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 ,随着套袋技术的广泛应用 ,发现套袋苹果、梨的果面粗糙 ,果锈、红点病、黑点病、皱皮、日灼、裂口等现象越来越重。分析其原因 ,固然受不良的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但与果树谢花至套袋前的幼果期喷药不当也有很大关系。幼果期因表皮组织幼嫩 ,角质层发育不全 ,对外界不良因子的刺激反应敏感 ,极易引起自身的保护性反应乃至伤害。根据历年的经验 ,苹果、梨套袋前用药应特别慎重。1 药剂选择 从谢花到套袋前的 3遍杀菌剂 ,尽量不喷对果皮有刺激作用的药剂 ,如含铜制剂 (波尔多液等 ) ,含福美类 (退菌特、福美双、福美胂等 )、代森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和黑点病发生比较重,一般园片病果率占30 %左右,个别园片病果率达到70 %以上,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搞清这两种病害的致病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致病原因红点病由苹果斑点落叶病所致。该病原菌主要在谢花后至套袋前侵染幼果。黑点病主要发病原因有三:①由缺钙引起苦痘病、痘斑病所致;②药物刺激果皮使皮孔细胞变黑;③套袋前幼果感染粉红聚端孢霉菌或被康氏粉蚧危害。2 防治意见残枝落叶等,在萌芽前喷布铲除剂,以减少越冬菌源基数;②在谢花后至套袋前喷布杀菌剂。专…  相似文献   

3.
苹果和梨谢花后,若花期授粉受精良好,则花托在种子释放的内源激素刺激下,逐渐膨大形成幼果,此时梨果表面光滑幼嫩,苹果表面则密生绒毛,梨比苹果对化学药剂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杨进花 《西南园艺》2004,32(1):16-16
苹果和梨谢花后,若花期授粉授精良好,则花托在种子释放的内源激素刺激下,逐渐膨大形成幼果。此时梨果表面光滑幼嫩,苹果表面则密生绒毛,梨比苹果对化学药剂的反应更为敏感。苹果5月下旬绒毛脱落后便形成密生、细小的白点即气孔,也叫皮孔。梨以落花后到亮叶期,苹果从落花后到6月上旬皮孔形成期,幼果对药剂非常敏感。若药剂选择不当或混用药剂种类过多,都会对幼果表面造成痕迹或出现隐形药害。如果梨梗周围形成黄斑(虎皮)严重时果点烧黑,苹果则出现果皮粗糙,果点放大,皮孔木栓化,严重时会使果皮细胞僵化失去弹性,待果实迅速膨大期,果面及果梗…  相似文献   

5.
苹果从5月上旬谢花至6月上中旬套袋,需经30~40天时间.此期既是各种病虫初发期,又是幼果细胞分裂期和新梢叶片迅速生长期,幼果、幼叶和新梢对各种病菌害虫敏感,对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防治病虫害时如果用药不当,易造成药害,损伤果实表皮细胞,造成果面锈斑,影响幼叶和新梢生长.因此,必须加强此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是危害苹果的主要病害。就套袋苹果而言,谢花后(5月上中旬)至套袋前(6月中下旬)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同时发生,陆续侵染春梢期嫩叶和幼果。若套袋前用药防治不当,病菌一旦侵入幼果,最终仍会导致烂果。 苹果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根据套袋苹果目标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物  相似文献   

7.
梨果实套袋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梨果套袋栽培是目前生产优质高档梨果 ,提高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生产中应用愈来愈广泛。国内外对梨果套袋的效应进行了较多研究 ,本文概述了套袋对提高梨果实外在品质的机理和梨果实套袋的效果。1 果皮结构及果点与锈斑的发生梨果皮有表皮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以及茸毛 (只存在于幼果期 )、皮孔(幼果期为气孔 )、蜡质层、角质层、果点、锈斑等结构。表皮层外面是蜡质层覆盖的角质层(有的深入到表皮细胞间隙 ) ,其余部分为果点、锈斑 ,它们是果实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天然屏障 ,不仅与梨果表面光洁程度具有最直接的关系 …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是花果管理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果农当年收入的多少。1疏果定果疏果疏掉多余的幼果能有效节约养分,给留下来的幼果创造一个迅速膨大的条件。生产上通常在谢花后开始疏果,每花序留1个明显坐住的中心果,果实斜  相似文献   

9.
套袋防治梨病虫害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丰水梨果先套小纸袋后套双层袋和一次性套双层袋对梨小的防效为100%,对梨木虱、黄粉虫、蝽象和梨黑星病的防效均达85%以上;谢花后10天至5月10日前对黄金梨套袋宜早,晚套袋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10.
苹果从谢花后至套袋期这一段时间是白粉病的发病期,斑点落叶病、轮纹烂果病等病菌的入侵潜伏期,又是蚜虫、红蜘蛛、金纹细蛾、介壳虫等虫害的并发期,因此提醒果农要抓紧谢花后至套袋前对下面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1)白粉病。属于苹果树生长期相对温度偏低的活体寄生性病害,在套袋前的4—5月份,如有适合  相似文献   

