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631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几年来山东省小麦产区的条锈病发生和发展动态进行了文献综述,结果表明:除2020年发生较重外,多个县市个别年份出现历史上较早发生的情况。对山东部分小麦主栽品种的抗条锈水平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山东麦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水平有所提升,在29个主栽品种中有12个品种具有中抗及以上条锈病抗性,占比42.9%;对山东境内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传播源头及传播路径进行了讨论,目前有两种推论,一是陇南、四川盆地的菌源经陕西中部向中原麦区传播,二是山东麦区的条锈菌可能来自鄂西北冬繁区。作为黄淮海麦区的重要小麦产区,建议相关单位对小麦条锈菌的基础研究如山东麦区条锈菌的优势生理小种、种群遗传结构和传播路径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并且建立山东省小麦条锈菌监测的长期机制,例如定期的生理小种监测,持续的品种的抗锈性监测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抗性稳定的材料,文章利用苗期集团鉴定法对普通野生稻GXU186进行3次抗性鉴定,评价抗褐飞虱表现的稳定性。鉴定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GXU186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较强的稳定抗性。因此,普通野生稻GXU186在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富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生07谷子品种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是一个高产稳产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在襄垣县种植的表现突出,即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倒抗病,产量连续4年超过当地推广品种晋谷21号,是值得在襄垣县大面积推广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小麦叶枯病(HLB)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枯病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该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其病原菌生理分化、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研究,以及小麦抗叶枯病资源筛选、鉴定技术、抗病基因遗传、分子标记在小麦抗叶枯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小麦抗叶枯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抗叶枯病QTL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首先利用Hyper S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受条锈菌侵染后不同发病程度的小麦叶片高光谱图像,通过分析叶片区域与背景的光谱特征,对555 nm波长的特征图像进行阈值分割获得掩膜图像,并用掩膜图像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掩膜处理,提取仅含叶片的高光谱图像;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利于条锈病病斑和健康区域分割的第2主成分(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PC2)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出条锈病病斑区域;最后根据条锈病病斑区域面积占叶片面积的比例对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270个不同小麦条锈病病害等级的叶片样本中,265个样本可被正确分级,分级正确率为98.15%。该研究为田间小麦条锈病害程度评估提供了基础,也为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山西省区域试验的920份玉米杂交种进行了丝黑穗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测定了4种种衣剂的田间药效,利用筛选的抗病品种和高效种衣剂进行了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在鉴定的品种中,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3%,10.1%,12.6%,62%,20.9%。抗病新品种示范,平均防效为99.2%。筛选出黑虫双全、克福戊等高效低毒种衣剂,平均防效为88.6%,生产示范防效为85.9%,增产效果达78.4%。组建了以抗病品种为主。种子处理相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山西玉米丝黑穗病重病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片是大豆的重要器官之一,对大豆叶片结构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对大豆叶片功能的研究.为此,从大豆叶片轮廓的提取方法和模拟模型的建立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大豆叶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应用L系统,成功地建立了大豆叶片结构模拟模型,解决了大豆生长模拟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大豆植株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达州市马铃薯主栽品种单一的问题,达州市农科所大量引进马铃薯育种材料,以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据此,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高产抗病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达薯1号"。1选育经过"达薯1号"是用秦芋30号(国审薯2003002)为母本、89-2(引进新品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方法系统选育而成。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2005年从实生苗中选出优良单株,编号03。为加快育种进程,采用边鉴定,边用组培技术快繁种薯。在2006~2007年春秋试验鉴定中,因表现优良,增产显著,2008年参加四川省预备试验,代号为"PD0803";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达州市马铃薯主栽品种单一的问题,达州市农科所大量引进马铃薯育种材料,以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马铃薯杂交育种。据此,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高产抗病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达薯1号"。1选育经过"达薯1号"是用秦芋30号(国审薯2003002)为母本、89-2(引进新品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方法系统选育而成。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2005年从实生苗中选出优良单株,编号03。为加快育种进程,采用边鉴定,边用组培技术快繁种薯。在2006~2007年春秋试验鉴定中,因表现优良,增产显著,2008年参加四川省预备试验,代号为"PD0803";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皖宿1019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大豆育种材料叶面积指数估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成本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清数码影像获取系统,于2016年7—9月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圣丰大豆育种基地,获取大豆育种材料试验区的R1-R2、R3、R5-R6共3个关键生育期的高清数码影像,首先利用高清数码影像中的黑白定标布,对数码影像的DN(Digital number,DN)值进行归一化标定,并构建标定的18个数码影像变量,然后基于900个育种小区的叶面积指数实测数据构建大豆育种材料叶面积指数的一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全子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最后基于模型建立和验证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nRMSE)3个指标,筛选估测叶面积指数的最佳模型。