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两种赤眼蜂3个品系进行生物学特性试验,比较了不同湿度下各品系的羽化率、羽化出蜂率及平均单卵羽化孔数,发现不同种型及生态型的赤眼蜂羽化时对湿度的反应不同。螟黄赤眼蜂M-TC品系对湿度要求较高,喜高湿极不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S-TL品系在高湿和低湿下抗逆性较好,松毛虫赤眼蜂S-AC品系在适宜湿度下羽化特性最好,可根据以上特性针对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螟黄赤眼蜂工厂化产品的低温贮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柞蚕卵为中间繁殖寄主的螟黄赤眼蜂产品,在贮存虫态、贮存时间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不同发育虫态在贮存时间上差别明显。综合分析得出,中、长期贮存虫态应以幼虫中期为最佳,贮存时间应限制在40 d之内。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水平,使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本文在室内研究了四种新型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农药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大于对蛹的毒害作用,其中40%氯虫·噻虫胺不论是对成蜂还是蛹的毒性都是最大的,其他3种农药对赤眼蜂相对安全。为以后在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中协调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4.
稻田常用农药对螟黄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利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戊唑醇、烯啶虫胺、亮氨酸、噻虫嗪、溴氰虫酰胺、苏云金杆菌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使用的浓度下,甲氨基阿维菌素、戊唑醇、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对螟黄赤眼蜂的毒性较强,接触6 h后的死亡率均超过96%。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6 h后的死亡率小于20%,与丙酮对照无显著差异。10种药剂处理后,以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羽化率最高,与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存活率为87.13%;其次是苏云金杆菌,处理浓度为25和33.33 mg·L~(-1)时,平均羽化率分别为81.55%和80.17%。亮氨酸抑制剂与烯啶虫胺作用效果相似,平均羽化率分别为25.27%和26.60%;而戊唑醇、噻虫嗪、溴氰虫酰胺及阿维菌素处理螟黄赤眼蜂卵、幼虫和蛹均显著影响蜂的发育,其中,阿维菌素副作用最大,平均存活率仅为7.11%(卵:F10,44=248.16,P0.01;幼虫:F10,44=232.83,P0.01;预蛹F10,44=468.25,P0.01;蛹:F10,44=663.71,P0.01)。  相似文献   

5.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苏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结果发现,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倒6-1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糖区,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全株的防效达到22.28%。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不同发育温度下,对螟黄赤眼蜂3个品系在柞蚕卵上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单卵蜂数和雄蜂率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个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C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均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工厂化大量繁殖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1989年在大豆田开展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试验、示范。放蜂36000余亩,虫卵校正寄生率平均达56.49%,大豆子粒虫食粒率平均降低64.88%。大豆田放蜂以田间食心虫产卵始期开始放第一次蜂为宜,共放蜂三次,各次间隔5~6天,每次放蜂每亩设5个放蜂点,三次放蜂量依次为5000头、5000头和10000头。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不同接蜂倍数下,对螟黄赤眼蜂3个品系在柞蚕卵上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单卵蜂数和雄蜂率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个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C品系的不同接蜂倍数均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工厂化大量繁殖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赤眼蜂及其寄主卵低温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米蛾卵在4℃(±1℃)低温贮存不同时间后,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以及赤眼蜂中期幼虫经低温后的表现。结果表明,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越长赤眼蜂对其寄生量越少,米蛾卵经低温贮存15 d,其被寄生量低于新鲜米蛾卵被寄生量的50%;赤眼蜂低温贮存时间越长,其羽化率越低,低温贮存25 d平均羽化率均低于50%。可以认为,在进行赤眼蜂人工生产时,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 d、赤眼蜂低温贮存不宜超过20 d。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山西省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在满足向日葵螟绿色防控需求方法的同时,针对已有的试验设计方案探讨其合理性、科学性。在山西省闻喜县、曲沃县、夏县开展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粒寄生率达到81.9%,卵粒校正寄生率达到80.5%,平均防效为70.26%,向日葵平均增产率为22.17%。结果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利用螟黄赤眼蜂生物控制向日葵螟为害,在山西省生态环境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新疆特殊农田生态赤眼蜂田间自然扩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新疆棉花、加工番茄等特殊农田生态环境和种植模式下,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田间自然扩散呈现随距离延长、寄生卵量递减的趋势,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玉米田和加工番茄田扩散有效距离为8~10 m,最远扩散15 m,田间温湿度和风向等环境条件对螟黄赤眼蜂田间扩散和寄生影响作用明显,田间温度偏高和相对湿度偏低不利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下风口螟黄赤眼蜂寄生率明显高于上风口.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区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研究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量6×104~8×104头/667m2、放蜂点为3~6个/667 m2,螟黄赤眼蜂最高寄生率达51.49;,累计寄生率为18.67;~44.02;,平均寄生率30.36;,棉铃虫虫口减退率25.3;~64.2;,蕾铃被害减退率46.8;~76.8;,赤眼蜂对新疆棉田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持续放蜂田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化防田,表明持续放蜂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3.
螟黄赤眼蜂人工繁殖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螟黄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我国螟黄赤眼蜂人工繁殖的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括了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内容,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工厂化生产以及提高防治效果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3℃恒温条件下,对非滞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小幼虫期、幼虫中期、老熟幼虫期、预蛹期、蛹初期和蛹中期6个虫态进行了长期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存虫态对其贮存效果有较大影响,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效果最佳,小幼虫期次之。小幼虫期和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期不宜超过60d,其他虫态不宜超过15d。贮存期在20d内,单卵蜂数随贮存期的延长而下降,20d之后单卵蜂数变化基本稳定,小幼虫期贮存单卵蜂数下降较多。贮存期长短与成蜂单雌产卵数的变化关系不明显,但蛹初期和蛹中期虫态贮存成蜂的单雌产卵数和可育蜂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柞蚕卵为中间繁殖寄主,研究螟黄赤眼蜂在不同接蜂时间处理下对其繁殖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蜂时间对螟黄赤眼蜂繁殖有明显的影响,大量生产时应掌握在36~48 h之间,以48h为最好,表现为羽化率最高、单卵有效蜂数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