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寅良  徐永 《核农学报》1988,2(4):219-225
研究了35_(S-)甲胺磷农药在稻-萍-鱼模拟共生体系中的残留及其消失动态,结果表明:每亩每次喷洒50g50%甲胺磷乳油(1000倍稀释液),早稻2次,晚稻3次。最后1次喷药时间分别在早稻收割前35天,晚稻收割前30天。甲胺磷在早、晚稻糙米中的残留量都在0.05ppm以下;在尼罗罗非鱼体内检出0.5ppm左右的甲胺磷;晚稻收获时,在水、土和萍中都未检测到甲胺磷。低于FAO/WHO推荐值:大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78ppm,鱼体中的MRL2.3ppm。 ~(35)S-甲胺磷在模拟共生体系中按指数回归消失,它在萍、水、鱼和稻草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25、2.8、6.2和2.2天。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毒氟磷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代谢特征,并深入认识毒氟磷的安全性和膳食风险,本研究选择白羽产蛋鸡为试验对象,[噻唑基-2-14C]-毒氟磷为同位素示踪剂,研究了毒氟磷在产蛋鸡体内的排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毒氟磷在产蛋鸡体内排泄水平高,首次给药24 h后即排泄出当日给药量的82.04%,连续给药7 d后的累计排泄率为82.24%。毒氟磷在组织中的总残留仅占引入量的3.81%,其中胃中残留量占比相对最高,占引入量的2.14%,而肺、肾、脂肪、胰腺中的放射性残留量均不超过引入量的0.01%,膳食评估结果表明在上述内脏组织中的毒氟磷残留无膳食风险。蛋、肌肉、心、脑、脾、卵巢等组织中未检测到放射性残留。本研究为科学评价毒氟磷在家禽中的安全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五组四周龄公鸡的饮用水中投放氯化汞,使含汞离子(Hg~(2+))浓度为0或500毫克/升,暴露时间分别为3、6、9、12和15天。在前三天内,鸡的生长速度、食欲及饮欲都降低。试验组鸡的死亡率增高。在试验的三天内,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容积和血红蛋白量升高,而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却下降。投喂汞对细胞血红蛋白平均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一号是一种性能较优越的人工合成激素,它能通过干扰昆虫的蜕皮生理过程,抑制内表皮中几丁质的合成而使昆虫致死。本剂通过接触作用可对斜纹夜蛾3、4龄幼虫产生效应,效应强度与试液浓度成正比。试验采用200ppm, 150PPm, 100ppm, 50pmp几种浓度均达显著水平,其累计死亡率分别:3龄幼虫为94.28%,85.71%,85.71%,68.57%,4龄幼虫为95.71%,94.29%,90.00%,71.43%,从经济和达目的效应的原则,可选定l00ppm为合适浓度。经处理后的个体表现出头胸部能蜕下旧皮,腹部不能蜕皮,新皮白色透明柔软状,轻触便破裂流液;低龄幼虫经处理后完全不能蜕皮,活动及取食减退,虫体缩小;有些个体处理后能蜕一次皮,以后虫体缩小,表皮干皱,在蜕皮过程中死亡。经处理的新皮体壁几丁质含量减少,失去弹性呈破烂状。切片镜检的正常幼虫体壁分层结构清楚,表皮层与细胞层不分离,内表皮较厚,而蜕皮过程中死亡的幼虫对应部位体壁内表皮变薄,上表皮和冲表皮皱缩重叠,表皮与细胞层呈分离状。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研究了分子氢对不同生长条件下三种红萍:细绿萍(Azollsa filiculoides),卡洲萍(Azolla caroniana)和小叶萍(Azolla microphylla)的固氮活性的支持作用,结果表明,在5000—20000lx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子氢对红萍固氮活性均有支持作用,当光照强度为10000lx时,10%的分子H_2可使红萍的固氮活性增加30—80%,在5000lx弱光条件下,相同浓度分子氢使红萍固氮活性增加的幅度比10000lx光照时大。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大叶萍的固氮活性较高,分子氢对其固氮活性的支持作用也较强,说明了在萍藻共生体系中,光能利用、固氮效率与分子氢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同时,分子氢对于红萍固氮活性受尿素毒害所致的抑制也有减慢作用。在培养液中尿素浓度超过5ppm时,红萍的固氮活性受到抑制,当尿素浓度达到50ppm时,其固氮活性抑制率达50—60%,但20%的分子氢可使其固氮活性恢复到正常培养下的70%以上。在一定的尿素浓度范围内,红萍固氮活性受抑程度愈大,分子氢对其减慢的作用也愈强。  相似文献   

6.