研究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中采用4个数码影像变量B、RGBVI、GLA和B/(R+G+B)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大豆育种材料叶面积指数的解析精度最优,模型建立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69、0.99和17.90%,验证模型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68、1.00和18.10%。结果表明,以无人机为遥感平台,搭载低成本的高清数码相机,利用高清数码影像进行大豆育种材料LAI估测是可行的,可以快速、有效、无损地获取大豆育种材料的长势信息,为筛选高产大豆品种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两种大豆脱出物物理特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收获时,脱出物主要包括大豆籽粒、短茎秆、荚壳及轻质杂余等,其物理特性与大豆机械化收获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收获机的清选效果。为实现大豆脱出混合物的有效筛分、提高清选装置工作性能,分别对黄淮海地区濉科20和中黄13大豆脱出物的含水率、密度、百粒质量、静摩擦因数和恢复系数进行试验测定与分析,得到大豆脱出物的基础物理特性参数。研究表明:两品种大豆脱出物物理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大豆脱出物的筛分机理和完善大豆收获机清选数值模拟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病害发生条件下进行玉米LAI的遥感估算,针对4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获得了不同病害严重程度(1~9级)的LAI数据,同时采集了地面高光谱和无人机多光谱数据,构建了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分类树和决策分类树分类模型对病害进行分类,对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了划分。基于不同玉米病害胁迫程度分类结果,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极端梯度增强算法、轻量梯度提升机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玉米LAI进行反演,讨论了不同模型在病害胁迫下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生育期玉米病害程度进行划分,基于地面高光谱识别精度分别为84.72%(梯度提升分类树)、47.67%(支持向量机)、55.05%(K近邻算法)、83.02%(决策分类树)。基于病害分类结果,本文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数据估算了不同病情等级胁迫下的玉米LAI。构建了4种集成学习模型对不同病情等级的LAI进行估算,4个LAI反演模型的总体反演精度(rRMSE)分别为:19.11%(梯度提升回归树)、15.94%(轻量梯度提升机)、14.51%(随机森林回归)和15.45%(极端梯度增强算法)。其中极端梯度增强算...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发病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导致在实际生产中不便对症施药的问题,以甘蔗早期轮斑病和锈病叶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来识别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的可行性。首先,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在406~1 014 nm光谱范围内采集甘蔗健康叶片、早期轮斑病叶片和锈病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计算其平均光谱作为原始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FD)、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convolutional smoothing, SG)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分别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算法、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将降维后的特征作为后期建模的输入变量。最后,结合降维和不降维2种方式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  相似文献   

16.
以桔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诱导与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以桔梗茎、叶为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结果表明:茎段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MS+IAA 1.0 mgL+NAA 0.5 mgL最佳;茎、叶外植体均可成功诱导愈伤组织,其中以茎诱导率最高,最适培养基MS+2,4-D 1.0 mgL+6-BA 0.2 mgL。愈伤组织均可分化培养成完整植株,为桔梗优良株系的繁育和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苹果树叶片病虫害快速且准确地识别与分类,研究基于迁移学习的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对比不同模型在苹果树叶片病虫害识别上的准确度。构建VGG16,ResNet50,Inception V3三种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从PlantVillage上获取的4种不同的苹果树叶片图片,分别为苹果黑星病叶片,苹果黑腐病叶片,苹果锈病叶片以及健康苹果叶片。按照8∶1∶1的比例将图片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比分析VGG16,ResNet50和Inception V3的试验结果。三种模型在使用迁移学习技术的情况下对苹果树叶片病虫害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7.67%,95.34%和100%。与不使用迁移学习的模型相比,使用迁移学习能够明显提升模型的收敛速度以及准确率,为常见的苹果树病虫害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钟鹏  刘杰  王建丽 《农业工程》2016,6(2):110-115
以30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水平条件下3种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通径。结果表明,在施磷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而不施磷肥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百粒质量与产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所有品种产量3因素对产量都有正向效应,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品种产量3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之,在低等肥力下,大豆的高产栽培选择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较为稳定;在高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则具有更高产量潜力,是今后超高产大豆育种值得关注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