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山东省在木蠹蛾的研究中,对防治技术作过一系列试验,包括对幼虫的化防、生防和对成虫的灯诱、性诱等。我们认为,对于木蠹蛾的防治,不仅要着眼于幼虫,更应该重视对成虫进行诱杀,方可达到治本之目的。关于诱杀成虫,在我们过去的试验中,曾用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东方木蠹蛾(H.orientalis stgr.)及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的活雌虫诱捕雄虫,均有作用,以蒙古木蠹蛾效果最佳,在性诱高蜂时,用1头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点,定期野外观察,对黄栌丽木虱的危害、生活史、习性及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掌握黄栌丽木虱发生规律,根据害虫为害时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粘虫板对葡萄园内的葡萄斑叶蝉成虫黄板诱杀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黄板的诱杀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冀林黄板每天每板平均诱虫量为48.5头,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黄板,市售黄板和自制黄板。北向黄板诱虫量与南向诱虫量有显著性差异。黄板悬挂高度10 cm为宜。密度30~40块/667 m2,即可达到控制葡萄斑叶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栌丽木虱是危害黄栌的一种主要害虫,世代多,数量大,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给香山红叶造成很大危害。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虫害,为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甘南林场进行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成虫期有3个诱捕高峰期,即6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下旬;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1.2~1.6 m,以0.2 hm2挂1只诱捕器效果最佳,诱杀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承德市栎纷舟蛾大面积发生危害,该研究在栎纷舟蛾成虫羽化盛期使用4种诱虫灯,采用不同诱虫方法诱杀成虫。发现相较于其他方法,利用高压钠灯诱杀栎纷舟蛾成虫,在承德地区的应用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7.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使用性引诱剂对净月潭林区的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tsh进行了监测与防治,结果表明成虫的发生期为6月4日,羽化高峰在6月6日,羽化末期为6月18日.3种诱芯的诱捕器均能用于监测兴安落叶松鞘蛾成虫发生动态.在防治方面,130 μg剂量的自制橡胶塞诱芯诱捕器对该虫的诱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五加异个木虱是危害短梗五加的专食性害虫,为掌握该害虫越冬代成虫的田间动态和防治技术,使用不同手段处理地面并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捕成虫。结果显示:与未悬挂粘虫板的地块相比,悬挂粘虫板的自然状态、清理地面、覆盖地膜3种处理地块五加异个木虱虫瘿数量分别降低82.23%、93.19%、98.50%;在悬挂粘虫板的3种处理中,以覆盖地膜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建议于越冬代成虫活动前,在田间清理地面枯枝落叶并覆盖地膜,以实现五加异个木虱的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连续5年采用黑光灯诱蛾、糖醋液诱蛾、室外养茧和田间观察等方法进行柿举肢蛾测报研究。结果表明:黑光灯测报方法简便易行,测报结果准确,而且黑光灯具有诱杀柿举肢蛾成虫的作用。在采用黑光灯诱蛾测报的发生期适时防治,好果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五加异个木虱是短梗五加的专食性害虫,控制五加异个木虱的危害是保证短梗五加产量增长和品质提高的必要条件。文章综述了五加异个木虱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成虫寿命和产卵规律以及农业防治、粘虫板诱杀、化学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对五加异个木虱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虎尺蛾Xanthabraxas hemionata(Guenee)在岳西县危害綟木Lyoniaovalifoia var.elliptica等,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期可用灯光诱蛾,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6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 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耐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从而阻止病菌的扩展,但大部分健康的导管仍然可以维持植株正常的水分运输.虽然导管的阻塞具有致萎作用,但不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介绍了华北落叶松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该林区落叶松鞘蛾和高山扁叶峰的危害情况,总结了悬挂诱捕器、设置信息干扰器、烟雾防治等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和黄绿板诱杀成虫、人工挖除蜂蛹、烟雾防治、无人机飞防等高山扁叶峰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达 《沙棘》2004,17(2):11-13
沙棘木蠹蛾(Holcocelus vicarius walker)是目前沙棘林区主要蛀干害虫,造成沙棘大面积死亡。该虫2年1代跨3个年度。其防治方法主要用磷化铝堵塞虫孔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杀初孵幼虫及灯诱、性诱、人工捕杀等实行综合治理,效果可达90%以上。文中还记述了沙棘两种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与沙柳木蠹蛾在幼虫与成虫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便于在防治工作中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右玉沙棘木蠹蛾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现状,利用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开展监测试验,并与2006年至2009年间的监测数据相比。结果表明,2006年至2009年沙棘木蠹蛾发生程度大幅度上升,而到2019年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的监测和诱集效果明显,优势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5—2016年连续2 a在同一侧柏幼龄林内开展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试验,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诱集量呈多峰动态变化,诱集量与温度显著相关,并建立了双条杉天牛诱集日累积百分率与温度回归方程。连续2 a的饵木诱杀减少了天牛种群数量,降低了被害株率,证明饵木诱杀法既可监测天牛成虫羽化期种群数量变化,又可作为一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属河北分布新记录种,在河北承德1a发生1代,以卵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Engl.)的枝桠等处越冬.4月下旬黄栌发芽、现蕾期为卵孵化盛期,5月初90%以上的卵孵化,5月中旬大量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大量成虫...  相似文献   

19.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炜 《中国森林病虫》2002,21(Z1):54-54
我省部分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于2 0 0 1年进行了“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试验点设在我省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根据河南汤阴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要求 ,每个点在马尾松纯林布灯 3盏。灯设在山顶上 ,挂灯高度 1 5~ 2m ,每晚 7点开灯 ,早上 6点关灯 ,关灯后及时清点诱集的马尾松毛虫成虫数量 ,并将其记录在表格内。诱杀结果见表 1。表 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马尾松毛虫结果地点 越冬代日期诱蛾数第 1代日期诱蛾数第 2代日期诱蛾数于都 0 4 2 3— 0 5 …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为木瓜的主要害虫,在南京一年发生5—6代,其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通过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试验表明,用性信息素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效果好,既可做测报手段,又可做为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