污染食物喂养实验中铜对白符跳毒性的连续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勇  骆永明  柯欣  田晔 《土壤》2011,43(5):776-780
土壤弹尾目昆虫是土壤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在污染环境的生态评估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的污染食物喂养实验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F.candida成虫无死亡,生长率和繁殖率随着酵母食物中Cu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21天生长率:R2=0.930 2,F1,7=25.2,p<0.01;繁殖率:R2=0.945 9,F1,7=17.2,p<0.01),暗示F.candida生长率和繁殖率是相对死亡率更敏感的指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指标参数。在较高Cu暴露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F.candida的生长率相对对照降低更加明显(p<0.01),说明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一样对F.candida的生长有明显的负作用。F.candida产卵时间相对对照发生了延迟现象(F1,7=3.69,p<0.05)。F.candida体内Cu的积累与食物中Cu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在高的Cu暴露浓度下,F.candida体内Cu的积累可以达到较高的程度,说明F.candida可能对Cu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这些可能是培养皿食物暴露实验中导致F.candida成虫的生长率和繁殖率明显降低以及F.candida产卵时间发生延迟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活污水进行养殖的目的在于处理生活污水使其达到允许排放标准,同时利用污水中的养分生产出有用的产物。养殖产品中不能含有超过允许残留量,致病菌或病毒类。Buras(1980)报导养殖在污水中的鱼体内蓄积粪源菌量可达超阈值浓度(104/me~(-1)),鱼肉内也达可检出量。尽管目前用养殖办法完全去除污水中的细菌、病毒及重金属的效果尚未达到,但了解在污水养殖条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不同供Fe水平对玉米幼苗Fe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0~ 0 .10 μmol/LFe浓度内随Fe浓度的增加而玉米茎叶鲜物质量渐降 ,不服从矿质营养的报酬递减律 ;而 0 .10~ 10 0 μmol/LFe浓度内随Fe浓度的增加而玉米茎叶鲜物质量渐增 ;玉米根则以 0 .0 1μmol/LFe浓度处理生长量最小。 0~ 1μmol/LFe浓度内随Fe浓度的增加而玉米茎叶Fe含量渐降 ,叶片黄化渐重和叶绿素含量降低 ,尤以 1μmol/LFe浓度处理叶片黄化最重 ;1~ 10 0μmol/LFe浓度内随Fe浓度的增加而玉米叶片Fe含量渐增 ,且叶绿素含量亦增高。根内Fe含量的变化呈相同趋势 ,但致根Fe含量最低的营养液Fe浓度低于致茎叶Fe含量最低的营养液Fe浓度。而低量供Fe对玉米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和NO-3 N含量及总Fe吸收量均比完全不供Fe处理的危害更重  相似文献   

9.
肥液浓度对不同形态氮素在土壤中运移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肥液(尿素)浓度影响下土壤湿润体中不同形态氮素的运移转化规律,选取黏壤土和砂壤土作为肥液入渗试验供试土壤,量化分析肥液浓度对土壤累积入渗量和不同形态氮素在分布和再分布过程中运移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入渗时间内土壤累积入渗量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Kostiakov公式的入渗系数与肥液浓度呈现线性关系,建立并验证了考虑肥液浓度影响的土壤累积入渗量估算公式,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均8.0%;入渗结束时,土壤湿润体相同位置处的尿素态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均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NH_4~+-N主要分布在土壤湿润体深度20 cm以上,尿素态氮和NO_3~--N含量随着湿润体深度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体中尿素态氮含量随再分布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减小趋势,且黏壤土和砂壤土湿润体中的尿素态氮分别在再分布5,3天时基本水解完成;NH_4~+-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黏壤土湿润体中的峰值约出现在再分布3~5天,而砂壤土约在再分布3天;黏壤土湿润体中NO_3~--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峰值约在5~10天,而砂壤土中NO_3~--N含量在再分布10天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研究结果为农田灌溉施肥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A对高脂饲喂小鼠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维生素A(VA)对高脂饲喂条件下小鼠(Mus musculus)肝脏中脂肪降解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探索其是否可促进小鼠体内脂肪降解及胆固醇清除。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高脂饲喂小鼠肝脏中脂滴分布;利用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肝脏各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第1~3天VA处理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第4、9、27天,VA处理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皮下脂肪(0.1890&#177;0.0056)g与腹膜下脂肪垫(0.3862&#177;0.0053)g重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0.2620&#177;0.0020)g与(0.4867&#177;0.0052)g重量(P〈0.01);切片观察肝脏充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VA处理组小鼠肝脏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SR-BⅠ)、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解酶(T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处理组小鼠血清胆固醇(CHO)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HO及HDL-C浓度(P〈0.01)。说明VA可通过SR-BⅠ促进脂肪降解和血清中HDL-C清除。  相似文献   

11.
