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河南酸枣9个类型,选出高产、优质的序花酸枣和算珠酸枣,应加以繁殖和推广;发现枣与酸枣间的过渡类型——大果酸枣和甜酸枣,为深入开展酸枣进化理论研究,实现酸枣栽培良种化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2.
酸枣学名:Ziziphus jujuba Mill,又名棘、山枣、野枣等。属鼠李科、枣族、枣属。在我国分布广,耐瘠薄,是干旱草原,山地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水土保持的优选树种。通过利用野生酸枣种子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总结育苗技术和方法,为提高荒漠化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拓展造林空间,降低造林和抚育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酸枣,又称山枣(Ziziphus 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 exH.F.Chow属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野生于向阳山坡,我省山区均有分布,尤其适生青石山低山区。酸枣既是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又是经济树种。酸枣不仅枣果营养丰富,而且枣仁、叶、花、梢、根皮都入药,目前有的地区已注意开发利用,还应进一步发展保护和培育,变野生为人工栽培,提高产量以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巴山榧树与云南榧、日本榧树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长叶榧、榧树、加州榧和佛罗里达榧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巴山榧树分子谱系地理学及榧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方法]对中华卡扁蜡蝉卵、若虫(5龄)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同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 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竹鳎扁蜡蝉、红线鳎扁蜡蝉、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 000 0. 065,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 142 0. 202,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上述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获得了龟鳖类18个个体长度为660bp的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采用P-距离法计算龟鳖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序列间的UPGMA和邻接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龟鳖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在系统树中,龟鳖类每一物种的个体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龟鳖类物种方面和传统形态学基本一致,而且该基因可以探讨龟鳖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以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龟鳖类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比较七月鲜枣缩果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探讨枣缩果病与枣果实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枣果微生物种群中,真菌是优势类群,株数占58.06%~60.98%,比细菌多出近20%,无放线菌。在幼果期,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白熟期后,有8个属的真菌属于优势类群,相对多度最高的4个属依次为交链孢属、茎点霉属、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单格孢属Ulocladium,镰刀菌属Fusar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和曲霉属次之,而且病果中优势菌株的相对多度大于健果。果实发病后真菌占微生物的比例下降,细菌上升,而健果中则相反。健果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病果,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该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axillarisBurtt.etHill)为漆树科、南酸枣属 ,属珍稀濒危树种。别名酸枣、山枣、五眼果、花心木。主产我国长江以南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为亚热带树种 ,是落叶大乔木 ,为速生的用材树种和良好的园林观赏树种。木材色纹美观 ,材质柔韧 ,收缩率小 ,耐腐蚀。枝、叶、树皮及果实具有多种功用 ,极具开发价值。为丰富北方造林和园林用树种 ,我们于 1999年试引南酸枣 ,经过近几年的观察 ,尤其经历了 2 0 0 2年冬季的极低温 ,南酸枣一年生苗安然无恙 ,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 ,初步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用于开展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的长度为199~846 bp,分离位点数目和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37和0.857,表明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表明:所有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山西省酸枣表现出产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07 20,θw=0.009 25),这与高度异交及居群历史动态有关。失配分布分析表明:山西省酸枣在进化历史上经历过居群持续扩张,这与黄土高原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循环影响小有关。STRUCTURE分析表明:山西酸枣居群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45),居群内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85.48%)。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r=0.177 5,P=0.216.)。[结论]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以应用于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旋花科植物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提取白色圆叶牵牛基因组的DNA及紫色重瓣圆叶牵牛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采用邻接距离矩阵法构建了与其亲缘关系接近的旋花科14个种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原牵牛属和番薯属的亲缘关系较近,打碗花属、旋花属与番薯属为旋花科两大亲缘关系较远的类群;疑似新种的紫色重瓣圆叶牵牛并非一个新种,而是属于圆叶牵牛种下分类水平的变种或变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广西毛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制定出合理开发利用毛竹的种质资源和改良育种方案,选用经调查筛选出的广西毛竹优良林分地理种源11个,2~3年生的母竹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源对比试验。