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黏液瘤病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为了加强口岸对进境野生及实验用兔中兔黏液瘤病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建立了PCR和Real-time PCR快速高通量检测兔黏液瘤病的方法,证实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兔黏液瘤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兔粪堆肥处理的研究,结合堆肥技术相关资料,总结了一套兔粪堆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兔粪堆肥的目的、原料选择、堆肥方式、基本过程、影响兔粪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兔粪堆肥腐熟参考依据6个方面内容,希望对养兔场在进行兔粪无害化处理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丹城大队兔場有力克斯兔130多只,其中母兔70 只。假使每三个月生产一窝,70只母兔就可繁殖300余只,这样的几何級数繁殖是符合大跃进要求的。但如何相适应的解决兔舍兔籠問題倒是一桩大事情。尤其是公社化之后,兔子开始集体飼养,兔舍兔籠問題就很难滿足大量需要,一是目前不可能有大笔資金投入养兔建設,二不能有很多劳力投入兔舍、兔籠的建造工作。为此我們研究抽出32只力克斯兔进行了野外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将ERIC-PCR基因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兔粪微生物的分析中,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检测兔肠道菌群变化的方法。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适合兔粪微生物的ERIC-PCR反应条件,对比兔粪微生物组和兔粪优势菌的ERIC-PCR DNA指纹图谱差异,从而分析兔粪微生物ERIC指纹图谱的特征。结果建立了适合兔粪样品ERIC-PCR分析的反应体系,确定450bp处条带为双歧杆菌特征条带,1 300和4 000bp处为大肠杆菌特征条带;经发酵验证,图谱中的相应条带亮度变化趋势与计数平板所测结果相一致(相对亮度R与相对菌落数lg cfu的相关系数为0.967 6)。本研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检测兔粪中菌群变化的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可较好反映兔粪中优势菌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兔肠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兔胚胎细胞核移植课题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我区首例克隆兔于 5月 1 3日顺利诞生。目前 ,克隆兔生长发育良好。该课题研究是在博士生导师石德顺研究员指导下 ,硕士研究生崔奎青等具体操作完成的。研究始于 2 0 0 1年 5月 ,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 ,研究人员攻克了兔细胞核移植中的显微操作、激活、融合、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难关 ,最终获得了克隆兔的诞生。此项科研成果是继 1 995年该所成功诞生胚胎细胞克隆牛以来 ,获得的第二头克隆动物 ,克隆牛是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 ,而克隆兔则由本研究所独立完成 ,标志着…  相似文献   

6.
兔球虫病是由多种球虫所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原虫性疾病,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文章从兔球虫的形态种类、致病性、诊断方法、疫苗、耐药性研究等相关方面对兔球虫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秋冬季气温低,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特别是当雨水量比较大时,圈舍受潮严重,因而兔在此时出现各类疾病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当前我国兔成规模饲养情况比较多见,当有一只兔患病,整个兔群都会面临很大感染风险。所以平日将饲养管理工作做好,做好卫生清洁防疫工作,意义重大。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对秋冬季兔易发疾病与防治进行探讨和研究。1兔病毒型出血症兔病毒型出血症也叫做兔瘟,是因病毒引发一种热性、急  相似文献   

8.
提高保育兔成活率的研究是一项以提高保育兔成活率,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养兔成本,实现养兔增收为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根据保育兔生理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通过规范管理、统一饲养标准,特别是通过加强对哺乳母兔、哺乳仔兔的饲养管理,提高仔兔初生重、断奶重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兔肠道疾病,威胁着我国养兔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检索和阅读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兔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兔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院兔场连续发生兔疥螨病,为防治本病,特作了本治疗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选本院实验兔场自然发病典型病例,经实验室诊断鉴定为兔疥螨病患兔。二、试验药物1.灭虫丁注射液:系江苏农科院牧医所和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试验品,每瓶20ml 装,由贵州农学院实验兔场提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结合了人 O 型红细胞的“兔瘟”病毒接种兔,探讨了有血凝活性的兔瘟病毒糖蛋白的保护作用。结果“兔瘟”病毒与人 O 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不能致死兔,说明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与保护作用有关。其机理尚有待于今后研究。“兔瘟”病毒具有凝集人 O 型红细胞的特性,其血凝素为病毒衣壳上的一种糖蛋白,本文对兔瘟病毒血凝活性糖蛋白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兔出血症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的成员之一,能够引起家兔的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2010年,研究学者首次在法国发现一例非典型兔出血症疫情,该病原与经典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基因序列差异明显,被称为RHDV2。研究发现该病原能够与经典RHDV发生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该病原能够感染幼龄家兔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够跨物种感染的兔病毒属成员。该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了以兔为中心的生态平衡。目前,该病毒尚未在国内有报道,但是不排除潜在的隐性感染。因此,对该病原的分析研究对于控制该病原的传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仲飞  汤生玲 《中国兽医杂志》1989,15(7):18-19,11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但对兔瘟病毒致病作用的研究却很少。目前在人类疾病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证明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主要通过对核酸、蛋白质、糖和脂  相似文献   

14.
兔瘟(暂定名)或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首次发现于华东地区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家兔急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一种尚待分类的病毒。此病于1985年初传入湖南,给新兴的养兔业以重大打击。我们对本病自然感染病死兔和人工感染病死兔共100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研究,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仔兔消化系统的研究显示,仔兔的营养需求在很多方面与泌乳母兔是相反的。例如,泌乳母兔的能量需求是很高的,而低淀粉高纤维的日粮有利于提高仔兔断奶后的健康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并讨论了几种饲养管理方案。对在28~35日龄断奶的仔兔,将其与母兔分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寻找一种既适合母兔又适合仔兔的营养方案也是有必要的。通过给仔兔提供合适的饲料使得早期断奶(<26日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兔巴氏杆菌病是家兔发生的一种常见的而且危害性极大的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各种年龄段的兔子身上均可发生,但研究表明,在2~6月龄或体质虚弱的兔子中,兔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快,常常会造成兔的全群发病,而且兔巴氏杆菌病暴发时可引起兔全群的覆灭。兔巴氏杆菌通过病畜和病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7.
幼兔血清中兔出血症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研究郭明章,董亚芳,玉启明,薛家宾(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南京,210014)兔出血症是家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突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故危害很大。多年来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兔脑炎微孢子虫病是由兔脑炎微孢子虫引起的一种隐性、慢性感染或临床经过的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近十余年来 ,出现大量有关兔脑炎微孢子虫引起艾滋病患者致死性临床感染的报道 ,此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就兔脑炎微孢子虫病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细胞免疫应答、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后人及动物的免疫学比较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 兔脑炎原虫病是由脑炎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隐性或亚临床原虫病。由于该病常呈隐性感染,故多不为人们所注意。兔脑炎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也常见对该病的研究报道。在养兔场,兔脑炎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感染,家兔的感染率一般为15—76%。这样高的感染率亦给养兔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兔脑炎原虫属于小孢子虫目、微粒子虫  相似文献   

20.
<正>断奶仔兔腹泻病是家兔常见疾病之首,危害性最大、最广泛。病兔典型表现为腹泻、腹胀、脱水,发病后致死率达50%以上。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断奶仔兔腹泻病的病因较多,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均可引起。2015年3月,贵州省某乡镇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群中,有35只断奶仔兔患病,笔者从采集的患兔病料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杆状厌氧菌,经实验室鉴定,确诊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断奶仔兔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