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P0.2)。上述结果说明RB1基因确实是影响鸡腹脂沉积的重要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RB1基因影响鸡腹脂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脂分布可作为优质肉鸡选育的重要指标.向高肌内脂肪、低腹脂、低皮下脂肪型体脂分布方向进行鸡种选育,是当今优质肉鸡育种工作的紧迫任务.本研究通过测定鸡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母鸡皮脂率、腹脂率、IMFx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腹脂率//IMFx值与腹脂率和皮脂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MFx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这一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脂肪在腹部、肌内和皮下的分布状况.因此,确定腹脂率/IMFx值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指标来衡量优质鸡的体脂分布,即作为优质鸡品系选育及杂交选育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孟和  李志辉  于赫  王宇祥  李辉 《中国家禽》2001,23(14):11-13
本试验以血浆VLDL浓度双向选择的三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作为父系,以商用艾维茵父母代肉鸡为母系,分别组建高脂系×艾维茵(FAV)、低脂系×艾维茵(LAV)两个杂交组合试验群体,于49日龄抽样测定了试验群体的体重、屠体肥度性状和VLDL值,并与艾维茵×艾维茵(AVAV)、高、低脂纯繁系(FF和LL)进行了比较,结果各试验群体肥度性状由高到底的排列顺序为FF>FAV>AVAV>LAV>LL,反映了经过双向选择后建立的高低脂系的肥度性状在遗传基础上已经分离并能将之稳定遗传,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双向选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冷丽  程博涵  李辉 《中国家禽》2012,34(9):21-24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7,BMP7)是一类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的酸性多肽,属于TGF-β超家族,能够诱导血管周围及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方向分化。近期研究结果表明,BMP7在哺乳动物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鸡BMP7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脂系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发现BMP7在鸡2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P7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发现BMP7基因在高脂系肉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P7基因与鸡脂肪组织发育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尚秀国  朱晓萍  李辉 《中国家禽》2004,26(12):12-14
以雅发褐壳蛋鸡为素材,在零世代和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应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体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比较了高低脂系间体组成的差异,并研究了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上述性状的相关程度,进一步探讨了血浆VLDL浓度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二世代母鸡中后期高脂系体重较高(P<0.05),血浆VLDL浓度与体重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和中等程度的正遗传相关。62周龄高脂系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说明运用血浆VLDL浓度经过二个世代的双向选择,使产蛋鸡中后期体重降低,且对腹脂沉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鸡脂肪组织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鸡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的关系。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简称高、低脂系)第24世代7周龄肉鸡为试验材料,利用RT-qPCR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TCF21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利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利用CpG甲基转移酶处理TCF21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分析DNA甲基化对TCF2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TCF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01);TCF21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40个CpG位点,且在启动子的近端和远端均有分布,但不存在CpG岛;将TCF21基因的启动子划分为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R1区域(-2 000~-1 500 bp)、R2区域(-1 500~-1 000 bp)、R3区域(-1 000~-500 bp)、R4区域(-500~-200 bp)和Core区域(-200~-100 bp);高脂系R2、R3和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或P<0.001);R2、R3、R2+R3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与TCF21基因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区域:r=0.438,P<0.05;R3区域:r=0.371,P<0.05;R2+R3区域:r=0.489,P<0.05);R2区域的DNA甲基化显著抑制其转录活性(P<0.05)。综上所述,TCF21基因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主要与其启动子R2区域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鸡BMP7基因多态性对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6、8、10世代)、AA肉鸡随机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了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结果发现在BMP7基因编码区第567 bp处存在1个C→T的变异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位点在第8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跖骨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第10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腺胃重、腺胃比率、胸宽、大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BMP7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肉鸡屠宰性状的活体选育,试验以峪口禽业肉鸡WOD168配合力测定鸡群为研究对象,在鸡群42日龄时对随机抽取的90只鸡进行体尺和屠宰性状指标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配套系体尺和屠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配套系公母间的胫长、胫围、龙骨长、体斜长、胸肌率、腿肌率、腿比率、腹脂率均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方面,体尺指标中的胫长、胫围与体斜长、龙骨长、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胫长、胫围分别与腿比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腹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中,第1~5主成分主要特征向量分别为腹脂率(0.332)、体尺(胫长0.488、胫围0.499)、腿比率(0.529)、翅膀率(0.413)和胸角度(0.612)。说明这些指标在屠宰性状的评价中相对比较重要,可以实现对肉鸡屠宰性状的活体选育。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铬源和性别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将512只公母各半的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上添加了0.2%不同铬源(酵母铬、吡啶羧酸铬和蛋氨酸铬)的饲粮。