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处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的温带荒漠区。近年工作,发现这里分布着世界上罕见的一大片荒漠碱化土壤,据不完全统计约有0.7亿亩,正如苏联柯夫达院士在1973年指出的那样“碱土在陆地表面的分布比以前所记述的要广泛得多……”。荒漠碱化土壤是准噶尔盆地中,各垦区耕地中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低产板结土壤。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迫切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温带荒漠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荒漠大部分属温带荒漠,以干旱、风沙、盐碱、粗瘠和植被稀疏为主要特征。植物种类约有1000余种[1],其中不乏特有种和稀有植物种。与其它地区植物种类一样,随着自然生境的逆转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少种濒临灭绝状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破坏,就地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流失,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实现,而迁地保护濒危植物并开展必要的研究、种质保存和繁殖工作,协助自然界保存濒危稀有植物,并为栽培的濒危植物再转入自然生境提供科学依据、繁殖技术和苗木,则是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脱硫石膏对碱化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脱硫石膏对碱化土壤物理结构性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脱硫石膏施用量对碱化土壤团聚数量、大小、稳定性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层施用脱硫石膏4 a后,与CK相比,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0.25)含量提高22.69%~45.29%、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数量提高126.59%~304.70%、团粒平均重量直径(MWD)值提高2.63%~10.46%,团粒几何平均直径(GMD)值提高7.98%~19.01%,且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和分形维数D值均随脱硫石膏用量增加而明显降低。同时,脱硫石膏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分散复合体(G0)含量、提高了钠质分散复合体(G1)含量。总之,脱硫石膏施用主要通过Ca2+直接参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而显著改良碱化土壤的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温带荒漠山地垂直地带性的遗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周围山地集荒漠、草原、森林、高山灌丛、草甸、冻原、冰缘稀疏植被、冰川、湖泊和湿地于一体,拥有世界中温带荒漠区域最完整的垂直地带性特性。这既是一个具有世界价值独一无二的自然区域和生物演化过程的突出例证,又是尚存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完全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为了能够尽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单,建议在申遗过程中:①完善"申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制;②加强参与"申遗"的保护区的管理;③完善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与喀纳斯湖国家级保护区建立的共管保护区的建制;④应围绕生态和文化旅游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发掘和建立一批生物多样性产业,以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⑤进一步开展对该区域遗产的科学研究;⑥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凝结水对温带荒漠一年生植物生态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一年生草本植物雾冰藜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有凝结水和无凝结水2个处理,每个处理又分干旱条件和人工浇水2组控制试验,研究凝结水的发生对雾冰藜的叶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水分状况下凝结水的发生改善了一年生荒漠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但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提高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叶水势。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提高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最大值。凝结水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只发生在干旱条件下,而且只对上午10:00以前的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在人工浇水还是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均显著增加了一年生荒漠植物的生物量。但只有在干旱条件下,凝结水的发生才显著降低了一年生植物黄叶生物量。无论哪种水分处理,凝结水的发生都促进了荒漠一年生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减少了根/茎比例,促进了光合产物在整个植株叶片中的积累,而相应减少了在茎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6.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夏季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测定了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并分析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群落、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群落和冰草(Agropyron crisatum)群落4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表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曲线形式。冰草群落、赖草群落与沙蒿群落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而沙蒿群落和甘草群落则无显著差异。采用指数方程拟合各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0-20cm平均土壤温度的关系均显著相关,但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基础呼吸不一样,其值大小依次为:冰草群落>甘草群落>赖草群落>沙蒿群落。Q10值的变化范围为1.22-14.75,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值大小依次为:沙蒿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冰草群落。  相似文献   

