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效达到71.41%。且对水稻品质没有影响。1目的探讨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稻瘟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开发田间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应用作物和防治对象水稻稻瘟病3试验示范设计和要求3.1示范处理3.1.1 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克/亩面积:10亩3.1.2空白对照面积:0.5亩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中,稻瘟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要达到绿色植保的要求,尽可能不用化学防治,两年的试验示范证明,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穗颈瘟符合绿色植保的要求。水稻破口初期和齐穗期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0g/hm2各喷施一次,预防穗颈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比化学农药20%异稻.三环唑防治效果还稍胜一筹,可以在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生长安全,防治穗颈瘟效果较好,其中破口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300mL/hm2+有机硅助剂处理防效最高,达84.1%;破口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225mL/hm2+有机硅助剂处理产量最高,达9321.0kg/hm2。  相似文献   

4.
<正>本试验是通过示范,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稻生长安全,防治穗颈瘟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有机硅助剂破口前7天喷施20ml/亩防效最高,达84.1%,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有机硅助剂破口前7天和齐穗期各喷15ml/亩的处理产量最高,达621.4 kg/亩。本试验是通过示范,了解1000亿芽孢/克的枯草芽孢杆菌的  相似文献   

5.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活芽孢/克) 与常规对照4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对比,评价试验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95.28%,比对照区防效81.15%提高14.13%;667m2产量385.76kg,比常规用药40%稻瘟灵对照区667m2产量345.69kg,增产40.07kg,增产率10.39%。667m2减少施药用工10元,667m2增加经济效益94.14元。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活芽孢/ g)10g兑水50kg于稻瘟病发生初期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WP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该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00亿芽孢/g枯草芽倍液WP 3000倍液的防效较好,叶瘟防效为91.8%,穗瘟减退率为96.6%,其用量低,对田间环境影响小,经济实惠,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叶瘟和穗瘟药效试验可以看出,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水稻叶瘟和穗瘟方面均表现突出,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而近年来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三环唑表现一般,由此推断稻瘟病菌已经对以上3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以后的水稻生产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和多抗霉素等微生物制剂,并做好药剂交替使用,同时防止造成病菌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一、示范目的通过试验,探讨枯草芽孢可湿性粉剂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并观察该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二、示范药剂1、示范药剂名称(商品名、中文通用名):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克/亩。2、对照药剂名称(商品名、中文通用名):25%使百克乳油50ml/亩,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三、示范作物及防治对象1、示范作物:水稻,品种龙稻7。2、防治对象: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笔者所在研究室前期从水稻不同生境中分离到的9株芽孢杆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种子发芽率、幼苗建成(苗长、鲜质量)为指标,结果表明除了枯草芽孢杆菌BGW9,其余芽孢杆菌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BT16、高地芽孢杆菌BYW11、蜡质芽孢杆菌JGN15、地衣芽孢杆菌JJN9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而枯草芽孢杆菌BT6、蜡质芽孢杆菌JJN2、高地芽孢杆菌BYW11、枯草芽孢杆菌BGW9能显著提高幼苗鲜质量.在离体叶片上接种稻瘟病病菌评价其抗病性,研究发现高地芽孢杆菌BJW25、高地芽孢杆菌BYW11、蜡质芽孢杆菌JJN2、枯草芽孢杆菌BGW9的防治效果可达92%以上.根据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及稻瘟病防治综合测评,高地芽孢杆菌BYW11、枯草芽孢杆菌BGW9可作为防病促生菌进一步研究,为芽孢杆菌后续开发成生物肥料、生防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降低水稻品种放开后部分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不足可能产生的风险,特进行了5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40%稻瘟灵乳油120 mL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优,药后30 d的防效为87.89%;生物药剂6%春雷霉素水剂和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与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和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两种化学药剂相当,因此,在这两种生物药剂开展水稻绿色生产时可使用。  相似文献   