在49天时屠宰并进行屠宰性能指标和脏器指数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铬源下,AA肉鸡49日龄时公母之间的屠宰性能有一定差异,器官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公鸡的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其腹脂率显著低于母鸡(P0.05)。铬源对肉鸡的影响主要是腹脂、心脏和腺胃。酵母铬组的腹脂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吡啶羧酸铬组(P0.01),显著高于蛋氨酸铬组(P0.05),其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吡啶羧酸铬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其他三组两两间差异不显著(P 0.05)。酵母铬组的心脏指数低于其他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1)。蛋氨酸铬组的腺胃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脏器指数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铬源与性别之间的互作对AA肉鸡49日龄的部分屠宰性能(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腹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和脏器指数(心脏、肝脏、脾脏、肺、胸腺、胰脏、腺胃、肌胃)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AA肉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其腹脂沉积少于母鸡。在肉鸡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酵母铬,增加了腹脂重。  相似文献   

15.
以父母代肉种鸡为材料,以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质量浓度为选择指标建立肉鸡高脂系和低脂系,个体测定一世代高、低脂系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二世代6周龄体质量,观察血浆VLDL质量浓度选择效应。结果显示,一世代低脂系比高脂系早开产6.7d,低脂系40周龄和54周龄产蛋量显著高于高脂系零世代,一世代低脂系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均优于高脂系;二世代高、低脂系6周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对血浆VLDL质量浓度的低向选择使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产生了有益的间接反应,但对早期体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2×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饲粮能量水平、来源,不同生理应激状态对肉鸡腹水症的影响及其机理.饲粮能量水平为13.79和11.70 MJ/kg,能量来源为高脂和低脂,肉鸡生理状态为正常和3,3′,5-三碘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T3)诱导的应激状态.32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高能饲粮(13.79 MJ/kg)极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心脏指数(P<0.01)、全期增重(P<0.01)和单位代谢体重耗氧量(P<0.01),显著降低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肉鸡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25.6%(P>0.05);2)饲粮能量来源对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使肝脏MDA含量增加了35.5%;3)在T3诱导下,肉鸡心脏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全期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MDA含量增加了17.8%(P>0.05);4)饲粮能量水平和T3对肉鸡心脏指数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以上结果提示:高能饲粮可促使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其机理是高能饲粮条件下,肉鸡生长速度快,单位体重耗氧量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且高能饲粮效应在T3诱导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实验选取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脂双向选择系(NEAUHLF)第18世代的4周至7周龄肉鸡为实验材料,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鸡腹部脂肪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量;采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DNMT1和DNMT3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除5周龄鸡之外,低脂鸡脂肪组织中DNMT3B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高脂鸡(P0.05)。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低脂鸡腹部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总体水平高于高脂鸡(P0.05)。结果提示,DNA甲基化调控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DNA甲基化差异可能是高、低脂鸡腹脂性状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肌肉多、腹脂少是现代商品肉鸡的选育目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肉鸡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肌肉沉积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显现出腹脂过度沉积的负面效应.为了控制肉鸡的腹脂沉积,科学研究人员从饲料营养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438只黄羽矮小型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IGF-Ⅰ)的5′端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区域的PcR扩增产物经Hinf Ⅰ酶切后出现GG、GT和TT 3种基因型.经x2检验,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9个性状(活体重、屠体重、皮脂厚、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腹脂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肌间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家系效应在8个性状上(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腹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基因型效应只在腹脂率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腹脂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O.0669).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间多重比较结果发现,TT型的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低于GT型(P<0.05),而GG型和GT、TT型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性能和肌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添加量分别为5×10^8、8×10^8cfu/kg,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称重、屠宰和剖解。结果表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AA肉鸡的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胸腿肉中的脂肪、肌苷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都有极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而剂量高低对料重比、腹脂率、免疫器官指数、脂肪、肌苷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胸肉)均能产生极显著(P<0.01)的影响,成活率和肌苷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