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高蛋鸡产量,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饲养优良品质的种鸡是前提条件,而饲养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蛋种鸡的饲养方式大体可分为笼养和平养两种。笼养包括群体笼(二层装鸡60只)、单体笼、蛋鸡笼(三层装鸡72只);平养包括半网半地面、全地面、全网上。下面结合生产实际,就几种饲养方  相似文献   

2.
父母代种鸡大多采取混合地面平养或笼养饲养方式.混合地面平养为2/3板条棚架加1/3地面垫料,此种方式有利种鸡交配,但更换垫料不方便,容易惊吓鸡群,成鸡饲养密度5只/m2.中小型父母代种鸡多采用笼养,便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使用.笼养饲养密度可高于混合地面平养,为6~8只/m2.种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根据产蛋率变化更换饲粮与控制饲喂量,以及加强产蛋期各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3.
大骨鸡是辽宁省地方良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以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庄河地区是大骨鸡的原产地,也是目前大骨鸡养殖量最大的地区。为了解当前大骨鸡种质及养殖状况,笔者对庄河地区近年来大骨鸡养殖量、品种质量、养殖方式、养殖成本、养殖效益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1庄河地区大骨鸡养殖现状1.1大骨鸡种鸡存栏量2011年庄河大骨鸡种鸡存栏数近6万只。其中辽宁庄河大骨鸡原种场有限公司饲养种鸡约1万只;庄河市大骨鸡繁育中心饲养种鸡约0.6万只;散养大骨鸡种鸡约3万多只,主要分布在大营、步云山、长岭、桂云  相似文献   

4.
种鸡饲养是家禽养殖业中的关键环节,而笼养是常见的种鸡饲养方式,利用笼养技术可有效利用养殖空间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饲养效率。但笼养种鸡因特殊饲养环境,往往单位空间饲养密度较高,易发生多种疾病导致淘汰率增加。本文分类讨论了易导致笼养种鸡群死淘率增高的几种疾病,包括脱肛、中暑、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住白细胞虫病和禽痘的发病特点与防治建议。通过本文归纳总结,可为提高笼养种鸡养殖质量和效率,减少鸡群死淘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工劳动成本的逐年上升和动物福利概念在全球范围推广,以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蛋种鸡养殖自动化、提高动物福利为目的的本交笼养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本交笼养殖模式以当今家禽养殖业机械化程度为基础,采用适宜的本交笼养可以免去人工采精、人工授精、精液贮藏管理等人工劳动成本,同时减轻鸡只应激、泄殖腔的损伤,减少疫病感染和传播危害。但由于缺乏完整而健全的饲养管理规程,致使生产水平表现不一,饲料浪费严重、种蛋破损率高,受精率低、蛋种鸡  相似文献   

6.
畜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由以前的分散型向产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商品蛋鸡的笼养相比平养的优点不言而喻,而肉种鸡的笼养与平养的优与劣如何呢,笔者的体会如下: 第一单位面积饲养只数 由于向用种鸡的体型比较大,按三层笼养计算,能养4只蛋鸡的笼位只能养2只肉种鸡,而且笼与笼之间有过道,单从养母鸡计算(每平方米5只计算),按三层笼养,笼养每平方米比平养大约多1-2只,但是由于肉种鸡笼养,在相对单位面积内的鸡只密度相对大,由于肉种鸡体型大、产热多,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饲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在气温…  相似文献   

