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温暖地区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山区以种植本地花魔芋和黄魔芋为主,温暖坝区及亚热带地区当前只能种植红魔芋。2选地种植魔芋的地应选择肥沃的旱地,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H值以6~7.5为宜。魔芋叶柄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碰断,且断后叶柄一般又无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过去安康农户在魔芋生产中,由于自行留种技术不过关,大量种芋常常需要从南方魔芋生产基地调运,不但成本高,而且长途运输种芋损失大,病虫害感染严重。开展魔芋种芋本地留种,科学应用魔芋种芋越冬贮藏技术,为魔芋生产提供本地健康优质的种芋,对促进安康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仁长 《农家顾问》2001,(10):26-27
1、适时收挖 魔芋的收挖期一般在地上部植株倒苗后1个月内.这时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魔芋球茎已停止生长,根茎(鞭芋)与球茎完全分离.收挖过早,产量低,不耐贮藏;收挖过迟,易因霜冻而产生冻害.另外,由于地上植株已腐烂,标记不明显,易挖伤球茎,导致魔芋腐烂.在魔芋收挖期内,选晴天收挖,做到轻挖、轻放、轻搬、轻运,注意保护好表皮和顶芽.  相似文献   

9.
<正> 一、适时起挖 魔芋的收挖期一般在地上部植株倒苗后1个月内,其他下球茎已停止生长,根茎(鞭芋)与球茎完全分离,昼夜平均温度在12℃以下为最佳收挖期。收挖过早,则导致产量降低和不耐贮藏。收挖过晚,由于地上植株已腐烂,标记不明显,收挖时易挖伤球茎,从而导致机械损伤,使魔芋染病烂种。同时,由于进入初冬,霜  相似文献   

10.
魔芋是一种高产经济作物,一般单产在37.5t/hm^2以上,目前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魔芋种植需种量较大,其种芋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为保证次年魔芋生产要进行大量的种芋贮藏,而且种芋贮藏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第二年魔芋的产量和质量,所以掌握好魔芋种芋的贮藏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高海拔地区开展了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种芋覆草、覆地膜与露地越冬(对照)贮藏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覆地膜方式的种芋才能免遭冻害,基本安全越冬,出苗率最高,达67%。  相似文献   

12.
魔芋原为野生,后逐渐发展成栽培作物.掌握收获与贮藏加工方法对搞高经济效益,提高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张忠良  黄建 《农友》2001,(6):15-15
1.贮藏条件(1)温度:鲜芋贮藏期间应保持5~10℃的适宜温度。低于此温度魔芋就会受到冻害,当温度持续在O℃以下时,冻害就会严重发生,进而腐烂:温度过高时,魔芋的呼吸作用加强,加大了水分的散失,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郑克明 《农友》2002,(10):14-14
在10月中下旬,叶片开始枯萎自然倒苗时,可用腐熟人粪尿泼浇一次,促使块茎膨大以提高产量。11月中下旬收挖最好。收挖宜在晴天进行,细挖细收,以防挖烂。挖出后除去芋鞭,按大小分放,在阳光下晒1—2天即可贮藏或出售。  相似文献   

16.
魔芋种子的采收及越冬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种芋的适时采收,通过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及时翻晒种芋,地窖的熏蒸,使种芋得到了有效的安全贮藏,确保大田生产用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魔芋是一种集食品、药用于一身的高产作物,其经济价值高.但由于采挖的鲜魔芋含水量高,最易受冻害,所以,其贮藏保鲜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种栽的保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搞好魔芋的采挖和贮藏,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魔芋种子的采收及越冬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种芋的适时采收,通过药剂处防治病虫害,及时翻晒种芋,地窖的熏蒸,使种芋得到了有效的安全贮藏,确保大田生产用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鲜魔芋含水分高,易受冻害,其贮藏保鲜工作显得很重要。 一、收挖 魔芋的收挖期以植株倒苗后1个月内,昼夜平均温度在10℃以下,土壤干爽的晴天为最佳收挖期。收挖时要做到轻挖、轻放、轻运,勿损伤表皮。商品芋和种芋要分开存放,以便分类贮藏。收挖的种芋还必须保护好顶芽。  相似文献   

20.
红魔芋种芋安全贮藏与运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魔芋是云南省德宏州近年开发出的一个魔芋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好、产量高、葡甘聚糖含量高的特点,适宜在500~1700m的海拔区域种植,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前景较好。由于魔芋球茎的特殊理化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