钱泽澍  闵航  莫文英 《土壤学报》1985,22(2):144-149
本试验观察了在杭州生态条件下土壤中不同NH4+-N水平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NH4+-N肥在一定时间内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施用量越大,其抑制作用越严重。土壤速效氮浓度与水稻根际固氮活性之间呈高度(或中度)负相关,不同生育期两者的相关系数r值在-0.4288—0.9945之间。2.土壤速效氮对水稻土柱固氮活性抑制的起始浓度为20ppm。3.NH4+-N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的抑制时间随施用量而不同,低氮区在20天左右,中氮区和高氮区在25—30天左右。此后施氮区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化感物质阿魏酸对小麦幼苗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化感物质阿魏酸(FA)在0.25mmol/L、2.50mmol/L浓度下对小麦幼苗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培养液中剩余阿魏酸量,结果表明,在2.50mmol/L处理的培养液中剩余阿魏酸量在3-10d内下降最快,14d后98%以上阿魏酸消失。不同浓度阿魏酸对小麦幼苗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表现为0.25mmol/L与对照差别不大,2.50mmol/L样品中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在小麦体内大量积累,反而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诱导脱落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稻田磷素流失潜能及其水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色土稻田田面水和土壤样品磷素的分析,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田面水磷素含量和土壤磷素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田面水磷浓度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水稻移栽后的2周内应禁止排水,这期间水稻的水分管理应采取浅水灌溉栽秧、浅水返青。田面水TP和DP浓度随时间(x)的变化呈极显著的对数(y=a.ln(x)+b)下降规律,可通过对数方程推算对环境影响小的排水时间。在水稻移栽后第36天和第86天总磷流失负荷分别为124~501g/hm2和40~211g/hm2。稻季施磷肥会造成对地下水体的污染,且田面水中磷浓度较高一直持续40天左右,稻田磷肥大量径流流失也主要发生在这一时期,要加强这期间的田间管理,并收集稻田的排水用于后期灌溉稻田。  相似文献   

14.
母鸡静脉注射溴苯磷[0-(4-溴-2、5-二氯苯基)0—甲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产生母鸡与口服或皮下注射相同的延迟性神经毒作用。静脉注射时出现的运动失调所需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为2lmg/kg,比口服的 ED_(50)数值低十分之一。在事先用物质代谢酶诱导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处理过的母鸡血浆里,溴苯磷的生物半衰期发生显著改变。对照组母鸡血浆里溴苯磷的浓度下降,第一期半衰期为36.0分钟。在事先用 PB 处理过的母鸡,它的血浆里溴苯磷的消失至少要包括两个指数相(Exponential phases),而第一相和第二相的半衰期分别为20分钟和140分钟。在按体重静注溴苯磷40mg/kg 的母鸡里,事先用 PB 处理过的运动失调发生率为8/18(出现症状的鸡数/试验鸡数),没有事先用 PB 处理过的运动失调率为19/19。由此看出,苯巴比妥能显著减少延迟性神经毒中毒症状的发生率(P<0.01)。事先未用 PB 处理过的母鸡,在静注溴苯磷40mg/kg 以后,致使组织里的水平,也包括脑和脊髓组织里的,下降59—69%。结果表明 PB 对延迟性神经毒的保护作用与靶组织里的溴苯磷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娟  韩东  米思  李侠  张春晖 《核农学报》2020,34(1):94-103
为研究酱卤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贡献程度,以北京地区老字号酱卤牛肉(稻香村、天福号、月盛斋、东来顺)为研究对象,探究各酱卤牛肉产品中风味物质的组成、质量浓度及整体贡献,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京地区老字号酱卤牛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酱卤牛肉产品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气味活性物质(OAV ≥1)12种,分别为庚醛、壬醛、肉豆蔻醛、桉叶油醇、芳樟醇、(-)-4-萜品醇、L-α-松油醇、α-松油醇、草蒿脑、茴香脑、1-甲基萘、2-戊基呋喃,被确定为主体风味物质。因具有相对较高的OAV和特殊风味,壬醛、桉叶油醇、芳樟醇、草蒿脑、茴香脑被认定为北京地区老字号酱卤牛肉的特征风味物质,酮类、酯类和部分醇类为修饰风味物质。对12种气味活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酱卤牛肉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可明确区分其整体风味情况;气味活性物质可聚为4类,其分别来源于原料肉中脂肪的氧化降解、美拉德反应,以及香辛料的添加等。本研究结果为酱卤牛肉产品的风味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与秸秆还田配施(NPKS)的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NPKM、NPKS施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灌浆期小麦群体的冠层温度和拔节期、灌浆期群体内地表温度,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温度影响依次为NPKMNPKNPKS。小麦灌浆期,2014年NPK、NPKM、NPKS处理的冠层温度比CK处理低3.53~4.04℃;小麦拔节期,NPK、NPKM、NPKS处理的群体内地表温度比CK处理低10.56~11.78℃(2013年)、0.41~4.60℃(2014年),灌浆期比CK处理低8.32~11.14℃(2013年)、6.79~9.30℃(2014年)。