7.
绦虫病对笼养鸡来说很少发生,尤其是笼养种鸡,发病率更小。石家庄市某种鸡场的笼养种鸡于2000年9月开始发病,经综合诊断后,确诊为赖利绦虫病。诊治情况如下:一、饲养管理与发病情况此种鸡场笼养海兰成年种鸡7500套,青年种鸡5000套,分别于230日龄和105日龄开始发病。该鸡群从未进行过驱虫工作,转群时,鸡舍也没彻底冲洗与消毒过。另外,转群的同时又进行了补充断喙,使鸡只抗病力下降,成年种鸡发病率达30%,死淘78只,青年种鸡发病率达47%,累计死亡163只。二、临床症状发病鸡只表现精神沉郁,羽毛逆立,粗乱无光泽,食欲下降,饮…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20,(2):23-26
为了研究本交笼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种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选择108只29周龄的健康罗斯308肉种鸡,公母比例1∶8,随机分为6笼,每组16只母鸡、2只公鸡,以同舍内"两高一低"平养模式大群为对照组,比较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行为差异。结果显示: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产蛋率、破蛋率有升高趋势,料蛋比呈下降趋势;与平养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平均蛋重极显著提高(P<0.01),蛋形指数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蛋壳亮度L值极显著降低(P<0.01);2种饲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孵化率及后代健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本交笼饲养肉种鸡后代雏鸡初生重显著增大(P<0.01);动物行为观察发现,种鸡在本交笼内自由舒适,分布均匀,饮水采食频率增加,不存在扎堆现象,几乎没有打斗行为,说明本交笼内动物福利水平更高。提示:肉种鸡本交笼养模式可以应用于肉种鸡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为县蛋鸡场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为无为县蛋鸡安全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以血清检测方式调查无为县三家主要蛋鸡养殖企业蛋鸡鸡白痢病在蛋鸡品种、饲养水来源、发病季节、饲养模式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芦花鸡与罗曼鸡、海兰鸡、新杨鸡比较,井水饲养与井水、混合水饲养比较,秋季饲养与春季、夏季、冬季饲养比较,放养与笼养、半笼养比较,前者蛋鸡的血清鸡白痢检测阳性率明显偏高。结论:减少无为县蛋鸡鸡白痢现象,需要抗菌品种,以及加强水质管理,做好秋季消毒,并尽量以笼养的方式养殖。  相似文献   

10.
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王宏飞¥合肥蜀山种鸡场肉种鸡受精率与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王宏飞合肥蜀山种鸡场(230031)我们在总结过去几年种鸡受精率资料时,发现笼养、平养以及冬季、夏季的受精率曲线有不同的特点。鸡场内存在笼养与平养鸡群,鸡舍结构相同,每批鸡...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目前的蛋种鸡养殖模式而言,除了少数公司采用平养自然交配外,绝大部分都实行笼养人工授精的方式.人工授精可以克服公母鸡体重悬殊及杂交困难等问题,扩大公母比例,减少公鸡饲养量,节约饲养成本.然而,人工授精却为笼养带来了比平养更多的工作量.在拥有相同的饲养条件和没备的情况下,笼养需要的工人是平养的4倍[1].因此,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率的因素,寻找提高人工授精效率的措施,节约笼养条件下的人工成本,对蚩种鸡的饲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殖生产系统下肉种鸡健康与福利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国内一些规模比较大、集约化程度比较高,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肉种鸡养殖企业,结合网上调查和现场测定方法,最后测定了7个肉种鸡场,进行我国集约化养殖生产系统下肉种鸡健康与福利的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多数集约化肉种鸡养殖场内均存在饲养环境不稳定,鸡只容易遭受过热或过冷刺激;群体规模大,饲养密度高,鸡只缺乏运动和交流;环境控制能力差,存在疾病发生的隐患等问题.同时通过调查还发现,不论采取什么样的饲养模式,场内饲养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工作态度等均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健康和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鸡人工授精所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提倡笼养种鸡,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只公鸡每隔一天采精一次,一个星期可配400~500只母鸡,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公鸡的饲养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鸡,扩大种公鸡的利用率;若将其精液冷冻,在公鸡死后,还可以继续获得它的后代。  相似文献   

