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全世界已知柄天牛属昆虫43种,中国记载32种.近年来栎旋木柄天牛、皱绿柄天牛、红腹柄天牛等在我国南方栎林局部暴发成灾.其皱绿柄天牛和栎旋木柄天牛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文评述该属昆虫的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寄主范围和防治技术,旨在促进对该类昆虫的关注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皱绿柄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儿山保护区水源林灾害性天牛优势种皱绿柄天牛Aphrodisium gibbicolle(White),该天牛每2年发生1代,第1年以3~4龄幼虫在寄主蛀道内、第2年以预蛹在树干蛀道蛹室内越冬。皱绿柄天牛最大的行为是在生长发育的第2年7-9月大龄幼虫阶段沿寄主树皮内缘环状绕旋钻蛀2~3圈,切断寄主的内表皮、形成层、韧皮部及部分木质部,导致曼木周树(Cyclobalanopsis oxyodon)大面积枯死。害虫生长发育及对寄主的为害表现出明显规律性,隔1年的秋冬季出现1次枯树枯枝危害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6.
星天牛是城市行道树悬铃木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为了探讨星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对上海市松江区城区6个路段的二球悬铃木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法对星天牛幼虫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星天牛幼虫在悬铃木上具有聚集分布的特点,以个体群为基本的组成成分,环境因素是导致其聚集的原因。建立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星天牛幼虫抽样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2~1993年在河北省涉县对花椒天牛在树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中植株越大受害愈重;老熟幼虫有88.6%分布于1m以下的树干上;花椒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还对其理论抽样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初孵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用5个聚集指标、幂指数法回归及回归测定,结果表明,桑天牛初孵幼虫呈聚集型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为环境因素。运用Iwao的回归中两个参数α、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5项聚集度指标测定,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在观察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为害习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种群聚集的原因,并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得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10.
栗山天牛是危害我国东北柞树天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3 a发生1代,自然条件下栗山天牛世代发生非常整齐而且高度同步,幼虫共6龄,经历3次越冬。该文通过对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方法研究,利用聚集指标I、C、CA指标和Iwao的方法,测定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旨在进一步明确了栗山天牛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为生产上更有效地防治害虫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及Taylor法则研究了木荷种群幼苗的分布格局及动态,并分析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样地木荷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随着演替的进展,木荷幼苗的集聚强度增加,反映了木荷的生态生物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长鞭红景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第二批确定的二级保护植物,处于近危状态。该文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丛生指标Ⅰ、扩散型指数16及其检验、Cassie指标、平均拥挤度与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 M^*对的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P1、P3和P5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P2、P4和P6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各群落中聚集强度差异明显,其顺序为:P5〉P3〉P1〉P6〉P2〉P4;通过Iwao M^*对的回归模型分析和Taylor幂指数法检验也得出相似结果,即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为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偏向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昆虫种群空间分型间复合的三种可能途径:简单转化和两类复合;对这分布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和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间复合的三种可能途径:简单转化和两类复合;对这些分布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和机理。文中提出的判定复合分布型的方法包括:扩散系效法,空间相关法和改参数法;它们分别用于判定分布的聚集与否,聚集的范围和具体的分布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分布的研究表明,本文的模型和方法可以提供许多传统分布方法无法得到的关于分布型形成机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周宁县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树种空间分布型均符合Neyman分布(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6.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在会泽县金钟镇青云村云南松林中进行楚雄腮扁叶蜂虫口密度的随机抽样调查,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该虫进行空间分布型研究.各项聚集度指标值、回归方程参数组合以及空间分布型频次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误差水平下,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抽样数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9.
用5种聚集度指标对南疆林果有害生物主要天敌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 Zaslavskij)卵块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卵块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卵块之间相互排斥;最适抽样数N与平均卵密度m及允许误差D的关系为N=(1/D)2[(-0.208/m)+1.704]。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研究了松埃尺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越冬代蛹、第一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并应用Iwao方法分析、检验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