11.
贝莱斯芽孢杆菌E69预防稻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水稻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E69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方法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E69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稻瘟病生物防治最常用微生物)菌株E66分离于水稻叶片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菌株E69和E66及其发酵液、无菌上清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拮抗作用,并测试两株内生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孢菌(Fusarium sp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等11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温室条件下检测对水稻叶瘟的预防效果,田间试验检测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预防效果,常规抑菌测试法研究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的工程菌株E69在水稻茎部的定殖情况。结果 菌株E69和E66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温室条件下两个菌株对稻瘟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3.24%和76.57%,对叶瘟的田间预防效果分别为85.97%和79.76%,对穗颈瘟的田间预防效果分别为69.67%和68.82%,E69对叶瘟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穗颈瘟的预防效果与三环唑无显著差异。菌株E69和E66对立枯丝核菌、镰孢菌、番茄灰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叶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E69的拮抗作用明显高于E66。菌株E69和E66能够强烈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E69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5.28%和94.16%,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5.36%和84.31%;E66发酵液对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9.15%和87.38%,无菌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9.65%和72.45%。绿色荧光蛋白GFP78标记后的工程菌株E69在水稻茎部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可以稳定定殖在水稻茎部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结论 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E69是一种潜在的、预防效果明显的生防菌株,具有预防稻瘟病兼防纹枯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稻破口期和齐稳期喷施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了解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对水稻叶瘟病病指防效为43.30%~56.70%,对穗颈瘟病指防效为71.43%~76.50%,增产效果明显,增产5.2%~8.1%.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与查哈阳农场枯草芽孢杆菌试验课题组合作以喷水和100克/亩用量下的2%春雷霉素水剂做对照,试验15克/亩用量下的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较喷水对照组效果显著.较对照区提高产量18.5%,亩增产106.6公斤;与喷眷雷霉素对照组相比效果略好,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2种生物农药(2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与3种常用低毒化学农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组合应用进行水稻稻瘟病防治试验,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3种单剂防治作为常规对照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6种处理药剂组合对水稻稻瘟病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其中2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最高达到80.09%;6种药剂组合与单剂常规处理相比持效性效果均较好,药后14 d药效最大降幅只有2.38%。综合可见,6种药剂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单一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组合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8种药剂防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其中以叶瘟和穗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进行8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乳油1 500mL/hm2、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 000亿单位)180g/hm2、2%春雷霉素水剂1 500mL/hm2、25%咪鲜胺乳油1 200mL/hm2和80%仿大蒜素乳油750mL/hm2对叶瘟、穗瘟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施用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测定出药后21d防效达到84. 88%,收获前5d防效达到83. 9%,对蜘蛛、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无影响,对环境极其友好,建议水稻绿色、有机品牌基地防治穗颈瘟使用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并鉴定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水稻叶片、稻田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68株细菌,其中26株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8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8个代表性的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了强的拮抗作用.选择拮抗性能最强的一个菌株T61,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试验所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对3种主要的水稻真菌病害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黄河稻区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耐高温芽孢菌722株。通过真菌生长抑制试验,获得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菌株27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获得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疑似菌株7株。挑取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1株进行16SrDNA鉴定,将其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枯草芽孢杆菌16SrDNA有99%同源性,判定此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501a。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轻稻瘟病为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残留、环境污染和防治成本,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稻谷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用品种稻瘟病感病程度越高,大田偏重发生至重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搞好品种布局,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流行程度.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采取药剂浸种、药剂浸秧、带药移栽等,可推迟、减轻稻瘟病发生造成的危害.分析关于不同药物施用时间的试验表明,分别于秧苗移栽前3d或移栽大田后10d+水稻破口初期各施1次药的防治效果最好.525 g/hm2 75%三环唑为预防颈瘟最佳用,但从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轻发生地方和轻感病品种,375~450 g/hm2 75%三环唑为宜.4%春雷霉素WP和20%的三环唑WP对叶瘟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4%春雷霉素WP、20%的三环唑WP和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对颈瘟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在每公顷2%·8亿个/g井冈·蜡芽菌SC 2 250 g、1 050和900 g 41%春雷·稻瘟灵WP和450 g 75%三环唑WP 4种处理中,75%三环唑WP预防颈瘟效果最好.1997年以来,全市水稻稻瘟病中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50.0%,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共计少用农药4 523 t,2014年32.7万t稻谷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轻稻瘟病为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残留、环境污染和防治成本,确保水稻和粮食生产、稻谷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品种抗稻瘟性鉴定、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南充市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用品种稻瘟病感病程度越高,大田偏重发生至重发生的概率越大,反之,则越小。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搞好品种布局,能有效降低稻瘟病的流行程度。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采取药剂浸种、药剂浸秧、带药移栽等,可推迟、减轻稻瘟病发生造成的危害。分析关于不同药物施用时间的试验表明,分别于秧苗移栽前3 d或移栽大田后10 d+水稻破口初期各施1次药的防治效果最好。525 g/hm~2 75%三环唑为预防颈瘟最佳用,但从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轻发生地方和轻感病品种,375~450 g/hm~2 75%三环唑为宜。4%春雷霉素WP和20%的三环唑WP对叶瘟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4%春雷霉素WP、20%的三环唑WP和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WP对颈瘟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在每公顷2%·8亿个/g井冈·蜡芽菌SC 2 250 g、1 050和900 g 41%春雷·稻瘟灵WP和450 g 75%三环唑WP 4种处理中,75%三环唑WP预防颈瘟效果最好。1997年以来,全市水稻稻瘟病中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50.0%,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稻瘟病得到有效控制,其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共计少用农药4 523 t,2014年32.7万t稻谷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