7.
西鄂尔多斯高原5种荒漠灌丛土壤碳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厘定西鄂尔多斯高原地区5种天然荒漠灌丛土壤碳排放的主控因子,估算灌丛土壤碳排放量,并阐明不同灌丛土壤的碳排放特征,选用5种典型荒漠灌丛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碳通量ACE(automated soil CO_2exchange station)监测系统分别测定了5种灌丛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湿度及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5种灌丛土壤碳排放速率日动态总体呈现不对称钟形单峰曲线特性,峰值在11:30—13:30。5种灌丛生长季土壤碳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非生长季,其中半日花灌丛(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比其他灌丛高0.76~1.67倍。土壤年平均碳排放量沙冬青灌丛为8 090.63 kg·hm~(-2)·a~(-1)、四合木灌丛7 868.16 kg·hm~(-2)·a~(-1)、霸王灌丛7 287.40kg·hm~(-2)·a~(-1)、半日花灌丛8 375.69 kg·hm~(-2)·a~(-1)和红砂灌丛7 618.47 kg·hm~(-2)·a~(-1);(2)在3种未来气候情景(低排放情景B1、中等排放情景A1B和高排放情景A2)下,5种灌丛土壤碳排放量将比基准情景高达8.30%,其中霸王灌丛变化最为明显。不同类型灌丛地土壤碳排放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可为全球环境变化下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碳平衡估算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梭梭是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的防风固沙植被,其土壤养分水平影响着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不同林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分析人工梭梭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根部、冠幅边缘、株间空地之间土壤养分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根部>冠幅边缘>株间空地,即人工梭梭土壤"肥岛"效应明显;2)不同林龄人工梭梭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富集率存在显著差异,大致表现为30年梭梭>20年梭梭>10年梭梭>5年梭梭,且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土壤养分富集率与梭梭植株形态特征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即人工梭梭土壤"肥岛"效应与其生长发展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因此,加强荒漠绿洲区人工梭梭的建植和管护,发挥其对土壤养分的改良作用,提高其对干旱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能力,是荒漠绿洲区生态屏障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壤碱化和化学改良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是针对土默川平原不同碱化土壤和化学改良后土壤的团粒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度碱化土壤团粒结构占29.3%,相应改良后的团粒结构上升到45.6%;重度碱化土壤团粒结构占22.1%,明显减少;碱土的团粒结构则更少,仅为16.5%,但经化学措施改良后也可达到32.55%。这说明土壤碱化程度越大,团粒结构越少;改良后土壤的团粒结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结皮是流动沙地固定的显著标志,土壤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变化是衡量干旱脆弱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流沙为对照,选择固沙10年、20年、30年苔藓结皮样地,探究不同固沙年限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及腐殖质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固沙年限增加,苔藓结皮中酶活性增加1.3~9.4倍,胡敏酸(HA)含量从0.84g/kg增加到2.47g/kg,富里酸(FA)从0.62g/kg增加到2.28g/kg,胡敏素从0.86g/kg增加到5.57g/kg。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腐殖质组分含量在前两轴累积能够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4.25%,土壤腐殖质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重要性影响排序为富里酸> HA/FA>胡敏素>胡敏酸,且富里酸、HA/FA、胡敏素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富里酸、HA/FA、胡敏素是影响苔藓结皮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综上,苔藓结皮固沙年限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腐殖质组分特征,对促进风沙土形成演变和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呼和浩特平原地处阴山山前三角构造地带。它北枕大青山,南濒黄河,东依蛮汗山,东南边境为黄土丘陵,系黄土高原的北缘。平原区地形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与大、小黑河流向一致,海拔986~1100米。第四纪早中更新世为一内陆湖,晚更新世湖水消退,黑河地堑进一步断裂下陷,并形成北部山前洪积扇和大黑河上游河段与哈素海连线以北的东西向宽带状冲积洪积倾斜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的是多年研究帕米尔西部主要土壤类型腐殖质酸含量和组成的结果,研究范围包括瓦汉,伊什卡施姆,苏格楠,鲁珊和瓦汉山脉以及皮昂杰河谷。土壤剖面布置在谷地里和不同坡向上,海拔1800~4200米。用丘林法测定腐殖质的总量和结构成分。帕米尔西部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在海拔1800~4200米范围内为山地浅褐色土、山地和高山荒漠土和荒漠草原土。瓦汉山脉和伊什卡施姆山脉,2000米以上。以荒漠和荒漠草原土占优势;在苏格楠山脉,2000~3000米为浅褐色土,3000米以上为荒漠草原土;在鲁珊山脉,1800~2300米是浅褐色土,2300米以上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土。  相似文献   

14.
亚寒带荒漠草原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亚寒带荒漠草原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选取种植白桦、樟子松、梣叶槭3种不同树种,林龄为11 a的亚寒带荒漠草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受树...  相似文献   

15.
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苦豆子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全面论述了苦豆子这一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数量、成分、及其在药用、饲用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荒漠植被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防护的重要屏障,研究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建设及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并使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荒漠植被组成及土壤养分特征,并解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段及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荒漠区植物组成单一,多样性较低,且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出现频度高的植物均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等典型荒漠植物。草本植物分布与年均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研究区最南端的山丹县草本生物量达到108.01 g·m-2,在一定年降水量区间,灌木生物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最高值出现在靠近祁连山北坡的肃州区,为134.03 g·m-2;降水量的增加,会显著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12 g·kg-1、0.25 g·kg-1、0.41 g·kg-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在2011年4、7、9和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胡杨林、防护林、荒草原、灌木林、荒漠、菜瓜地及耕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跳虫2487只,隶属于4目10科17属。其中球角跳属Hypogastrura、伪亚跳属Pseudeachorutes、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4.58%。长跳属、驼跳属、原等跳属等10个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33.26%。小圆跳属、短角跳属、疣跳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2.16%。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组成、个体数以及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胡杨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荒草原>菜瓜地>荒漠。不同季节土壤跳虫个体数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研究表明不同生境土壤湿度、植被类型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该交错带跳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半荒漠地区位于内蒙中部,其东与锡林郭勒干草原相连,西面毗接阿拉善荒漠。阴山山脉将本地区分隔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北部在蒙古高原中段。该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植被向极干旱的荒漠植被过渡带。动物栖息环境主要是小禾草、小灌木荒漠化草原。近年来笔者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多次野外调查,现将其啮齿动物的区系与数量分布特点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碱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松嫩平原盐渍土属内陆苏打盐渍型,盐分组成中以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为主。该类型土壤兼有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特征。在中重度苏打盐渍土的典型区域,选择了不同土壤剖面,测定计算了土壤pH、总碱度、碱化度(ESP)和钠吸附比(SAR)等主要碱化特征参数,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在0-200cm土壤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对苏打盐渍土碱化特征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荒漠草原柠条灌丛堆演化过程中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形成机理,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发育阶段的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究发育阶段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获得的2662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13门40纲524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77.48%~82.0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7.42%~10.07%)以及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占5.42%~10.78%);优势菌纲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占27.10%~36.23%)、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占25.69%~35.3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占12.64%~16.33%)、伞菌纲(Agaricomycetes,占7.07%~7.57%)。土壤有机碳、速效磷、总氮、电导率在柠条灌丛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有显著性差异,而总磷、pH无明显差异。在柠条灌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