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2015—2019年枇杷花果期(11月至次年3月)丽水市太平乡下岙村枇杷基地棚内、棚外农田小气候站数据,与丽水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枇杷低温冻害的发生条件,建立太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最低气温是判断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晴天最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多云天气最低气温日较差减小,阴天最低气温变化趋于平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以1月下旬至2月中旬较为严重,最低气温较低,冻害日数增多;且以棚外低温冻害最为严重,大棚起到了明显的增温效果。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容易发生在高空“两槽一脊”、地面处“L”型高压前底部的天气形势下,可提早采用枇杷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预估枇杷基地棚内、棚外最低温度,提早开展监测预警服务,防御枇杷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2.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冻害风险区划,为江苏枇杷生产科学防御冻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江苏环太湖枇杷栽培区温度条件明显好于沿江和沿海栽培区,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枇杷冻害有减轻的趋势,对江苏枇杷栽培极为有利。但枇杷栽培北延区(南通市北部、盐城市南部地区)的冻害明显重于传统种植区,即便是1988年气候变暖后,冬季冻害仍会频繁发生,因此,该区要尽量引种耐寒性较强的品种,积极营造小气候环境,加强冻害防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枇杷低温冻害风险评估和农业生产布局,对福州地区1961-2016年冬季日最低气温及枇杷冻害等级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福州地区枇杷冻害等级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在枇杷幼果期各种冻害级别出现次数的排序是1月、12月、2月;福州地区各县市枇杷冻害出现日数以西部、西北部最多,中部沿海其次,南部沿海最少。因此,福州西部、西北部县市应减少枇杷种植面积;中部沿海县市应控制种植面积;南部沿海县市应根据山区气温分布规律,调整枇杷品种布局和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4.
简单  陆韬  邵小卫  金杨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7):1482-1486
利用兰溪市枇杷种植重点区域内气象观测站(甘溪、花塘、黄店、穆坞)2020年枇杷花果期(10月至次年4月)气象资料,与同时段兰溪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兰溪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最低气温可以判断出枇杷花果期是否遭受低温冻害及冻害程度,枇杷在不同天气类型下最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单峰曲线,晴天最低气温变幅最大,阴(雨雪)天变幅较小,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基于气象站最低气温建立的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枇杷种植区域内低温情况,预估其冻害情况,从而提早开展相关预报及服务,减轻冻害对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枇杷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枇杷冻害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立地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果实生育期等因子与枇杷冻害关系密切,并分析了冻害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为该地枇杷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枇杷山坡地梯度观测资料和幼果低温箱试验分析,对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日最低气温的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轻度冻害:-2.5℃Tmin≤-1.0℃;中度冻害:-3.5℃Tmin≤-2.5℃;重度冻害:-4.5℃Tmin≤-3.5℃;极重冻害:Tmin≤-4.5℃。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枇杷冻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果实生育期等因子与枇杷冻害关系密切,并提出相应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枇杷为材料,研究双膜大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白天双膜大棚内的气温在25℃左右,明显高于露地气温。棚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3℃,比露地极端最低气温-4.4℃提高了3.1℃,保温效果显著。双膜覆盖期间,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了475.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露地,且棚内枇杷发病率相对较轻。棚内枇杷叶片大而薄,成熟叶片绿色度明显低于露地叶片。棚内枇杷的花未发生冻害,只有极少幼果发生冻害。露地枇杷的花和幼果冻害严重,且以前2批的花和幼果冻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2008年低温暴雪对枇杷北缘地区生产造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长期低温、暴雪天气以及霜冻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产重的影响,特别是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笔者查阅了江苏省气候资料,低温、暴雪及此后的冰冻、霜冻是造成2008年枇杷减产的主要零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张家港市、无锡市、上海市、浙江省余杭市等地的枇杷冻害情况表明:1.低温暴雪天气对2008年的枇杷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品种之间抗毫牲差异明显;3.地形对枇杷冻害影响明显;4.不同管理水平和树势冻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枇杷秋冬开花坐果,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枇杷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2016年1月23—25日我国经历了40年一遇的超强低温,我国浙江、福建、四川等枇杷主产区产量损失达60%~90%,仅有产量是部分晚花所结的果。白肉枇杷较黄肉品种花期早,冻害尤为严重。本文探讨了本次强低温的降温特点、浙江主产区的最低温度,调查了白肉枇杷品种、立地条件、树型、树势对冻害的影响,提出通过春梢摘心、疏早花、强树势延迟花期等白肉枇杷晚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鄂东南枇杷主产区关键生育期的枇杷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首先对2011—2020年枇杷物候期和气象灾害开展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枇杷花期、幼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果实近成熟期热害天气指标;再利用邻近的通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将主产区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延...  相似文献   

12.
