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FMT-AHP的海南澄迈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包含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在内的4个子目标、11个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对澄迈县各乡镇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澄迈县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二、三、四级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9.8%;各乡镇耕地地力水平分布不均,以瑞溪镇和金江镇最高,加乐镇和文儒镇的五级耕地所占比重较大,其耕地地力水平较低;区域降雨和地形因素是研究区内耕地地力水平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工作,对区域种植业合理布局及耕地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构建包含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内的3个子目标、10个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求和,对陵水黎族自治县各乡镇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陵水县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且各乡镇耕地地力分布不均,其中以椰林镇和英州镇最高,黎安镇和群英乡最低;降雨特征和地形因素是耕地地力在研究区内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华安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全县耕地土壤质量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1)全县耕地地力水平总体不高,中、低产田占主导;(2)全县耕地缺水面积较大,丘陵山区干旱限制尤其突出;(3)全县耕地土壤整体偏酸且CEC较低,保肥、供肥能力差;(4)全县耕地土壤矿质养分失衡,氮、硼缺乏严重,钾、镁次之。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组织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采集耕地地力调查样点315个、分析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硫、铜、锌、硼、钼)等土壤养分指标;采集污染调查样点46个,分析检测土壤铅、汞、铬、镉、砷重金属指标;对调查耕地进行地力等级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划分中低产田类型,全区中低产田耕地面积为9059.9 hm2,占调查耕地面积69.95%,针对存在的障碍因素和污染源及污染状况,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永康市水稻田耕层土壤地力进行分析,并运用水稻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对永康市水稻田进行分等定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永康市水稻田地力提升技术。同时,通过永康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建设实例,阐明了永康市“水田土壤地力改良提升综合集成技术”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山地村域水稻合理施肥量,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吴章组稻田为研究区域,于2014-2016年进行"3414"肥料试验,对3年11个点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地力的施肥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对吴章组稻田24个随机取样点土壤各养分含量进行插值分析,生成吴章组稻田土壤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图,预测吴章组所有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根据吴章组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应用基于地力施肥模型,获得吴章组各田块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施氮效率,2009-2016年以杂交中稻品种Ⅱ优7号、渝香优203、川香优9838、蓉18优1015为材料,在我国西南稻区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氮量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对稻谷地力产量的影响及其与高效施氮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地力产量受土壤供肥能力影响较大,在西南区4个省(市)的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变幅为5 251.4~8 559.2 kg/hm~2,4个品种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73.55%~83.67%;7个生态点的地力产量对施氮高产处理的平均贡献率为80.05%,建立了稻田地力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回归预测模型,决定系数76.77%~99.99%。指出地力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呈显著正效应,与海拔、全钾和有效磷呈极显著负效应。西南稻区土壤氮供应不足,需要补施氮肥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施磷肥和施钾肥不是西南稻区水稻增产的主攻方向。建立了水稻氮高效施用量及其农学利用率与地力产量的回归预测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66.68%和65.46%。稻田地力产量从5 250 kg/hm~2到9 000 kg/hm~2,相应的氮高效施用量为192.21~74.46 kg/hm~2、氮高效施用量的农学利用率为19.88~4.51 kg/kg,可作为指导大面积高效施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地掌握建湖县土壤地力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湖县于2007—2018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开展全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土壤肥力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在主要土壤类型上设点,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施肥情况调查、土壤采样及检测土壤养分,对建湖县的耕地地力养分现状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区域肥料施用主体配方,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2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土壤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及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等,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和施肥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含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性状和肥力.分析观察看出不同的土壤类型,其有机质的含量、组成和性质,差异明显.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按溶解度的不同腐殖质可分为胡敏酸和富里酸.研究探讨它的组成和特性,可以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土壤的形成条件和土壤性质.为土壤分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培肥地力、安排作物布局、  相似文献   

10.