14.
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鸡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发病多出现在产蛋高峰期前后,产蛋率明显下降,多数鸡只体况良好,而有的突然死亡,鸡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继而出现肝出血。此病多发生于笼养商品产蛋鸡及快大型肉种鸡,而黄羽种鸡发生此病的报道不多。广东省惠州市某种鸡场在2002年8~9月份期间连续两批石岐杂种鸡均发生此病,导致产蛋率及受精率达不到高峰,死亡率升高,给该场造成很大损失。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该种鸡场两批笼养石岐杂种鸡(每批约3400只母鸡、140只配套公鸡)分别饲养到144天龄和152天龄时开产。所使用的产蛋料均…  相似文献   

15.
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模式为新兴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国内对此模式下的球虫病防控鲜见报道.绝大部分养鸡生产者、专家及学者均认为球虫病大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 ~60日龄的青年鸡,笼养鸡、成年鸡则较少发病.根据笔者对层叠式笼养蛋鸡的饲养实践,认为需要对该养殖模式下产蛋鸡的球虫病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层叠式笼养蛋鸡发展速度较快,笔者作为一个投产不久的30万只层叠式笼养商品蛋鸡养殖场的技术主管,经历了一例蛋鸡群暴发球虫病的病例,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了这一养殖模式下球虫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 把好种鸡饲养关 随着饲养种鸡的现代化,人工授精的种鸡一般均实行笼养,鸡活动范围小,很易造成脂肪沉积,故必须根据鸡的增重情况,严格限制喂量,防止形成脂肪肝和出现脱肛现象。否则不利于对公鸡进行采精和对母鸡进行翻肛输精。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旨在研究淘汰笼养肉种鸡下笼后不同饲养密度及活动空间下其运动量和羽毛外观的变化规律,为肉种鸡的合理淘汰提供有效方案。试验选取50周龄体况接近的待淘汰的肉种鸡L系母鸡225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Ⅰ组(45只)、Ⅱ组(45只)、Ⅲ组(90只)和笼养组(45只),平养组放于饲养空间为12、24、24m2的隔间内,饲养密度分别为3.75、1.875和3.75只/m2,饲养周期为10周,分别在55、60周龄对各组鸡进行体尺、羽毛和运动步数测定。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养组的运动步数高于笼养组(P<0.05),其中Ⅱ组>Ⅲ组>Ⅰ组(P<0.05)。(2) 4组鸡各部位羽毛评分得分最高为背羽;平养组羽毛总得分高于笼养组(P<0.05),其中,Ⅱ组>Ⅲ组>Ⅰ组(P<0.05);平养模式下60周龄时总得分较之55周龄增幅减缓。(3)相比于笼养组,平养组胫长有所提升(P>0.05)。综上,相比于笼养,平养组鸡避免了与笼具的相互摩擦,同时相同饲养密度下的鸡群总体活动空间越大,运动量增加,最终羽毛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整场全进全出是一个新概念。以前讲的全进全出多指一栋鸡舍的全进全出,然而在一个鸡场这个整体环境中依然养着不同周龄的鸡,常引起一些疾病的传播,影响饲养效果.整场全进全出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肉种鸡全程笼养、整场全进全出的结果和分析平养与笼养的生产成本等,证明“种鸡全程笼养,整场全进全出”是肉种鸡场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保证饲养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一、种鸡全程笼养全程笼养是指育雏、育成、产蛋期都是笼  相似文献   

19.
肉用种鸡在不同饲养方式下鸡舍环境测定报告孙可治,王德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常景畲,李建魁北京市畜牧局科技处(100088)为了检验肉用种鸡在采用离地式自然交配双层笼养、人工授精双层笼养、网地结合混合饲养、全地面垫料饲养四种不同饲养方式,在鸡...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的肉鸡养殖越来越注重现代化、标准化,近年来肉鸡笼养模式受到养殖场(户)的青睐。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与地面平养、网上养殖略有不同,现将笼养肉鸡的基本情况及其饲养管理要点报道如下。1笼养肉鸡的优缺点1.1优点笼养肉鸡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降低每只鸡的场地及建筑投资成本,缩小鸡只的活动范围,有利于鸡只生长和降低料肉比,且避免了惊群和应激,易于提温和节省能源,降低取暖费用,便于观察鸡群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