枇杷冻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枇杷冻害的发生原因与症状,并从园址选择、选择耐寒品种及砧木、肥水管理、短截修剪、加强气象预报、果实套袋、熏烟、用塑料薄膜大棚防寒、受冻后处理及无籽枇杷的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其冻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枇杷是秋冬开花,继而结果,开花坐果期正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花果易受冻害。花果中以花蕾最耐寒,其次是刚开的花朵,幼果耐寒性最差。据报道,-4℃经2 h,-3℃经4 h,幼果冻死率均在4 0%左右。浙江省温岭市露地栽培枇杷,极易受早春冻害天气影响,种植效益不稳定。为提高枇杷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温岭枇杷产业的发展,我们从2 0 1 3年开始采用连栋塑料大棚栽培枇杷,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白沙枇杷冻害问题,本研究通过增施氮肥调节花性来实现晚花,从而达到有效规避冻害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枇杷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从49.9 mg/kg增加到100.2 mg/kg;增施氮肥后枇杷头性花、二性花、三性花花期均推迟30 d左右,直径≤1 cm幼果比例从37.9%提高到71.7%,枇杷幼果受冻率从55.6%显著下降到13.4%。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可作为枇杷生产上调节花性、有效防冻的主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进行白沙枇杷宁海白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单膜棚内栽培的枇杷只有少量花和幼果受冻,而露地枇杷花和幼果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大棚枇杷着果率比露地栽培明显要高;通过地膜覆盖、套袋,裂果率、果锈率和发病率明显降低,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2018—2020年浙江省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枇杷生育期观测数据及宁波其他枇杷生育期观测点田间调查数据,结合枇杷生育关键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数据,针对低温冻害、暴雨、大风和阶段性高温等气象灾害,统计分析得出枇杷气象灾害指标,并提出相应防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条白沙是淳安县枇杷主栽品种,因其花期早,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软条白沙枇杷产量的制约因子。结合淳安县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地形地势枇杷园2018年1—2月最低温度,调查不同地形地势枇杷园的坐果率,提出从适地适栽、晚花避冻、套袋设施保温等应对低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施栽培可以有效解决火炬枇杷头批果冻害问题,提高枇杷产量、果实品质、提高果品商品率和提早上市。结合笔者实践,着重介绍了火炬枇杷设施栽培表现,从基础建园、土肥水管理、整修修剪、病虫害防治、各阶段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火炬枇杷品种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上海市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丽水山区影响枇杷生长发育的临界气温历史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3—2013年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关键生育期的临界气温,通过多尺度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枇杷生长临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评估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受影响的临界气温分别为-5℃,-3℃和30℃,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成熟期受高温影响的概率增加。枇杷花果期低温从70年代开始,≤-3℃低温日数显著减少,同时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且在21世纪最为显著;枇杷成熟期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年代之后,极端最高气温和≥30℃的高温日数明显增多;由此推测丽水山区枇杷遭受低温冻害的概率在降低,但受到高温热害的概率却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枇杷幼果耐寒性的影响,分别对5年生‘川早枇杷’幼果喷施0、1、5、10、20 mmol.L-1GABA溶液一周后,于人工气候箱-3℃处理24h,研究GABA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使枇杷幼果的REC、MDA含量和冻害指数显著升高,而经外源GABA处理后其REC、MDA含量和冻害指数显著下降。另外,经GABA处理后枇杷幼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较0 mmol.L-1处理显著升高,并与REC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综上,外源GABA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冻害对枇杷幼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20 mmol.L-1GABA处理对枇杷幼果耐寒性的增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