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温度对明亮熊蜂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明亮熊蜂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在25~30 ℃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明亮熊蜂的发育周期呈现缩短的趋势,蜂群成群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9~30℃时,蜂王产卵时间、第一批卵虫蛹的发育日期和蜂群的成群时间最短,成群率最高。环境温度对蜂群所产生的蜂王数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蜂王数量逐渐增加,在30℃时,蜂群所产生的蜂王数量最多。但温度对蜂群的工蜂数、雄蜂数和蜂王初生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模仿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种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器,然后系统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台基条对蜂王产卵率、不同取浆时间对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免移虫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的效率.结果表明:蜂王在免移虫的王台内产卵率高达(90.1±7.3)%;蜂王产卵后6.5 d台王浆量达到(1.072±0.189)g;免移虫生产蜂王浆与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相比,蜂王浆产量提高了32.6%,蜂王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免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比传统人工移虫生产蜂王浆技术的效率提高了150%~280%.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糖饲料对熊蜂发育的影响,优化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的糖饲料组配,本实验用市售3种糖源(白砂糖、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组配7组不同的糖水饲喂无王工蜂群,并统计蜂群发育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糖饲料组配的蜂群发育期不同,其中工蜂产卵前期、子代雄蜂的卵期和幼虫拖出数存在差异,子代雄蜂的幼虫期、蛹期、出房时间、幼虫数、幼虫总重、蛹数、蛹总重量和初生重等发育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饲喂白砂糖溶液,工蜂产卵前期和卵期最短,分别为3.00±0.00天和5.20±1.64天;而饲喂葡萄糖溶液时,时间最长,分别为6.50±1.97天和7.83±3.37天;白砂糖和葡萄糖混合液组幼虫拖出数量最多(3.76±2.66头),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本研究可为熊蜂繁育饲料组配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我通过多次用不同物质处理蜂群对换王的影响试验,成到蜜蜂对各种气味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用糖水、蜜水、白酒、喷烟等物质喷洒换王群和即将诱入的蜂王,结果得出:(1)蜂群和蜂王用同一物质如“糖水、蜜水或白酒喷洒以后,装笼诱入,一般都能接受;(2)同样用喷烟或卫生球熏蒸蜂群和蜂王以后,装笼诱人,不接受;(3)不喷洒任何物质或香味的,蜂王装笼诱入,可以接受;蜂王身上沾有王浆或蜜水以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熊蜂养殖过程中饲料糖水的制备,提高饲养技术水平,试验检测了不同糖浓度和冷藏时间以及熊蜂取食和自然放置两个处理的糖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预测最优饲料糖水制备及保质方案。结果表明:加热煮沸后灌装冷藏的糖水中检出细菌,其中大肠菌群每100 g30 MPN(most probable number),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糖浓度、冷藏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糖水中的菌落总数(P0.01);55%的糖水中菌落最少,与60%的糖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3个浓度(P0.05)。糖水在4℃保存96 h,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而后增长;60%糖溶液冷藏96 h菌落总数最低,但与55%糖水冷藏48 h及60%糖水冷藏72 h差异不显著(P0.05);熊蜂取食后糖水中的菌落总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且增长速度更快。说明加热煮沸冷藏对熊蜂饲料糖水有保鲜作用,60%糖水4℃保存96 h为最佳方案,但熊蜂取食可加快糖水变质速度,饲养中要根据糖浓度选择合适的冷藏及更新时间。  相似文献   

7.
蜂群用1:1糖水奖励饲喂,能促进蜂王多产卵,使繁殖速度加快;生产蜂王浆时奖励饲喂,可使蜂王浆高产.但奖饲要天天进行才有效.这对养蜂员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8.
熊蜂(Bombus lucorum)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国内捕获野生的熊蜂(B.lucorum)蜂王,调查发现其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7.61%,死亡率为0.61%。在饲养过程中,感染严重的蜂王大多未能产卵就死亡,有的即使产了卵不久也便死亡;中度感染的蜂王大多推迟产卵;轻度感染的蜂王同健康蜂王一样能正常产卵。从熊蜂(B.lu-corum)蜂王提取的微孢子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卵圆状,带有蓝色折光;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表面较光滑,未发现任何特征型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10.