将毛竹的出笋量、新增立竹量、胸径、竹高、枝下高、枝盘数等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类分析,其结果将11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是资源中峰、兴安华江、临桂宛田等3个种源属高产类群,第二类群是富川富阳1个种源属中产类群,第三类群是昭平文竹、南丹山口林场、恭城西岭、金秀忠良等4个种源属平产类群,第四类群为灵川大境、三江和平、融水香粉3个种源属低产类群。第一类群为高产优良类群(高产优良种源),平均胸径遗传增益为33.00%,平均竹高遗传增益为32.50%,新增立竹量遗传增益为32.43%,它们是兴安华江、资源中峰、临桂宛田3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山东省的酸枣类型进行了调查,选出7个优良类型:膝枣1号、2号、3号和青枣3号,皆为乔木型;青枣1号、2号和膝枣4号为灌木型。果大,为一般酸枣果的2~6倍。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标记技术探讨枣与酸枣的分类学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我国枣树 (Ziziphusjujuba)、酸枣 (Ziziphusspinosa)资源丰富 ,枣树以无性繁殖为主 ,酸枣除有性繁殖外 ,也可进行根蘖繁殖 ,枣和酸枣均为多年生植物。赞皇大枣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1) ,其他枣品种和酸枣均为二倍体。河北省赞皇县是赞皇大枣的原产地 ,于 2 0 0 0年对赞皇县及附近的枣品种和酸枣进行了普查 ,除酸枣外 ,还有赞皇大枣、榆底串杆、吕庄串杆、紫铃蛋、前台 1号、元氏串杆、小串杆 7个枣品种。群体遗传学以居群 (population)为研究对象 ,研究居群遗传组成变化 ,最终阐明生物进化的机制。RAPD技术在探测群体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滇刺枣属鼠李科枣属,约15个种,是一种野生枣,俗名有毛叶枣、酸枣、麻柯、西西果等。具有扎根、分蘖强和耐瘠耐旱等特性。据报道,滇刺枣有药用、饲料等价值。自我省引进孟加拉国紫胶虫后,滇刺枣成了紫胶虫优良寄主。但由于虫害的大量发生,使1—5年生的树得不到正常生长,往往重者干枯死亡,轻者光秃。目前调查、对云南元江、元谋等地的滇刺枣危害大的害虫是枣粘虫、绿鳞象(虫甲)、尺蠖等。现将对三种害虫的防治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孝感本地板栗实腐病菌的种类及其多样性,对分离自孝感的11株板栗实腐病菌的ITS进行了测序和RFLP分析。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扩增病原菌的ITS1-5.8S-ITS2区域,PCR扩增产物经EcoRⅠ、HaeⅢ和TaqⅠ分别酶切,酶切结果用软件NTSYSpc2.1作聚类图。经ITS-RFLP分析得到了11条多态性DNA条带,在遗传相似系数0.72水平分为4个类群。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相似序列用MEGA5.1构建系统发育树。经形态学和ITS双向测序和比对分析,病原菌主要来源于3个属:Botryosphaeria(无性态Diplodia)、Neofusicoccum和Fusarium(有性态Gibberella),其中Neofusicoccum为引起板栗实腐病菌的新报道属。  相似文献   

17.
通过ITS-rpl16序列和mat K序列的分子分析,对中国现有金合欢属的各亚属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有广义金合欢属的14个种大致被聚为相思亚属、皮刺亚属和金合欢亚属3大类,原产中国的3种皮刺亚属的种聚成1支,表明印度金合欢和羽叶金合欢关系更近,二者再与儿茶形成姐妹类群。基于选自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乡土种(印度金合欢、羽叶金合欢和儿茶)共40个金合欢属种和1个外类群的mat K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皮刺亚属和相思亚属的亲缘性关系比与金合欢亚属的亲缘关系更近,相思亚属和金合欢亚属均是单系类群,而皮刺亚属属于并系类群;中国的几个乡土种都与非洲一些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1支。  相似文献   

18.
大有发展前途的树种—酸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枣也叫山枣,属鼠李科枣属,原产我国,古称“野生棘”,多分布在黄河以北和内蒙古以南地区,多数是多年生落叶灌木,但也有长成乔木的。果仁可供药用,果肉是加工果酒和饮料的原料。同时,酸枣是固沟,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好树种,因此,积极发展酸枣是大有前途的。 1 酸枣是一个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不论在山坡、壕旁、沙荒,就是在岩石隙缝都能生长。它的垂直根系虽较细弱,但能穿透坚硬的土层和岩石隙缝,根长可达4—6m.酸枣叶表面上有一层很厚的蜡质,能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等渗透势干旱、盐、碱胁迫下枣和酸枣的生物学响应,鉴评它们对这3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差异.以2年生金丝小枣等5个枣品种及砧木—酸枣苗为试材,在-0.30 MPa、-1.15 MPa 2种渗透势下,设计干旱胁迫(用PEG-6 000模拟)、盐(NaCl)胁迫、碱(NaHCO3)胁迫3种逆境,以浇灌1/2Hoagland溶液、不加PEG-6000或NaCl或NaHCO3的处理为对照.生物量较生长量更能准确反映枣和酸枣对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但其中各个指标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植株生长量诸指标中,株高特别是冠幅的差异性很小,对胁迫种类及强度敏感度低,而枣头枝长度和基部直径对胁迫种类及强度的敏感度明显为高,是以生长量反映对胁迫响应的合适指标;在生物量诸指标中,植株叶生物量、脱落性枝生物量的响应最敏感,其次是全株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的响应最不敏感, (叶+脱落性枝)生物量/全株生物量的响应与全株生物量的响应相似.以(叶+脱落性枝)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及(叶+脱落性枝)生物量/全株生物量3项关键指标综合评价,参试的5个枣品种及酸枣对前述逆境的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旱性最强的是大瓜枣和梨枣,耐盐性最强的是大瓜枣,耐碱性最强的是酸枣和大瓜枣.同时,5个枣品种及酸枣各自对3种逆境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异:大瓜枣是一个对3种非生物逆境抗性都很优良的枣品种;冬枣既不耐干旱,也不耐盐碱,但相对而言,其耐盐性>抗旱性>耐碱性.枣属植物对干旱、盐、碱胁迫的抗性实际上存在很大差异.枣树引种栽培应重视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枣优良新品种培育应关注亲本品种本身对主要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切梢小蠹属昆虫分类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张真  曹鹏  王鸿斌  韩平定 《林业科学》2012,48(2):110-116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鉴定切梢小蠹的特征系统。利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和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3种特征,在体视显微镜放大30倍条件下可实现切梢小蠹虫的准确鉴定。通过形态鉴定为同种的小蠹虫在利用28Sr DNA序列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能首先聚在一起,并且切梢小蠹属昆虫种下、种间和种上的遗传距离分布在3个不重叠的范围内,利用28Sr DNA基因构建切梢小蠹属分子鉴定体系是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或遗传距离比较均可实现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