11.
绿宝石梨是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的优新梨品种,由新世纪和早酥梨杂交而成。在辛集定植4 a(年)来表现为果形正,果皮绿色,果肉乳白色,脆嫩多汁,石细胞少。套袋后果面光洁,果皮黄白色,是品质极佳的早熟品种,但在生产中套袋梨常出现果锈、虎皮、果面花青色、黑点、裂口、裂纹、日灼、畸形果等情况,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质量。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1 发生原因分析1.1 树势不稳树势不稳,过弱或虚旺,贮藏营养不足,幼果角质层发育不良,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易受伤害,从而导致果面光洁度差。1.2 幼果期用药不当套袋前喷布含…  相似文献   

12.
1 果实套袋的作用1.1 提高外观品质 目前水果消费者注重外观“颜值”,外观品质决定桃果商品价值,果面外观好价格就高,桃果套袋是提高桃外观品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谢花后幼果期套袋特别是套避光的纸袋后,就像给幼果穿上了保护的外衣,果实在一个隐蔽环境中生长发育,避免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大气尘埃和农药在果面上的黏附、生长过程中风雨、枝叶的刮蹭造成的机械损伤.特别是建在交通干线两侧的采摘桃园,汽车排出的尾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在果面沉积,造成污染,桃果套袋后就避免了污染物的沉积,防除桃果表皮的果锈,表皮分泌的果蜡减少,使果面更加洁净.  相似文献   

13.
谢花后到套袋前幼果期的苹果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果品质量的好坏和广大果农的经济收入。红富士苹果在幼果期管理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一、疏果坐果后及早进行疏果,分三次疏除,半月内结束。第一次将边果疏除,只  相似文献   

14.
1 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轮纹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炭疽病、苦痘病;虫害有:康氏粉蚧、红蜘蛛、白蜘蛛、棉铃虫、金纹细蛾。 1.1 发病特点 (1)苹果谢花后不久,幼果果面茸毛开始脱落,形成皮孔后发育成果点。遇上降雨或雾、露,轮纹烂果病菌就会通过皮孔侵入幼果。侵入幼果的病菌在皮孔处潜伏着,到苹果近着色期,病菌开始侵染,造成烂果。(2)苹果炭疽病菌也是借风雨通过皮孔侵入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红富士苹果的套袋成功率,必须掌握在开花前、谢花后、套袋前喷好3-4遍药,而且要在6月5日至10日开始套袋,6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河北果树》2010,(2):39-39
<正>1原因1.1与套袋前病虫害防治有关苹果套袋前正处于幼果期,此时苹果果面对药物刺激非常敏感,如果用了含有硫、砷、铜的农药,极易在果面上形成果锈;幼果期呼吸旺盛,此期用乳油型农药,会堵塞呼吸孔,使幼果的果点变成小黑点。  相似文献   

17.
日韩梨绿色品种精品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韩绿色品种梨的年周期中的不同树态与相关重点病虫,把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分为:休眠后期至萌芽初期,通常要喷洒2次药;花序分离后至套袋前,一般也喷洒2次药;套袋后至采收期,虽时间较长,但主要病虫已被扼制,视具体病虫情况,可喷药4~5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早熟梨果实套袋试验表明:对早熟梨实施套袋,可以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尤以对外观品质的作用显著。套袋果实的果面都较对照的果实光滑,果点较小,锈斑面积小。可见,套袋是提高果实的商品性、生产无公害梨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对照果,风味稍变淡,内在品质不如对照果,在生产上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根外追肥、适当晚采、采前去袋等措施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套袋纸质的选择应根据品种而确定:‘翠冠’梨选择以台湾好果袋、山东爱农果袋等质量较好的双层纸袋为好。梨套袋时间也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果点大而密、颜色深、锈斑严重的应该尽早套袋;果点小、颜色淡、锈斑轻的品种套袋时期可适当晚一些。‘翠冠’梨适宜的套袋时期一般以谢花后30 d为宜。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水梨(菊水×八云)和黄金梨(二十世纪×新高)是近年来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砂梨新品种,我国多引种在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栽培,在湖南地区栽培较少。湖南地区梨树生长季节高温多湿,而且雨量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夏季高温干旱,因而影响了梨果实品质。为研究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  以2 0 0 3年中南林学院“绿之梦”果园的3年生丰水、黄金梨为试材,株行距均为2m×4m。丰水梨5月8日(谢花后15天)套袋,7月14日采收,7月18日测定果实理化性状。黄金梨于5月17日(谢花后18天)套袋,8月18日采收,8月2 2日测定。每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梨幼果表皮果点形成的组织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宏  贾湘汴 《果树学报》2002,19(1):62-63
梨幼果期皮层细胞组织具有荧光物质,采用活组织切片和荧光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梨幼果表皮气孔转变为果点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细胞结构的变化,并根据皮孔细胞组织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了栽培中减小果点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