此外,平衡施肥措施对群体内环境CO_2浓度有一定的调节效果,对群体内相对湿度调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1a生葡萄植株“红提”为试材,在Venlo型试验温室内进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双因素区组试验。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分别为正常灌溉量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轻度水分胁迫W2(60%~70%)、中度水分胁迫W3(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W4(30%~40%);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1.5倍推荐施氮量(N1,25.5g plant-1)、正常推荐施氮量(N2,17g plant-1)、0.5倍推荐施氮量(N3,8.5g plant-1)和不施用氮肥(N4,0g plant-1)。每10d观测一次植株体内氮浓度和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利用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植株在一定生长时期内所获最大生物量时对应的最小氮浓度值即临界氮浓度(Nc)构建葡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氮素吸收模型(Nupt)和氮素营养指数模型(NNI),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氮营养状况进行定量诊断。结果表明:设施葡萄植株临界氮浓度与地上部生物量存在幂函数关系,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葡萄植株临界氮浓度值增大,氮素吸收量及地上部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在W1、W2水分条件下,葡萄植株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W3和W4处理葡萄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相同水分条件下,氮浓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葡萄生长进程而降低;利用Nupt和NNI模型可对植株体内氮营养元素亏缺与否进行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8.
陈祖义 《核农学报》2004,18(1):36-42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的 5种水生生物、4种陆生食用植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 3) 14 7Pm、14 1Ce、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 ;( 4 )一次性腹腔注射2 0 0mg·kg-1的Ce和Nd对小鼠性腺激素 (睾酮或孕酮 )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 2 0 0和80 0mg·(kg·d) -1的Ce随饲料摄入对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本文从稀土的环境累积影响、与“环境优先污染”的类似性、动物脏器组织中的选择性蓄积效应及其天然放射性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并就稀土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小丰  任慧  许凤  王靖  孙朦  王鸿飞 《核农学报》2020,34(5):1028-1037
为考察辣木叶黄酮对采后金桔青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意大利青霉菌为试验菌种,采用体外平板接菌试验和体内损伤接种试验研究辣木叶黄酮对金桔果实采后青霉病的抑制效果及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辣木叶黄酮对意大利青霉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4.00和8.00 mg·mL-1。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辣木叶黄酮会引起意大利青霉菌菌丝体的扭曲,明显改变青霉菌菌丝的形态,而胞内超微结构显示辣木叶黄酮会破坏其膜结构和细胞器,导致胞内内容物外流,胞内空洞化,进而引起菌体死亡;损伤接种结果表明,辣木叶黄酮处理可显著降低金桔的病斑直径并保持金桔硬度(P<0.05),同时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相关防御酶的活性,使果胶酶保持较低的活性,增强果实的抗病性。本研究结果对辣木叶黄酮在柑橘类水果采后贮藏保鲜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培育耐草甘膦的水稻新品种,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高水稻产量,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实验室鉴定的方法,对84份来自辐照+EMS诱变后再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材料进行耐草甘膦特性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在三叶期喷1 mg·m L~(-1)草甘膦时都能存活,无明显药害症状,药害级别为1~2级;在草甘膦浓度为2 mg·m L~(-1)和3 mg·m L~(-1)时,这些材料对草甘膦的耐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其中CA11和CA21的存活率较高,为83.3%;草甘膦浓度为4mg·m L~(-1)和5mg·m L~(-1)时,植株大部分严重萎缩,甚至整株死亡,药害级别为5级。P15/浙粳//P12组合系列的水稻材料对草甘膦的耐性明显高于其它组合材料,可正常成熟结实,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耐草甘膦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