周年人工繁育熊蜂最困难的时候是年轻蜂王创建新的蜂群。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温度梯度和诱导方法促进蜂王建立蜂群。B.terrestris在温度为28-29℃,采用bbP诱导方法,生产效率最高,成群率在50%以上,在没有bbp的情况下,用(YDQ+1btW)诱导方法成群率也在30%以上,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绿原酸和竹青素为添加剂,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绿原酸和竹青素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体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竹青素、绿原酸对红白锦鲤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Diet 4(竹青素/绿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6%、0.03%)饲料组红白锦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且Diet 4饲料组红白锦鲤肝体指数为1.57,属于锦鲤正常范围;TG、TC、LDL-C含量最低值、HDL-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Diet 2(竹青素/绿原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04%、0.06%)饲料组,且该组红白锦鲤体色得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生长性能、血液及体色指标来看,饲料中添加竹青素和绿原酸分别为0.04%、0.06%时,可以提高红白锦鲤生长性能,促进红白锦鲤增色。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换王法曾登载于《中国养蜂》1 996年第 4期 ,今年第 4期上赵国英先生文章又推荐此法。几年来笔者先后用老蜂王 ,新蜂王 ,处女王进行试验 ,接受率达 1 0 0 % ,而且产卵王诱入后 3日内便可正常产卵 ,方便快捷。其方法是在一杯中放入 2 5克的蜜水 ,将新蜂王放在蜜水中沐浴 ,待新王奄奄一息时 ,取出原群老王 ,捞出蜜中新王 ,蜜水倒在框梁和蜜蜂身上 ,并将新王放在群中 ,盖上箱盖即可“独特的换王法”妙$沈阳铁路局丹东线路大修段!118000@张兴绵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多次使用杀螨剂防治蜂螨,对蜂王繁殖的影响。这项科研于1984年在吉尔吉斯畜牧科学研究院养蜂场进行。预先把相同的蜂群编成6组,每组3群蜂,蜂数、饲料和蜂螨感染程度相同。试验群全部为无王群,即是准备诱入产卵王的分出群。选用蜂王的最低重量为215毫克,蜂王接受成功后,在第2~3昼夜开始产卵。在第1组,所诱入的蜂王是由未用杀螨剂的哺育群所哺育的,此组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选择初始体质量为(98±0.00 g)的草鱼7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以商业实用饲料配制对照饲料HP,在对照饲料中提高脂肪含量并分别添加0.1%、0.2%2种不同发酵中草药A和B,配制试验饲料HA1、HA2、HB1和HB2,进行为期6周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草药对草鱼存活率、增重率和摄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中草药有提高试验过程中草鱼存活率的作用且HA1组最高;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草药组肝体比显著降低,脏体比升高,脂体比也显著升高;各组之间肠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差异。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 d后,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中草药组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HA2组在第2天后累计死亡率趋于稳定且最低。说明发酵中草药可以添加到草鱼饲料中。  相似文献   

15.