陈謇 《中国糖料》2005,(4):35-37
根据发展果蔗种植后土壤地力下降、障碍因子增多的情况,通过调查温岭市果蔗施肥现状和果蔗地土壤地力现状,分析施肥对果蔗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果蔗自身植物营养特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謇 《广西蔗糖》2005,(1):20-22
根据发展果蔗种植后土壤地力下降、障碍因子增多的情况,通过调查温岭市果蔗施肥现状和果蔗地土壤地力现状,分析施肥对果蔗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果蔗自身植物营养特点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铁岭县在2015~2017年连续3 a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总结出一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明显增加了项目区土壤耕作层厚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耕地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杨洋  郝宇  张阳  于艳青 《北方水稻》2020,50(1):22-27
通过分析盘锦地区磷肥的施用情况,研究了土壤高、中、低肥力的田块磷肥的施用效果以及肥料利用的情况,对水田土壤磷肥的供应能力建立了不同的分级指标,探讨了水稻磷肥最适宜的施用量,最后建立了滨海区水稻产量与磷肥效率的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将土壤供磷能力分为5个级别,高地力地区推荐最佳施肥量为75~85 kg/hm^2,中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1~90 kg/hm^2,低地力区域最佳施肥量为85~95 kg/hm^2,高、中、低地力田块水稻最佳经济施磷量为82.5 kg/hm^2、81.8 kg/hm^2和82.2 kg/hm^2。高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01x^2+6.1689x+11003.5,R^2=0.5207;中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2x^2+6.3026x+10941.27,R^2=0.626;低地力区域产量效应模型为y=-0.0311x^2+6.3111x+10920.2,R^2=0.6697。产量肥效模型归结为y=ax^2+bx+c形式,其中b为植株对土壤磷肥的需求程度,c为不施肥情况下的产量,可见土壤肥力越高,产量越高。如果想要提高磷肥的极限利用率,则可以增加有机肥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4.
周琼华 《福建热作科技》2004,29(1):30-32,25
通过对荔城区耕地地力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区耕地地力、障碍因素及其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优化该区种植业布局、发展无公害和优质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基础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分析了衡东县近几年进行的多点水稻"3414"肥效试验,采用其中的空白区和全肥区产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测定结果,计算出水稻产量的地力依存率。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水稻产量地力依存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6**、0.5195*、0.5107*,建立估算依存率的数学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模型可用于计算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下的地力依存率和基础产量,并依据基础产量采用地力差减法制定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棉田肥力的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培肥地力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出现了“重产出、轻投入;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的倾向,致使棉田地力普遍下降。据我市土肥站对不同土壤类型测定,1987年有机质含量为2.16%,比1980年的2.24%下降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8~2003年连续6年在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进行甘蔗连年保持不变的定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和化肥合理配施与当地群众习惯施肥比较,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时,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具有增强土壤自身能力,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化肥合理配施对培肥土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先进施肥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造成土壤衰竭,地力贡献率急剧下降,必须合理补充肥料以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尤其要投入足量的有机肥料,使其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晚熟芒果是攀枝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但近年由于生产中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果园质量退化,酸化现象严重、芒果品质下降。在前期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攀枝花晚熟芒果及果园土壤的特点,选择了低、中、高3个肥力等级的芒果园,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索了晚熟芒果在不同氮素有机替代比例及优化施肥技术的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提升效果。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当氮素有机替代比例为40%时,所有果园芒果产量和果实品质最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传统、氮磷钾优化及100%全量替代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替代比例为100%时,低肥力和高肥力果园产量显著下降,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其他替代比例处理,同时会导致土壤磷养分的过量累积。2)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处理的土壤地力水平,随着有机替代的比例增加而逐渐增加,替代比例为100%时,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部分替代处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处理低于有机替代处理。3)综合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地力,不同土壤肥力下最佳的有机替代比例不同,低肥力和高肥力土壤短期内有机替代比例不宜较高,否则产量显著下降。通过芒果的产量、品质、土壤地力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攀枝花晚熟‘凯特'芒果最优氮素有机替代比例为40%,替代比例过低无法有效提高土壤地力并改善作物品质,而替代比例过高容易导致养分供给不足,作物减产,特别是在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较低的低肥力果园,由于土壤保肥能力低,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保证充足的无机养分供应,着重碳氮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上的作用经济实惠,分析了紫云英在南平市延平区播种面积下降的原因,提出扩大紫云英种植的几种途径,为延平区耕地地力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阳市棉区 1 340个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得出 :棉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1 .2 6%,全氮为0 .0 8%,碱解氮为 66mg·kg-1,速效磷为 7.9mg· kg-1,速效钾 1 0 3mg· kg-1,属中等水平 ,地力基础偏低 ,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低 ,因此 ,培肥地力 ,提高棉区土壤养分含量刻不容缓。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是重要的有机质肥源之一。本市年产秸秆约 350万吨左右 ,含氮、磷、钾相当于 2万吨尿素 ,4万吨过磷酸钙 ,4万吨硫酸钾。如果每年有 50 %的秸秆还田 ,相当于投入化肥约 5万吨。此外 ,秸秆还田还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 ,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