进行不同性状育王群培育蜂王王台接受率和蜂王初生重试验,了解不同体色育王群培育蜂王的接受情况和蜂王初生重。采取3个不同育王群在单式和复式移虫前同时不涂抹蜂蜜和蜂王浆、涂抹蜂蜜或蜂王浆王台的接受率和蜂王初生重。结果显示涂抹蜂蜜(70.00%)和蜂王浆(86.67%)对王台接受率影响不显著(P=0.276),不同性状的蜂群培育王台接受率没有差异(R114号=75.00%,R93号=67.04%,R18号=76.48%,P=0.683),蜂王的初生重也没有显著的差异(W114号=0.1987g,W93号=0.1831g,W18号=0.1909g,P=0.203)。此结果说明对王台涂抹蜂蜜和蜂王浆不会提高王台接受率;不同性状育王群对蜂王的初生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及饲料搭配对台湾鳗鳅仔鱼生长速度、存活率的影响,研究设置1~5次/d的不同投喂频率试验和用6种不同饲料搭配组合(人工饲料组、人工饲料+破壁酵母组、人工饲料+EM菌乳液组、去壳丰年虾虾卵组、虾卵+破壁酵母组、虾卵+EM菌乳液组)投喂的生长试验,试验期为20 d,对试验鱼初始体长、终末体长、终末体重和存活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台湾鳗鳅仔鱼的生长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存活率则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投喂频率为2次/d的存活率最高,为62.0%,投喂频率为5次/d的存活率最低,为40.0%。人工饲料组的台湾鳗鳅仔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最低,终末体长、体重分别为0.81 cm、0.004 g,存活率只有40.0%;去壳丰年虾虾卵+EM菌乳液组的生长速度、存活率最佳,终末体长、体重分别为1.3 cm、0.011 g,存活率高达60.0%。说明采用去壳丰年虾虾卵、人工饲料、EM菌乳液组合,按照3,4次/d投喂,台湾鳗鳅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欧洲熊蜂蜂王体重和日龄与蜂王交配成功率的关系,本实验按照雌雄比1∶2在人工交配笼中投放欧洲熊蜂蜂王和雄性蜂,观察3d、4d、5d、6d、7d的处女王与性成熟雄性蜂交配率,同时分析不同体重对熊蜂蜂王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出房日龄熊蜂蜂王交配前的潜伏时间不同(以蜂王进入交配笼到开始与雄性蜂交配为潜伏时间,此阶段称为潜伏期),出房3d潜伏时间为31.25min,出房7d为10.55min,潜伏时间随蜂王日龄的增加而减少,但交配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交配率随蜂王日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出房3d交配率为24.44%,4d为28.89%,5d为40%,6d为57.78%,7d为71.11%。此外,试验表明,体重大的蜂王交配成功率越高,潜伏时间越短,但蜂王是否能够成功交配与其交配前后体重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知,不同日龄的处女王和性成熟雄性蜂交配过程中,蜂王交配成功率随日龄增加而增高,而潜伏时间逐渐缩短。交配过程中雄性蜂具有性选择的交配行为,雄性蜂更倾向与体重大的蜂王交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对初重(0.44±0.10)g红笛鲷幼鱼的存活率、生长(体长、体重和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肌肉成分和肝指数的影响。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蛋白质设48%、51%和54%三个水平,脂肪设9%、12%和15%三个水平,共9组。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4%和12%时,红笛鲷体长、体重和增重率达到最大值,而饵料系数最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1%和9%时,红笛鲷的体蛋白蓄积量最高,而体脂含量最低。从增重率、饵料系数和鱼体品质综合考虑,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量为54%和12%。  相似文献   

19.
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是我国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该种熊蜂在陕西榆林地区1年1代,以蜂王休眠方式越冬。3月底、4月初越冬蜂王出蛰,2周以后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第一批工蜂开始出房,7月上旬雄蜂开始出房,7月中旬子代蜂王开始出房,7~8月新蜂王和熊蜂交配,9月中、下旬母群熊蜂自然解体消亡,10月上旬左右,天气逐渐变冷,交配后的蜂王开始在地下洞穴内休眠越冬。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资源,采用消化试验研究了小龙虾对8大类共计30种饲料的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并采用稻田养殖模式生长试验研究了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均较高的土豆、红薯、黄豆、黑米、猪肝和草鱼肝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小龙虾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日摄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配合饲料类、水果类、谷类、根茎瓜类、豆类、叶菜类、野草类;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率由高到低则依次为水果类、根茎瓜类、动物类、谷类、叶菜类、配合饲料类、豆类、野草类。结果表明:土豆组、红薯组和黄豆组小龙虾存活率均在90%以上,而猪肝组和草鱼肝组存活率则低于80%;土豆组小龙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其次为黄豆组,且二者均显著高于红薯组、黑米组、猪肝组和草鱼肝组(P0.05);黄豆组小龙虾含肉率最高(20.88%),草鱼肝组则最低(16.83%);小龙虾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以黄豆组最高、猪肝组最低,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黄豆组小龙虾肠道组织结构及肌纤维密度均较好,而草鱼肝组则均相对较差。黑米组小龙虾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7.70%),黄豆组其次(6.08%)。综合来看,黄豆、土豆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